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做多點事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想,沒有絕對的答案,取決於情境的不同。比如:我已經很忙了,實在沒辦法;又比如,我已經忙了很久了,可以讓我休息一段時間嗎?等等,這時要求自己多做點事,好像有點強人所難。

        人大都是好逸惡勞的,我亦然。不願意做多餘的事,不願意做不屬於自己該做的事,這都是很正常的。

        但今天,我參加遊程聽了一個故事,關於因古道的闢建而殉職者之碑,故事有點淒涼悲慘,是先民們被迫領著低薪做著又苦又累又危險的工作,因此而受傷失去性命的很多,對於他們的遭遇,我深深的同情,但對於他們的成就,我深深的感謝,我不認識他們,他們和我亦沒有關係,但他們的成就卻造福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和付出,我們無法享受這些成果。當然,這很大可能不是出於他們的本意與自願,過程也充滿血淚,但結果來說,是我們這些後人享受了前人的福蔭。

        在聽故事之前,我心中其實很抑鬱,我不確切知道為何,但我知道這些年,我確實很累,尤其近幾個月,一直都有很多工作,而且充滿挑戰,我其實不喜歡一直在忙的狀態,或許是因為我沒有樂於工作,但我仍然盡力把工作做好,因為那是我的責任。這份工作,或許是因為倦怠,或許是許多的問題,再加上我想回家鄉,從而我有一種不用做得太多的想法,畢竟,如果我開了太多新任務,一來我又得忙,二來若我離開,這些我都享受不到,那我為何這麼累,對我有何好處?

        聽完故事之後,我想到古聖先賢,在他們付出之後,他們未必享受到成果,因為那可能需要時間去發酵,需要時機去發生,如同種樹,從小苗變成參天巨樹,足以遮蔭,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如果沒有人種,我們肯定不能享受,而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已承受了許多前人之恩情,更不用說日常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如此,即便我的付出,我自己可能無法享受到,我又何妨展開如前人之胸襟,也去嘉惠他人甚至是後人呢?也許,也會有些憤懣,因為前人也有留爛攤子給自己的情況,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如果能試著改變,改變成功,也是積福行善,因為我讓接手的人業務推行更為順利,即便不成功,我也已經盡力,無愧於心。

        如此一想,覺得心中似乎輕鬆許多,不去執著於自己的得失,而轉而用貢獻、積德行善的角度去思考。當然,這必須在我能承受的範圍,兼顧生活與身心靈的情況下,我若是多做的,就當我為自己好,也為他人好了。

        在此,我要感謝辦理遊程的工作人員,以及同行者,這一路上,他們給予了我很多的溫暖與幫助,不但讓我感悟,也讓我真切的感受到,還有善良、願意付出,甚至不計較回報的人,謝謝你們,願我之後,也能夠秉承這樣的精神於工作和生活中。

    0會員
    17內容數
    這是我個人生活的紀錄,有我的反思、情緒的抒發、心得感想,所以文字隨意自然。我藉由此版面,一方面有文字的創作整理思緒,二方面藉此有動力去創作,希望能與閱讀者有共鳴,也希望自己和閱讀者都能更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