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路上看起來都是跟我一樣的車子:促發效應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ffect)。

什麼是「促發效應」?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買了一台新車後,突然間發現高速公路上處處可見相同車款?或是學會一個新詞彙後,接下來的幾天里不斷在各種場合遇到它?這就是所謂的「促發效應」在作祟。

根據耶魯大學心理學家John Bargh的解釋,當我們面臨需要做出行為選擇的時刻,大腦會自動啟動一套無意識的行為指引系統,引導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麼。而之前接觸過的字詞或其他刺激,就能降低我們對相關概念的注意力門檻,讓我們更容易留意到相關的事物。

舉例來說,看過樹木相關資訊後,如果我問你「世界上最高的樹是否比200公尺高?」你大概就會聯想到高聳的巨杉、紅杉等,並在這些記憶的基礎上合理化你的估計值。這種因為先前的字詞或概念刺激而影響後續預測數值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錨定效應」的影響。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Timothy Wilson等人更進一步探索,錨點數字可以是多麼無關且微小。他們發現,僅是讓實驗參與者在問卷上填寫一個4位數的號碼,就能影響他們後續對該地區醫師人數的估計。而號碼越大、注意力投注越多,參與者給出的估計值就越高。

更有趣的是,即便將號碼變成一個簡單的「是否介於某範圍內」的問題,使參與者必須將其視為數值,估計結果也會大幅上升。可見「錨定效應」的影響力是相當顯著和全面的。

這些無意識層面的心理效應,對於我們的決策行為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以定價決策為例,雖然看似只是個簡單的數字操作,但實際上它受到許多無關、不理性因素的干擾,包括對他人接受與否的主觀猜測、個人經驗和直覺等等。

而廣告中使用特定的字詞、影像元素或情境描述,能夠觸發消費者腦中已有的記憶聯想,間接影響他們對該產品或品牌的看法,這就是促發效應的影響。比方說,廣告裡出現了綠色植物或陽光草地的畫面,這會在你潛意識裡促發「天然」或「健康」的概念聯想。而促發效應的背後,則是我們心裡的「錨定效應」所引發。了解「促發」與「錨定」效應,將有利於企業掌握消費者的行為。

8會員
20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