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還是裂縫?談權力的第三面向

2016/08/3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約十年前我在NGO工作,負責規劃冬夏令營,那時我和一群大學生們一起工作,經過一個學期每週一次不間斷的工作坊,我們提出一個有趣而新穎的點子:給小孩自助旅行。
「『自助旅行』算得上什麼新穎呢?」
你心裡正這麼想,對吧?
李小龍《精武門》影片截圖
如果不是跟十年前的我一樣那麼不注重食物的口味,你大概也會有跟我一樣的疑惑:「同樣都是滷肉飯,為什麼有些店家可以弄得那麼難吃?」
同理,一樣都叫自助旅行,基本內涵與精神也可以天差地別的。
我們所提出的自助旅行有兩個原則,一是「行程自主」,二是「金錢自主」。這兩個概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超難。
「行程自主」是要讓小孩自己決定行程。小孩可沒有大人那種「好吧這次就算了以後我回去封鎖你臉書再也不跟你出門就是了」的「中庸之道」,每一次討論都是明刀暗槍你來我往,只有一往無前破釜沈舟,沒有忍辱負重臥薪嘗膽。以小組為單位的話,光是要談出一個三方五方都妥協接受的行程就可以耗完一個上午。
「金錢自主」則是讓孩子自己決定每天旅費的分配。每天我們會給孩子兩百元的旅費,這筆錢包括三餐、交通和零花,小孩得要自己決定怎麼分配這筆錢。原則上,無論小孩怎麼支配這筆錢,大人都必須克制自己囉唆干預的慾望。
今年暑假我辦了兩個梯次的自助旅行,南投埔里的自旅團限定「老自旅」參加,新竹自旅則開放給新手參加。當初是考慮「老自旅」的行動力很強,要是一整群都是老自旅,可能可以去很遠的地方辦到很厲害的事,就不用被「新來的」拖累。不過這樣的分類方式意外地凸顯了教育現場「第三面向的權力」樣貌,讓我多了一篇文章可以寫(無誤)。
駿逸:要讓小孩「行程自主」,就算小孩決定要去大賣場,也得忍耐著不能囉唆啊
新竹自旅團只有一組,沒得選擇,無論如何都得要跟我一起。埔里自旅的孩子有兩組可以選擇,據我猜想,孩子們在選組的時候通常根據兩個原因,一是同儕的影響,二是大人是誰。
老自旅們跟我很熟,大多知道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像是囉唆愛唸、有一些地方十分頑固、非常不爽的時候會罵人、非常討厭便利商店、很喜歡走路跟逛廟宇等等,這些都是會讓部分小孩不想要選我這組的主要原因。反過來說,會選我這組的孩子大多從一開始就已經知道我有這些特性,大概就是不討厭或喜歡我這樣的性格。
當然,整組七八個人裡,還是會有兩三個人是「跟錯了人」,他們要不就是不夠「老鳥」還沒搞清楚我是個怎樣的人,要不就是因為同儕因素而選到我這組來。這篇文章要討論的,就是這些跟錯人或不夠老鳥的小傢伙——以下統稱為菜鳥。
先說說新竹自旅的這一組。參加新竹自旅的孩子們只有一位是「老自旅」,其他的孩子都從來沒有參加過自助旅行。根據孩子們的「自白」,他們都有零用錢,但也都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零用錢,在購買物品時通常也需要經過父母的審核。我們認為這讓孩子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動機,在這個可以自由支配金錢的日子裡,大量地購買那些平常不能購買的物品,包括零食、飲料、冰品、漫畫及玩具。
我幾年前遇過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有一個孩子一到了內灣就衝進便利商店買了一支甜筒,在寒冬中一邊拚命咳嗽一邊舔著冰,我幾乎就要違反原則要求他立刻停止這種自我虐殺的行為,但在那之前,教育者的反射動作讓我還是先問了一句:「你上次吃冰是什麼時候?」他說:「一兩年前吧,我忘記了,我媽都不准我吃。」
於是乎,整個五天的旅行,我們大概花了一半的時間在便利商店、賣場、二手商店度過,消費成為這群偶然掌握消費權力的孩子們當下最關注的事,特別是前一兩天,大多數孩子們幾乎毫無節制地把錢用在零食和玩具上,不吃正餐或只是一點點主食。
駿逸:兩個轉蛋下去,晚餐就得喝西北風了……
不過,「平常沒有自由支配金錢的權力」這一點,「埔里自旅」的孩子也差不多,而在平均年齡上,這兩群孩子也沒有太顯著的差別,然而埔里這一組的「老自旅」,在五天裡只有進過幾次便利商店,而且大都是路過的時候進去吹吹冷氣,他們將絕大多數的旅費都花在正餐上,即使這篇文章要分析的主角──那些「菜鳥」──也一樣。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曾經有一次,有一個在自旅時幾乎不吃零食的「老自旅」參加一個一日行程的活動,竟然把那天的點心錢拿去買冰。我不解地問她:「為什麼妳在自旅的時候那麼瞧不起這些不能溫飽的東西,現在又把錢拿去買冰呢?」她回答我:「我也不知道,不過一進到自旅,就會覺得不會想要把錢花在這些地方。啊,還有一個差別,那就是晚上回去有東西吃啊,現在餓一下還好啦。但自旅要是把錢都花在零食上,晚上餓了又沒東西吃。」
這裡就不談「家是永遠的軟爛港」這部分,我們來關注「一進到自旅,就會覺得不會想要把錢花在這些地方」這句話。自從這位孩子這樣開釋我之後,我在往後的自助旅行活動之中,都特別注意自助旅行究竟怎麼樣形成一種讓人「不自覺這樣那樣」的文化。
我跟一些老自旅會在吃到一些好吃的小吃時,非常用力、大方、積極地肯定這些食物,並且在筆記本上記下住址、給予評分。當一些菜鳥進去便利商店或從便利商店買東西出來時,老自旅跟我雖然大多不會阻止他或取笑他,但會用一種「我(老自旅)以前也跟你一樣」有如太陽般溫暖的笑容看著他。
如果菜鳥跑去買便利商店的涼麵、關東煮或飲料,我跟老自旅有時會生出一種「讓你看看什麼叫真的飲料或食物」的豪情,立刻在地方上找出一間涼麵、關東煮或飲料店,進去點個一盤一碗一杯,然後大方地分給菜鳥喝一口吃一口,有如北風般問他「你看看你看看哪一種比較好吃?」
宅編:其實內心是這樣對吧? Photo source: KomicaWiki
我想就是這些「北風」與「太陽」齊下的「小動作」,形成了一種文化,對內(老自旅們)形成一種自我約束的力量,對外(菜鳥)則不斷地做出各種文化/價值上的干擾行動,讓菜鳥在各種被干擾的情況下,得要一再重新考慮自己的選擇與行為。
在新竹自旅這樣的干擾也不斷在發生,只是老自旅只有一個,加上我跟助教共三個人,所造成的干擾相較之下比較微小,但在埔里自旅,當大多數的成員對著少數的成員進行干擾,少數的成員很快就改變或壓抑了自己的行為,有了「模範老自旅」的樣子。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Steven Lukes所定義的「第三面向的權力」:
  • 結構(文化、制度或常規)讓人服從,被壓迫者認為自己被迫採取的行動,是自己的意志和選擇。
在菜鳥被我們(老自旅們)所「影響」的這個例子裡,因為我們沒有對菜鳥做出強力明確的干預,菜鳥們並不會覺得他們在被影響之後所做出的行為是「被迫的」,而會認為是自己的意志和選擇。
有趣的是,當這些菜鳥們吃了好吃的小吃喝了好喝的在地飲料(青草茶啦之類的),通常會非常大力地肯定自己的行為,像是「還好我把錢花在這裡而不是拿去買便利商店」,但沒過多久,這些菜鳥又會被便利商店吸進去,逛一陣之後買了東西出來。
駿逸:新竹市舊城區裡的青草茶,好喝唷。
這看起來非常符合第三面向的權力的特徵:「日常生活的裂縫」。
「日常生活的裂縫」這個詞,是我自己對Steven Lukes在書中「如何分辨個體是否受到第三面向的權力所支配」的描述,所做出的理解。這裡指的是「被結構(文化、制度或常規)所支配的人,會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不會受到處罰或不良後果時)不經意地表露出違反結構的行為」,像是總是告誡女兒在客廳看電視不能雙腳張開開坐不好看的媽媽,躺在沙發上舒服看電視的時候時常也會雙腳張開開好舒服啊。
這些菜鳥們被我跟老自旅所建構的結構所支配,不經意地改變了自己的行為,還以為那些吃小吃吃正餐的舉動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但在便利商店神聖的「叮咚」聲召喚他們時,自旅文化的支配與壓迫便被留在門外,更符合菜鳥們「本來面貌」的消費行為便掙脫了牢籠,讓這些菜鳥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等一下! 逆轉裁判遊戲截圖。
等等,是這樣嗎?
還是菜鳥們一直以來習慣的「消費行為」其實才是牢籠,我跟老自旅的「自旅文化」打破了他既有的、對消費的疲乏想像,我跟老自旅所進行的「自旅文化」的干擾,才是從壓迫他的日常結構中撕裂出「日常生活的裂縫」的幫手。自旅文化對他的干擾不是壓迫他,反而是協助他更加自由的助力。
哪一個才對呢?一起來想想吧。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盧駿逸
盧駿逸
從2008年開始,我持續待在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的合作式教育場域裡,這是一個師生比大約1:4的教育現場,我陪小孩一起工作的主題包括社會議題、科學、歷史、創作、自助旅行等等。除了陪伴小孩之外,我也和父母一起面對教育上的各種難題,像是自主學習、親子關係、兒童發展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