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認重要、在乎的事卻很痛苦?《人生4千個禮拜》教你怎麼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白晃晃的實驗室,我剛敲打完一段學者的引言,便速速闔上筆電,彷彿離水的魚,一秒都無能再忍受眼前的論文章節。從架上取下剛到貨的書,是關於網拍創業的。明明論文題目是中文隱喻理解的認知神經機制,我熱忱之所在,且已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構思發想。但此刻,我卻對如何架網站、如何進貨、如何搞庫存興致勃勃。只要花心思研究,接下來,我將成為飾品店的老闆娘。


當然你知道的,最後,並沒有。一切的雄心壯志,隨著我取得畢業證書,論文付梓被收藏至學校圖書館,白日夢也跟著被收進菸酒生時代。


多年來,只要開始執行重要的大型任務,便禁不住想摸東摸西。當投入公司自選的開發專案時,幻想能成為自耕農,於是在辦公室種滿芝麻葉、萬壽菊、薄荷,還買了矽藻土,自製葵無露來除蚜蟲。雖隱約知道想東想西,都是想轉移做正事的痛苦。不過,不解的是,明明從事著極想追求的事呀,怎麼仍感到難耐萬分?


直至讀了《人生4千個禮拜》,才明白箇中道理。原來,專心做自認重要的、在乎的事,例如你所重視的創意計畫,或處理難解的婚姻問題,皆會感覺不自在,甚或感覺沉悶到無以復加,是因你被迫面對了自身的極限:你得體驗自己的力量有限,人的生命有限,且你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倘若事情沒個開端,不著手去做,你就不會失敗,可以繼續耽溺於對未來的美好想像。相較於承認有限性—人隨時可能死亡,因而你得放棄琳瑯滿目的可能性,被迫選擇目前最重要的事,無法事事兩全,活在分心裡逃避抉擇,是不是更輕鬆、更完美的些?

作者補充道,做重要之事時,得面對自己有限的控制力,這是極度不舒服的體驗。此體驗會再進一步,引發強烈的無聊反應。而冒出無聊感的情境,都有個共通點:

你被迫面對自己的有限性,不得不處理現在這一刻出現的體驗,不得不接受事實就是這樣。


閱畢,真是當頭棒喝!終於明白了為何我想成為網拍老闆娘,為何我想當自耕農,以及我自學程式時,為何想化身為吉他手,儘管求職的壓力山大,只要有丁點零碎時間,就趕緊上 youtube 學彈奏。而這些想要,都是分心,在每個重要的計畫過後,都不懊悔地煙消雲散。


分心之事族繁不及備載,解法理論上很簡單,實作上卻有困難。畢竟要直面生命的有限並打從心底接納,要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是一輩子的功課。或許下次,當察覺到分心之時,試著提問,這是我想做的事嗎?或只是為了逃避情緒上的困擾?對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

喜歡我文章,可以追蹤粉專呦 🌹

粉專:花裙姿

❀💮❀💮❀💮❀💮❀

100會員
47內容數
故事,是最古老的擬真科技。聽著聽著不知不覺,便沉入了說者所孵的夢。那夢,輕薄如蟬翼,而連綿的文字,小心翼翼地護著幻夢。 在這裡,我說自己的故事,做自己的夢;有時,也會拾獲他人的夢,編織專屬他們的故事羽衣。 故事販賣所,沒有喧嘩的叫囂,我默默兜售故事,也期待你能在這,找到合你味蕾的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