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進化症候群》:跨越物種的衝突與愛。

2024/0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話和食物,定義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方式。
我不知道為何吃個洋芋片,就代表自己不存在這世界。
因為服從,就像狗一樣。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某種未知的原因,部分人類發生獸化現象,身體長出動物的象徵和器官,就連大腦和語言都難以控制。政府展開大規模「治療」,首要任務是把獸化的「生物」監禁。

主角一家因為獸化的母親需要治療,所以父子跟著搬家,然而一場車禍使運輸中的生物群逃往森林。當父親因為愛人失蹤感到迷惘,適應著新環境的兒子,也發現自己的身體,通往動物。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或許眼看母親「不成人形」,彷彿內心不再彼此信任,也許還是因為對於生物的未知,兒子將母親的獸化現象,以「死亡」稱呼,對於獸化的生物,則稱之「怪物」。但獸化的過程與速度不同,更讓人類和生物的區別、是否具備人性,很難定義。於是兒子搞不懂自己的心裡,是害怕還是好奇,卻明白生物奪走一切,讓生活巨變,要父親承擔,甚至賭上法規與性命。此時唯一找到歸屬感的,只有一樣把生物當作怪物的同學。可是母親呢?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當殺死與販賣海鮮的超市員,漸漸變成海洋動物,當兒子散發惡臭、長出爪牙、渴望血液與弱小動物,他們同樣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又將成為什麼。

從小,人類學讓我們知道,人類是靈長目演化的物種,可是當人類獸化成生物,是進化還是退化?畢竟所謂進化,是為了生存而產生的改變,於是在尚未證明有物種高於人類之前,獸化是不是種退化?還是種無法理解的異變?也正因沒人思考過生物需要適應自己的物種,如果長出了翅膀卻不會飛翔,終將被淘汰,所以當人類獸化成生物時,還要比起適應物種的速度和生存能力,這將重新定義人類知識以外的生物鏈。至於未獸化的人類,則要學習共存之道,然而一成不變的首要選擇,仍是將人類和生物做出區隔,而非建構平衡的共存環境,其中被隔離的當然又是後者。

《進化症候群》電影劇照。

《進化症候群》電影劇照。

電影從人類、獸化中的兒子、接近獸化完成的生物,三種角度呈現故事。

而當生物攻擊騎馬俱樂部,何嘗不是種諷刺,畢竟人類早已慣於騎馬與賭馬,卻很少人知道馬是擁有低齡孩童智商的聰明動物。另外,女同學對大學的焦慮源自自己什麼都想要,同對應到人類對於環境的掠奪濫用。回頭看,片頭那場關於洋芋片的對話,也是以人性的有無,來定義在世界上的存在與否。原來許多人心中,自由過活的動物甚至人類,沒有存在價值,原來存在,是貢獻,更是主宰。

《進化症候群》入圍法國凱薩電影獎12項提名,結合身體恐怖還有青春成長,核心卻仍是家庭。電影把親情、愛情、友情、物種,變成預料不到的異色通俗故事,有時驚悚得讓人從座椅上跳起來、有時又被感動到默默流淚,可是在你以為故事的結構會通向俗套結局之時,別忘了電影與環境和種族的生態議題息息相關,一點都不庸俗,還非常迷人,甚至私心希望能發展成系列作品。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圖片來源:CATCHPLAY+ 提供。


電影評價:A-

台灣上線日期:2024.02.07

台灣上線平台:CATCHPLAY+

台灣代理片商:CATCHPLAY



觀賞《進化症候群》

其實早在去年,就已首次觀賞《進化症候群》,當時感受到驚喜、喜愛、更甚是年度黑馬預感,最終也選入我的2023年度電影名單,於是過年期間能在獨家上架的CATCHPLAY+重溫是非常幸福,也再次證明此片在我心中的出色程度。

同時CATCHPLAY+的精彩作品,還包括妮可基嫚和摩根費里曼主演影集《特別行動:母獅》、劉冠廷主演熱門台劇《非殺人小說》、英國獨立電影《餐廰失控夜》全新續作影集,以及每年都隱藏眾多寶藏電影和短片的「2024 我的法國影展(至2/19)」等。若不想錯過這些精彩作品,把握時間訂閱觀賞吧!


即日起,「躲在電影裡的詩人」提供之無償內容將專屬於以下平台:

Instagram(主要):https://www.instagram.com/cinemawriter_1/

FB: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writer1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