2023 財務規劃回顧,跟你的理財方式有不同的地方嗎?

2024/01/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24年初之際,想分享2023一整年的財務規劃思考與反思。我分成三個面向,分別是工作收人、投資,與儲蓄。


1. 工作收入:你可能聽過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是網路上的理財名人提及「工作收人會依照年資成長」。我認為這是非常理想的狀況,現實不一定如此。除了每年通膨外,台灣的產業主力偏向科技半導體產業,如果所在的領域非未來高度發展產業,而是毛利率、附加價值較低的產業,薪水成長幅度易趨於平缓。再來是全球許多先進國家少子化,伴隨著 Al動能的發展,未來10年、20年的產業板塊勢必會大規模挪動。「居安思危」四字,我認為適合所有人。可以花幾分鐘的時間問問自己或是作研究,思考現在做的工作十年後會如何發展呢?有什麼新的技能是現在可以學習的呢?


2.投資理財:我是 2022 下半年才開始買入第一張股票,是非常菜的股市小白。經過 2023一整年在股市的被蹂躪(?),交換出以下不專業分享:

  • 正面迎著趨勢旋風獲利比較可觀,這兩年有提早上車 Al股的人應該很開心。不像我這樣股市小白,或工作忙到根本没時間研究股市的人,可以先買熱門ETF練手,被套牢的機率與風險相較於胡亂買個股相對低風險。
  • 過去一年參考不少理財書、Youtube投資專家影片、財經新聞後的感想是,股市就是一個江湖,有各門各派。有人相信技術分析,有人只看消息面,有人覺得高股息ETF像是詐騙,有人認為慢慢在股反而踏實。面對資訊繁雜的時代,這些說法對也不對,每個人適合的操作都不一樣,大家買人賣出時間點不同,導致最後交易損益的結果也就不同了。我心中的高手,是保持著資產配置,有風險意識不會重壓某檔股票,並彈性地操作有時候會聽到 「專家」篤定地說:「未來股票會下跌」「今年股票上漲的機率很高」,我都不禁有個疑惑,這些「專家」們是有哆啦A夢時光機可以提前抵達未來嗎?不預測未來,保持著操作的彈性,並貫徹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我認為是入門者最需要銘記在心的底線,剩下的就是漫漫長的學習之路了。


3. 儲蓄:根據經濟日報<年薪60萬的30歲上班族,有多少存款才合格?>文章中提到美國知名社會學者提出史密斯公式「年齡X年薪÷10」,可算出目前年齡層建議存款。例如,小白今年25歲,年薪36萬,以史密斯公式計算的話目前合理的存款應該要有90萬。我認為無法完全用一組標準化公式套用於每個人的狀況,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產業條件、家庭背景、職涯領域、個人金錢觀、人生經歷等都不同。但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參考或是目標,舉個例子,如果一拿到薪水就老是想把錢花掉時,這個快速的暴力算法會是一個不錯的止癢劑


總結來說,過去一年算是我踏入股市的第一年,因為購買的標的,以及買賣時機的關係,我完全沒有搭上台股由跌轉升的利多,維持了勉勉強強報酬率4%左右。即便如此,新的學習還是讓我有開心的感受。儲蓄與工作,兩者某些層面都有所成長、亦有所不足,嚴格講起不算達到心理給自己的最終目標,期許2024年的自己更加努力。未來一年,也會繼續分享財務與生活上的心得或是推薦的好玩、好食、好用,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去分享兩篇對於財富自由感想的文章,如果還沒看過的讀者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以財富自由為目標的路上,我做了哪些努力?

以財富自由為目標的反思


(Cover photo by NORTHFOLK on Unsplash)

22會員
24內容數
小島台灣,我在其中扮演著平民小資。有開心的時候,家人合照、出遊、冷氣房的熱湯;有嘴角往下放時候,雨天、衝突、討人厭的階級社會。試圖用島外的心境,享用著島内生活 — 分享好書、好康、好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