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晚風」葉蒨文 唱 1984年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借來時間,借來晚風,把我的愛送到你心中。


無意間,看到2024年坎城影展的新聞,原本講的是華語片有哪些電影入選,結果順藤摸瓜,看到了「坎城經典」這個單元,發現有好些我的愛片有4K修復版要首映,包括1946年的【蕩婦吉爾達】(也是首屆坎城影展的參展電影)、1964年賈克德米的【秋水伊人】60週年版,1984年溫文德斯的【巴黎德州】40週年版(也是當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讓人意外的是看到徐克導演,1984年的電影【上海之夜】也要出4K修復版。


【上海之夜】可以說是我的人生片單之一,由鍾鎮濤、張艾嘉、葉蒨文主演,講的是二次大戰後,百廢待舉的上海,兩男一女的感情,有著三十年代中國悲喜劇經典【十字街頭】或【馬路天使】的瘋狂喜趣,加上三個演員間的化學反應,讓電影具有高度娛樂性,另一方面又意在言外地藉古諷今,讓電影有著政治諷刺性。


圖片來自孤獨的狗

圖片來自孤獨的狗


自己收集了電影DVD這麼多年,【上海之夜】也是我的雷達守備範圍內的電影。大學時期,我曾經有過一卷盜版錄影帶,就是從錄影帶店借回來後,自己對拷的版本;後來大概在25前,買過一次日版的DVD,那時年輕不知日本的區域碼跟台灣不合,笨笨地買了之後,就看著包裝盒子乾瞪眼。更好笑地是,有次在二手跳蚤市場,看到【上海之夜】的黑膠唱片,二話不說結帳,十年後,我才入手我的黑膠唱機。或許,今天下班回去還找得到。


(這個影片檔難得有【上海之夜】的片段,因版權因素,要看要快,不看可惜~~!!)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你問我最喜歡看誰的電影,我衝出口的第一個名字一定是—徐克。徐克的電影是許多六年級生看華語電影的人,很難遺忘的一個名字,【蜀山】、【最佳拍檔】、【刀馬旦】、【倩女幽魂(監製)】、【英雄本色(堅製)】、【黃飛鴻】、【笑傲江湖】、【東方不敗】這些講片名,腦袋就會浮出一些畫面的經典電影,而我喜歡徐克的最開端,就是1984年的【上海之夜】。


raw-image


以抗戰時期舊上海為背景的【上海之夜】,由鍾鎮濤、張艾嘉與葉蒨文主演,亂世時期裡的兩女一男三角戀,有著三十年代中國悲喜劇經典【十字街頭】或【馬路天使】,或日片【請問芳名】的味道,卻又暗喻著香港當時對97大限的心態,無疑的,徐克在【上海之夜】透露著他無可奈何的樂觀。撇開政治論不提,這個講述男女主角偶遇卻有彼此掛懷的作品,小人物的日常的浪漫拍得讓人看了笑中帶淚,讓人覺得韻味無窮。


在這部電影裡,徐克大膽地啟用了洋妞氣質的葉蒨文來飾演來自鄉下、戀上鍾鎮濤的傻大姐,當片末兩人相約要一起離開動亂的上海,鍾鎮濤卻遇到讓他相思許久,闊別十年的張艾嘉而爽約沒來赴葉蒨文的約會時,等著等著,葉蒨文抬頭無奈地望著五彩霓虹的看板,臉上露出一抹釋懷的微笑時,這時響起的主題曲就是鍾鎮濤拉小提琴前奏的「晚風」。


raw-image


當時從加拿大回來的葉蒨文,洋味的氣質在台灣發展並不如意,轉至接受度較高的香港,83年發行了一鳴驚人的『零時十分』專輯,開始了葉蒨文在歌壇呼風喚雨的十年風光。徐克當年選用葉蒨文擔任這個傻大姐角色,想來還是需要相當的勇氣,不過我看【上海之夜】時,比較驚訝的不在於葉蒨文渾然天成的喜劇演技,而是這首她唱的主題曲,這首黃霑的作品,有著濃厚的中國小調味道,搭配前奏的小提琴到中段的口哨聲,歌曲巧妙地融入了姚莉「秋的懷念」和李香蘭「夜來香」的旋律,也讓歌曲增添了一抹熟悉,讓葉蒨文唱來感覺就是那麼清新宜人,一切生活不如意都雲淡風輕,就像電影裡的那一抹釋懷的微笑。


台灣聽到的版本應該是王芷蕾所唱,很工整,可是卻不如葉蒨文搭配畫面在我心中受到的感動,直到葉蒨文91年回到台灣重新發行國語專輯【瀟灑走一回】,才又重唱了這首歌。


作詞/作曲/黃霑


晚風中 有你我的夢

風中借來一點時間緊緊擁

擁的那個夢 像一陣風 像一陣風

悠悠愛在風中輕輕送

我心的愛 是否你心的夢

可否借一條橋讓我倆相通

在這借來的橋中

明天的我 明天的你

會不會再像那天相擁

今晚的風 和明天的夢

到底在你心裡有多少影蹤

是否這個晚上

借來時間 借來晚風

把我的愛送到你心中


聽到【上海之夜】4K修復版的消息,我是興奮的,希望能出個影音產品,跟著黃霑/葉蒨文的「晚風」,再唱一次「借來時間,借來晚風,把我的愛送到你心中。」


王芷蕾版的「晚風」,收錄在1985年【翩翩飛起】專輯。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