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那些我一讀再讀的七本「續命書單」📚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在閱讀裡,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生際遇,也讀懂不同時期的自己,選擇用什麼方式面對!2024 的 #世界閱讀日 整理了一些長大路上,我自己很喜歡、受用,且一讀再讀的 7 本好書分享給大家!

作家李惠貞曾說過:「閱讀,是為了更自由。」希望這幾本書,也能成為大家的續命小藥丸,在某個感覺到「再也不想努力」的時刻,掏出來,汲取一點能量,陪自己慢慢消化那些焦慮!這次的書單,有特地排除「工具書」類型!因為我發現,當自己在低潮、焦慮時,工具書往往會徒增自己的「知識焦慮」,所以不是很符合我自己對 #續命書單 的詮釋~~但我還是很喜歡讀工具書的噢(也是個筆記狂)!!如果大家未來有興趣,在挑個良辰吉時跟大家分享~真的很喜歡讀教科書以外的書!希望能把自己從書裡汲取的能量分享給有緣人們!

在開始分享書單前,也想跟大家分享從前,修〈文學概論〉時建立起來很受用的概念:💬 書不一定要整本讀完才有收穫!半本有半本的收穫!

💬 打開一本書,如果真的沒興趣也不一定要逼自己讀完

💬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讀別人的故事,看見自己的感受手機快沒電的時候,會記得要充電。人也是,沒電的時候亦然;能也該停止輸出,並開始為自己輸入。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Charlie Mackesy這本書獻給,以為人生要完美,才有意義的人。除了是本送禮好書,也是練習自我安慰、自我療傷的療癒繪本!喜歡書裡的很多對話,其中這句想送給滑到這頁的你:「當你覺得那些大事都失控的時候….專注於眼前你所愛的人事物。」因為人生跟荒野很像,很嚇人但也很漂亮。


📖《臺北女生》許菁芳這本書獻給,在大城市裡努力打拼的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散文!!當初也帶去芬蘭當床頭書。每年都會重讀,年年都有不同的拾獲。「以後還會有以後。以後可能黑暗還是會籠罩世界。地震颱風可能再次使天崩地裂,威權可能會以更加幽微偽善的臉孔出現。但以後還會有以後。願這本書裡碎碎暖暖的記憶流金,提醒我們:我們曾經有過以後。以後裡我們繼續愛,繼續奮鬥。」非常謝謝有這本書的存在💛


📖《旅人》胡晴舫這本書獻給,想去環遊世界的人。初讀胡晴舫的文字,就被她冷冽獨到的切角驚艷。後來看了好多本她的散文,總能從中發現直接但中肯的體悟,醍醐灌頂。「有時候,旅行的成果是發現偏見。」很喜歡這句話,旅行帶自己走遍世界各地,不只是為了開拓視野,還是為了發現世界是廣袤且包容的。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Julian Baggini這本書獻給,不確定活著是為了什麼的人。「我們為什麼要活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偶爾也會想到這些問題,也會在午夜夢迴,覺得努力的心好累,對一切感到不知所措。推薦這本書給你!深入淺出的探討我們活著和追求的意義。


📖《愛的藝術》 埃里希.佛洛姆 Erich Fromm這本書獻給,渴望好好愛和被愛的人。《愛的藝術》我讀了三遍,也推薦給身邊的好多朋友!讀這本書時,也是一種自我梳理的過程。愛是一種能力,一種力量,一種對生命、對自己的理解,是一份美好。最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愛只能是一種屬於每個人自己的體驗,只能自己去實踐。」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張嘉佳這本書獻給,對世界感到無能為力的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我最愛的床頭書之一,篇幅剛好,很適合睡前讀個一兩篇,沈澱心情。「不管是人生還是超市,都會重新洗牌的,會調換位置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好,能買單就好。」世界是瞬息萬變,能為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定錨,就好。閱讀不只是為了看別人寫了什麼,更多時候,我們是透過書裡的內容,讀懂當下的自己。(歡迎收藏、分享書單讓這些書成為自己或朋友的續命小藥丸🧡🧡)


12會員
50內容數
每月一封和解信,獻給這個月也很努力過日子的你;讓我們一起從生活的縫隙裡,找尋與自己和解的契機。 - 如果你與剛好想寫一封信給自己,但覺得無處安放,歡迎私訊給我,安置所有不想面對的情緒、或想好好和解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