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Long Stay-第71日(2024.05.11)

圓滾滾
發佈於一個人車宿遊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明二天又到都蘭上課囉,所以今天就走台23東富公路到都蘭,順便欣賞一下吉拉米代及小天祥的秀麗風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吉拉米代(Cilamitay)為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是在花東縱谷裡緊鄰海岸山脈的阿美族部落。吉拉米代是阿美族語的「大樹根」之意,據說是早期阿美族人覺得離耕地太遠,遷移至此時看到楓樹樹根大到可以當橋樑而以此為名。

沿著海岸山脈泉水流向花東縱谷,灌溉片片梯田,成就吉拉米代豐富人文和生態景觀,盛產優質的富里米與池上米。由於地勢較為險惡,吉拉米代路段並非主要交通選擇,因此保留了部落純樸的樣貌。

沿途風景優美,涼蔭處處,應該也是避暑的絕佳地點。環繞梯田的山巒,太陽高掛,生機勃勃的氣息,讓人也添注大量的活氧。打開窗戶,新鮮的空氣,舒爽啊!

東富公路曲折蜿蜒,往東河前進,道路愈來愈狹窄,一側是陡峭的岩壁,另一側是幽深的溪谷,形成V 字形小天祥峽谷。沿著岩壁有漢人與阿美族人合作鑿作,貫穿峽谷的石門圳,建成於1928 年,引流海岸山脈水源,灌溉著吉拉米代部落的梯田,是重要的水源。經過人工穿鑿的小山洞,石門,景色乍看有如太魯閣峽谷,故稱做小天祥。雖以小天祥著稱,但岩石屬於火成岩累,與太魯閣的變質岩不同。可惜在19-21km處,山壁有多處崩塌,工程人員正在搶修。大自然的力量實在讓人敬畏!

繼續前行,來到東富公路北行泰源村的入口,登仙橋遊憩區。馬武窟溪流經此處,經過千萬年的侵蝕作用,將堅硬的都蘭山集塊岩層切割,形成狀觀的峽谷景觀,氣勢磅礡,可以媲美中部橫貫公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但這壯觀的峽谷景觀我只能遠觀,實在有點掃興,因為登仙橋遊憩區入口處被一大群猴子們佔據。

我停車下來拍照,等我走回車邊,一隻潑猴正在我車邊的護欄上對我齜牙咧嘴,我想要靠近車門,牠馬上跳下來對我作勢攻擊,害我退到對邊馬路,只能慶幸我下車時有將引擎跟車窗全關閉,不然可能會被牠從窗戶竄入或打開車門掠奪物品。我從路邊拾起石塊,這隻潑猴很識相馬上跳下山去。

我覺得台灣獼猴太氾濫了,政府單位應該要想辦法控制。今天是旁邊有攤販、有自行車隊在路邊休息,我想如果只有我一個人,那我應該就不敵了。

下到台11,晴空萬里,台東獨特的藍就在眼前浮現,而綠島清晰在目。心曠神怡!

再往前行,不多久即抵達今天的上課點都蘭文創園區。今天是參加東管處舉辦的「馬到成功168自行車領騎安全訓練」進階課程。要參加過初階課程後,才能報名,而我在4/28已參加。

raw-image
raw-image

從小到高中,自行車對我就是一項上學的交通工具,只要跨上自行車就開始騎了,一切那麼順理成章。從沒有想過,自己的騎乘姿勢、自行車需要調整這些問題,當然也就沒有深入的研究。這幾年,因為ubike 盛行,在都會區偶爾以ubike作為串連點跟點的交通工具。直到來到池上用小紅紅當作主要的代步工具,才真的在騎車。

這個課程對我來說實在很實用。4/28初階班上課前本來以為只是一些理論性的訓練課程,但實際上課才發現我錯了。上課老師,從自行車騎乘姿勢、車子高度調整、換胎等基本常識逐一解說並給予每個學員實際演練等機會,我才知道我其實都不懂得如何騎自行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而今天的課程,老師延續初階班的內容再予深入,煞車線、變速線的更換及調整為上午課程的重點。下午則為龍頭把手的拆解調整以及電輔車的電路檢修課程。

老師知道我騎小紅紅「凸」花東,覺得很訝異,也說我很厲害可以用小摺騎乘那麼遠的距離。所以很關心我,要我在明天將小摺帶到上課地點,他要幫我調整車子,並教我如何正確騎乘我的小摺上陡坡(東富公路)。讓我真的很感動。

課程在近五點結束,我再走東富公路回池上。早上的東富公路如果是清新小美人,那黃昏的東富公路就是有點黯淡倚門等待良人回家的少婦,有點悲涼的感覺。蜿蜒的山路,已不見青蓊的氣息,只見遠方山頭橫著一道雲霧,暗示著黑夜即將到來。從泰源村到富里的吉拉米代,這整段東富公路,只有我這部車行駛。不得不說,日後如果挑戰單人小摺騎東富公路,那前置作業及安全措施要更加慎重才可以。6:20回到池上住處,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41會員
249內容數
一個熟齡女子獨自遊歷台灣,享受一個人獨處的自由及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