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大徹大悟帶來再也不無知的全知全能,那也不是該追求的給予。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徹大悟之所以令人嚮往,是因為可以看得更多更遠,而在這個認知決定一切的世界裡,便顯得無比重要。 再者,就是大徹大悟的心境,已經在極樂世界,甚至在他身邊就會感受到極樂世界存在,所以由內而外都彷彿在冥冥之中潛移默化的,宛如在指引著人們走向大徹大悟,但是這並非是大徹大悟的根源與來源。 

什麼是大徹大悟的根源與來源?

對我而言是「使命」,用生命肩負著「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體會到沒有使命時的「不可承受之輕」,昂首闊步向前行用生命的生生不息推動著使命,未達成之前無法回去,於是在往使命前進的同時,也是在回家,說是往最美好的未來邁進,其實只是看著初衷進步而已。 而在體會到生命中的最重與最輕,以此為基礎超脫昇華到無重力狀態的真空時,再在落實最重與最輕時的經歷與感受,就會知道地心引力的凝聚,來自於當初對使命的專注與貫徹。 而在執行使命前中後的榮耀裡,彷彿還可以自由地,在不可承受之輕重中,再在應所需而同時加重任務、減輕負擔,才懂得榮耀的光輝是透過極致的凝聚,用天人合一在核心處四兩撥千斤。 而在看見到達最遙遠的美麗未來,與回家是同一條道路時,大徹大悟就只是可以用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瞭解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形容詞罷了。

人真不該追求大徹大悟! 那是只要活在當下,貫徹使命,幸福與榮耀的甘之如飴自然就會形成的給予。



潛台詞:
在最遙遠的美麗未來裡,大徹大悟的狀態就像是旅途上的走馬看花而已。

因無知而跌倒的傷真的很痛,但也請別追尋大徹大悟,因為活在當下讓很榮「幸」可以這樣「運」用自己的能力,而經由犧牲付出形成的給予,持續地讓榮耀生生不息時,「施比受有福」就會持續地以自己為核心凝聚幸福,而又再給予。 在貫徹使命中,一以貫之的人人平等裡,「大徹大悟」只是自然的產物,不應該是人生的追求與目的地。

23會員
542內容數
心理與心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