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年輕也建議讀-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無意間讀到作者李惠貞老師的作品,是因為很久之前曾經去台中的菩薩寺參觀,當時只覺得這是一間很特別,不像一般印象中的寺廟之感,後來閱讀「朝一座生命的山」,開始喜歡上李惠貞老師的作品,喜歡她文筆的流暢平實,時而溫柔,時而有堅定的力量。

raw-image







年前手上這本「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還讀不到的1/3,年過完了,也讀完了,心裡滿滿的熱。

雖然這是本寫給年輕人的書(而我已非年輕人),但讀著讀著,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經踏進去的,大人們給的,及這個社會給的泥濘。

我擁有什麼樣的光?

這是開頭書頁前面的其中一個問題,也是直擊我內心的問題。

我從不認為人生朝著大富大貴的道路走去就是走向幸福快樂,但大人們總會告訴你:

「嘿!要好好讀書,選個好的有用的科系,出來找個好工作好好賺錢,買間房子結婚生子,累積財富後好好的享受退休子孫滿堂的生活。」這些話應該沒有人沒聽過,只是怎麼表達出來而己,作者在書裡的其中一篇:「沒有用」是最糟糕的結論,裡面有句話我相當認同:

沒有用本身就包含著歧視⋯⋯沒有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明白人世間所有奧妙。你會認為「沒有用」,只是因為你沒有能力看到可能性,也不願意探索而已。夕陽有什麼用?一朵花有什麼用?

我很有共鳴是因為我正是讀「沒有用」的文學系畢業,社會上所說的必死文組。所謂的必死是用未來找工作難易度及薪水多少來評斷。從學校畢業後,我也曾在找工作碰壁時,腦子裡不斷的想,到底我為什麼會對文學有興趣而不是科技或工程呢?如果是這樣我會不會就能順利的找到薪水高的工作,然後人生變得很順利呢?是不是當初應該聽大人的話,讀有用的科系,不要讀沒用的科系呢?

但我很清楚的是,在這些掙扎中度過的年年月月,是喜歡文學文字的我,喜歡閱讀的我,讓我有開放的心去接受自己,人本不同無法用一個模子一套方式去生活,而且就算我當初讀的是有用的科系,就是否能保證接下來的路很"順利"嗎?相當喜歡作者這段話:

我們可以把「工作」代換成「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或是更開闊的說,「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意謂著兩件事:你要先知道世界是什麼,以及你是誰

當我們開始知道或試著找自己的位置,然後試著慢慢接受這個真實旳自己,無論這個自己可能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也不符合社會或家人的期待,但期待自己能培養出自己的能力,如作者說的:讓自己成為光。

然後或許我們可以在摸索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真心關注的事,看見自己的光。

非常推薦大家讀一讀。


15會員
21內容數
我是Eve, 很熱愛學習 在這裡談談生活及職涯諮詢和相關的觀察,工作在人的一生中,佔據了很多時間,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快樂且充實的生活,而生活的一部分跟工作牽連一起,希望能陪伴仍在尋找方向的你們,寫出自己的故事。 also,我也是個芳療愛好者,把閱讀當成生命中很重要的事:)能跟大家分享交流是很開心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