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戰:黨錮之禍(2)光武對於權力機構的改造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即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太尉主要分管軍事方面的各項日常事務和軍事官吏的考察與監督;

此外太尉分管監督九卿中的太常卿(掌禮儀祭祀)、光祿卿(內廷兵事)和衛尉卿(宮衛兵事)。(這屬於名義上的,那仨直接對口服務皇室,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管)

司徒,職能上「掌人民事,凡四方民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司徒主要分管關於民事方面各項事務,比如各地每年的戶口增減,盜賊民生情況以及各地郡國官吏的考察、監督;此外分管監督太僕卿(主管皇帝車馬和兵器製作)、廷尉卿(主管司法)和大鴻臚卿(諸侯及藩國事務)。

司空,主要「掌水土事,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

司空主要分管關於修堤、築城等水土工程方面各項事務以及相關官吏的考察、監督,王景治河時的上級領導部門;之外分管監督宗正卿(皇族事務)、大司農卿(天下財政)、少府卿(皇宮後勤)。

這針對西漢中後期的外朝官職有了啥區別呢?

第一, 削弱了大司馬的威力。

大司馬改成太尉後不再有軍事指揮權和調動權,只有軍事監察權,與此同時跟內朝官再無瓜葛。

打誰,誰去打,邊關大將的人事任免全被劉秀拿回到了手中,太尉只能監察這仗打的好不好,軍官盡不盡職,軍備是否靠譜,然後定期向劉秀進行匯報。

第二, 進一步削弱了丞相的職能。

丞相過去雖然啥指示都得聽內朝指示,但仍然對外名義上總領百官,負責民事、稅收、基建等一些列綜合事務的實施和監察權力。

現在土地人口和財務基建一分兩半被司空拿走了財權。

第三, 削弱了御使大夫的百官監察權。

過去御使大夫是監察彈劾百官的,但現在監察彈劾權被分散到三公每個人的手上去各自監管了。

紀檢權力被拆分了。

總體來講,劉秀對外朝的權力大廈進行了進一步的鼎力分權,每個人都管一攤事。

太尉的軍事行動需要司徒對的兵役參軍和兵器製造進行配合,需要司空的軍餉後勤給養配合。

司徒掌管人口和土地以及司法這三個宏觀,但啥子彈沒有。

司空手裡有錢卻跟將領扯不上關係,主要干的都是配合太尉的軍事行動後勤以及配合司徒的人民生產建設。

在外朝中,這「三公」就不可能再殺出來個一家獨大的情況了。

這是一次偉大的權力改革。

劉秀將原來丞相總領政務實施、御使大夫總領監察彈劾的權力匯總體變成了進一步的權力分散牽制體。

而且劉秀不僅僅拆分了三公的職能,還從待遇上做了新規定。

劉秀不僅不再任命功臣宿將做「三公」去摻和政務,還不給「三公」封侯,降低了「三公」的政治地位,還時時刻刻緊盯「三公」是否結黨營私。

曾經做過劉秀尚書令的司徒侯霸有一次推薦閻楊為官,但這位被推薦的閻楊名聲很差,劉秀聽後大怒,大罵你小子想幹什麼!「欲以身試法邪!」

三公手中是有推薦人才的權力的,後面會講,但三公如果推薦的人有問題,在劉秀這個審批人那裡看來就是結黨的趨勢,當年王莽就是這麼一步步拉攏選票的,你敢跟我來這塊信不信我分分鐘搞死你?

連外臣都防的跟孫子賽的,更不要說內朝了。

尚書機構在劉秀一朝還進行了擴大,變成了尚書台。

但實質上恢復了當年武帝時期的樣子,皇權獨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33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中國歷史封建百戰系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9會員
182內容數
一起了解真實的人性與歷史脈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