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路的記憶碎片:跟別人吃飯的意義,可能會無意中照亮別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走朝聖之路除了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旅程之外,就是經由跟別人互動,聽別人的故事和說自己故事來尋找生活中想不通的事情。路雖然是一個人走,但每天走完後跟別人對話才是旅程的重點。可能比較喜歡獨處,不善於和人溝通,在路上錯過了很多跟別人互相了解的機會。

raw-image


在朝聖之路上,最重要的一餐當然是晚餐,因為早上每人起床和出發的時間不一樣,而我不喜歡飽肚起行,所以出發前只吃一個蘋果或能量棒,到天亮走到第二個小鎮時才坐下來喝杯咖啡和吃一件西班牙烘蛋或是牛角包。到抵達當日目的地後才會考慮吃午餐,有時候因太疲倦,就在小鎮的超市買一個泡麵,或附近的咖啡店吃一個簡單的三文治,記憶中一個多月的早午餐也是我一個人吃的,只有晚餐會有機會和其他的朝聖者一起吃。


或者沒行過朝聖之路的人也可能會聽說過朝聖者晚餐,沒聽說過的話,朝聖者晚餐是一些避護所提供的一個晚餐套餐,大約十到十五歐元,有湯,前菜,主菜和甜品。不是所有避護所也有,尤其是大城市,因為有太多的選擇,所以大城市的避護所通常沒有這個晚餐供應,而質素方面就很參差,但在一些小鎮,沒有選擇的時候也得要吃。朝聖者晚餐其實重點並不在於食物,而是能夠把不同的朝聖者聚在一起製造了機會互相認識,有些避護所還要求每人說出來走朝聖之路的原因才開始吃飯,見過有些避護所吃飯前會圍在一起唱歌。我就吃過青咖哩朝聖餐,因為廚師是泰國人。聽說有些避護所吃的蔬菜就在後園種,非常之新鮮。為何我並沒有每一次也參加朝聖餐呢?其實就是因為要被迫說話,如遇到合得來的人當然好,但如跟合不來的人同檯吃飯就會很尷尬,因此三十多天的旅程只吃過五次左右。


如避護所有廚房的話可以自己到超市買食物回去自己煮,一包意大利麵只要一歐元,加上配料大約五歐元,比起餐廳吃平均十五歐元便宜很多,所以我在一個多月的路程上的晚餐超過一半是自己煮或買一盒沙律加三文治。有些時候會遇到一些台灣的朋友喜歡自己煮食的就會一起煮,韓國人也喜歡煮食,但通常他們會跟同鄉一起煮,最有印像是在世界盡頭跟台灣父女租來小小的單位內一起煮飯,在那些也是美好的時光,忘記了大部份一個人吃飯的情形,但和朋友一起吃飯的情景卻永遠留在腦海中。


途中常遇到一個美國女生,她只有三十歲出頭,不知為何常常碰到她,上午在咖啡廳休息的時間,晚餐吃飯時間,沒有約定但又常見面,她可以是我整個朝聖之路一起吃晚飯最多次的人,但沒有一次是預先約定的。她說她離開西岸的科技新創公司打算回東岸的家自己創業開婚禮顧問公司,她沒有多說為何會離開那個高薪的科技新創而回家做一些和之前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可能是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吧!所以才會獨個兒來西班牙。我也分享了一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事情,希望可以對她有點啟發。朝聖之路上,就是這樣彼此的療癒著彼此。像在途中一個修女給我們每人一顆星星,說每人也可以為別人照亮。跟其他朝聖者一起吃飯可能在無意中照亮了別人,這比省幾塊歐元更有價值。


如果有機會來走朝聖之路,有機會的話,多些跟別人一起吃飯,一起煮又好,到餐廳吃又好,吃朝聖者餐又好,會比起一個人吃會更有意義。


秋天是浪漫的季節,在這裡分享咖啡生活、愛情、婚姻關係等文章和新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