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用的紙本手帳與雲端筆記:兩者截然不同且對我同樣重要

2018/08/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兩年前我曾介紹過自己使用的兩類筆記,包括雲端筆記的Evernote,以及紙本的Traveler's Notebook。兩年後,數碼和紙本的使用情況相對地多少,雖然只能說是略增;同時也沒有此消彼長的現象。兩類的筆記對於我來說,重要性也日增。
因此我想再寫一篇,分享現在2018年自己所用的雲端筆記和紙本手帳。

雲端筆記

 

❶ 規劃、執行專案:Evernote

 
還是一直為Evernote的用戶,2017年它的iOS版作出大更新,而我在這裡的用途也愈來愈多,包括:
  • 紙本書閱讀筆記:2015年起紙本閱讀量大增,每年能完成30至40本書,但很難留下每本書,加上想觀察自己的閱讀習慣,所以每讀一本書,就開新一則筆記,記下重點、想法、行動,隨時隨地都能回顧書中的重點。
  • 心情記事:曾簡短記下內心想法。(可以參考:在手機即時記事與思緒整理(附3月記事範例)
  • 旅行簡單記事,還有途中想再訪的地方、在當地才得悉但未能造訪的景點,都一一記錄在案,留待下次去同一城市時可以有一個參考。
  • 寫作/專案執行:包括網誌的文章、旅遊書的稿件
  • 專題研究:這是比較近來才比較多點做的事,除了自己有一些題目想探索外,還有一些值得稍後細讀的文章,儲存連結後慢慢形成新的主題,然後讓自己繼續學習(可以參考:邊畫邊做筆記過程記錄和反思:香港街道指示牌引入LEGIBLE LONDON風格
  • 為想做的事情有參考的渠道,因為我會把一些ideas記下來,如想讀的書、想去的地方等,尤其當不知想做什麼時,過去的自己都能給予一些建議。
雲端筆記沒有分冊,更準確來說是資料庫,隨時隨地都能找出來,是屬於自己的Google。
筆記會是執行不同行動甚至專案的好伙伴,於我來說,雲端筆記是最好的搭配。這種筆記可以為將來需要進行的事情提供種子和養分,或是提升執行和自治之效。詳細的我會再繼續嘗試,然後再有文章解說。

手繪物品的infographics:Paper by 53

 
 
 
其實Paper本來是一個繪畫app,相對比較專業的Procreate,前者雖然功能不多,但直覺操作方式讓用戶容易掌握,畫出來的效果很不錯。這app後來加入簡單文字功能以及畫形狀如圓形、方形功能,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圖表。此外也可以調動圖畫的次序,方便組織和規劃專案。最近還支援不同裝置間的同步,因此我覺得它已經可以歸納為雲端筆記之一。
不過現時的用途主要是畫一些物品和設計,甚至弄一些草稿圖,還未提升到專案的層次。不算我主要筆記之一,但我會繼續探索和發揮它更多的用途。

❸ 思考、看短片抄筆記:GoodNotes

 
 
GoodNotes是香港設計的一個以手寫為主的筆記app,相信若我在大學時有平板電腦的話,我也會在課堂上用它來抄筆記。相逢恨晚的app主要以看圖書的排版為主,但曾有段時間把自己想法直接記在這個應用中,在iPad邊看影片邊擷圖和做筆記。是一個值得推薦的筆記,但惜未能善用之。

紙本手帳

❶ 旅行途中收納文件和過程:Traveler's Notebook

 
 
至今仍繼續使用Traveler's Notebook,優點是細小、紙質不錯,也有配件處理在外面搜集得來的素材,旅行時收納登機證等文件十分方便。
此外在外國我也會製作繪本:起初主要是拼貼和寫作的本子,後來畫畫的比例也增加了。

❷ 2018年新成員:Moleskine

 
 
 
曾在多年前用過Moleskine,200多頁的筆記簿可能20頁都沒有就放棄了。今年再使用,覺得準備好了,在台灣遇到一個建築師在用,Moleskine筆記長寬比,較Traveler's Notebook更適合畫畫,線裝也適合跨頁。一次過可以回顧200頁,比Traveler's Notebook幾本合起來看還方便和輕便。
於是我決定香港使用Moleskine,旅行用Traveler's Notebook。用了5個月,基本240頁中完成約50頁(每頁都有寫和畫,沒跳頁)。雖然產量不多,但現在沒打算放棄,會繼續下去。
當然Moleskine也是有缺點的,它紙很簿,所以寫和畫容易「透底」。或考慮將來買較少頁數和更厚的畫紙版本。

雲端和紙本只是兩種不同的媒介,不存在誰優誰劣

兩年前我提過紙本和數碼筆記方式各有優點,可是社會卻往往有一種意識,就是所謂的電子化趨勢、紙本將被淘汰的命運。的確電子的使用情況比過去大增是事實,但紙筆即使減少卻又從未消失過。不論是小店還是大集團的,還在賣文具:香港的例如文簿具社、TOOLSS、中南、Logon;台灣的如光南、誠品、愛治文具房;日本的Loft、伊東屋;當然前提還是有文具廠商、手帳品牌等在設計、生產和販賣新的產品。當中日本文具廠商Kokuyo還在舉辦國際比賽Kokuyo Design Award,募集日本及海外創作。
非數碼或數位不死,甚至有著捲土重來之勢,在David Sax所著The Revenge of Analog: Real Things and Why They Matter有詳細的說明。雖然電子產品仍是主流,但是非電子的仍會有一定的支持者和影響力,可以說是「鐵粉」、忠誠的粉絲,這種非主流足以支撐相關的行業。而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也仍對數碼產品的熱愛。我是其中一個,一直都關注手機和電腦的發展,但也愈來愈對文具有興趣。
雲端筆記和紙本手帳有各自各的特色,只能說兩者很不同,更難說敦優敦劣。用久了就會按不同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雲端筆記於我來說:
  • 筆記在不同裝置同步,可以隨時隨地記事,包括一閃而過的靈感、情緒,用手機把它們抓住;
  • 提升執行力;
  • 附上搜尋器隨時參考過去的內容;
  • 比紙本更易於插入更多的資料;
  • 能在字、畫外加上標籤、錄音和照片,軟體更新可加入更多功能,為筆記帶來更多可能性;
  • 可以隨時分享給朋友。
紙本則是另一種載體,在紙上想寫和想畫的彈性和自由度很高。雖然曾經在Evernote上記下心情,但紙本沒有其他apps和外來通知,想找一個時間來與自己對話,寫一篇長文,無疑是比較適合。雖然iPad Pro和Apple Pencil帶來接近紙本的書寫和畫畫體驗,但是在街上想把眼前景象描繪下來,紙本總帶來說不出的安全感,又或這樣說,紙本不能放大版面,畫了就是畫了,尤其我不用鉛筆畫,線條錯只能錯有錯著,也不能去想這條畫得好不好,只能繼續不能回頭。平板上可以放大和回頭,反而讓我常看到並覺得線條不完美,想返回上一步重畫。不用鉛筆下的紙本是一個不停推自己向前、沒太多空間猶豫的最佳媒介。
因此對我來說,紙本和雲端一樣重要,且愈來愈重要。不能夠二擇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lvin Cheng
Alvin Cheng
平常愛留意身邊事物,到處走、捕捉街上美好的剎那、把身邊物品和景物畫下來。在按照標準菜單過人生後,開始覺得需要轉變一下,紙本和電子的記錄工具是我的好伙伴,幫助我觀照自己的人生。網站:alvinintheroom.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