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被遺忘的非洲大戰】剛果戰爭(上)

2018/10/0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伊拉克的 Nadia Murad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婦產科醫師Denis Mukwege,兩人因致力於反對性暴力而獲此殊榮。其中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Mukwege醫師,從第一次剛果戰爭開始,就努力救助與保護在戰爭中受到無情性暴力攻擊與傷害的女性。兩次的剛果戰爭讓這個苦難的國家飽受傷害,而無辜的女性又常常成為殘酷戰爭中的最大受害者,其中第二次的剛果戰爭,不止因牽連廣泛而被稱為非洲大戰,其死傷慘況,也是史上之最。我們本來預計依時程,持續推出一系列被遺忘的戰爭專題,從「諾門罕戰役」、「克里米亞爭端」、「美軍的攻台計畫」到「剛果戰爭」,但剛好此次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Mukwege醫師,許多國內外報導都提及剛果戰爭,因此提前一次推出分上、中、下三篇的剛果戰爭介紹,希望能在新聞報導外,提供更詳盡的歷史背景脈絡。】
非洲是塊被這個世界遺忘的遼闊大陸,不止鮮少出現在主流媒體中,偶而有非洲的消息,也多半是負面新聞居多。多數人不止不清楚非洲的現況,更不知道非洲的歷史與過往。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這個世界上最為嚴重、也死傷最多的一場戰役,就爆發在非洲。這場剛果戰爭又被稱之為非洲大戰,因為前前後後捲入的國家多達十幾國,死亡人數幾乎無從估計。直接死於戰火之中的,就有幾百萬人,而在戰禍之後的瘟疫、飢荒、暴力犯罪、種族衝突中,間接喪命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但是這場戰爭卻幾乎很少人聽過,甚至很少人關心過,多數的人甚至不清楚以剛果為名的國家其實有兩個,到底剛果戰爭發生在哪一國,也不知道掀起這場悲劇的導火線,是另一場慘痛的人道悲劇,也一樣已經被世人所淡忘的盧安達大屠殺
剛果民主共和國與鄰國盧安達、烏干達的地理關係,這三國是剛果戰爭中的主角。
剛果戰爭爆發於剛果河南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而不是北側的剛果共和國。盧安達是則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側,蒲隆地北方,烏干達南方的一個小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剛果民主共和國是比利時國王的私人殖民地,而盧安達則是德屬東非的一部份,是當時德國的殖民地。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盧安達就被劃給了比利時,併入了當時的比屬剛果中。德國與比利時的殖民統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都是結合原有的地主階級來治理當地。盧安達是由兩個主要的種族所組成的,一是圖西族,其人數較少,但多數屬於地主、官僚或技術人員,而另一個則是胡圖族,其人數較多,但多半是傳統的牧人或農人。在盧安達的殖民時期中,圖西人一直與殖民者合作,擔任協助管理的角色,也因此擁有較多的特權,因此胡圖人一方面認為圖西人是叛徒,也一直對這種不公平的待遇懷恨在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胡圖族主導的盧安達獨立運動越演越烈,開始出現激進的胡圖人屠殺圖西人,讓社會情勢陷入動蕩,比利時決定讓盧安達進行全民公投,以決定去留。結果不出所料,胡圖人以壓倒性的優勢選擇獨立,並組成了胡圖人控制的新政府。一九六二年,盧安達正式獨立,擔心遭到胡圖人報復的圖西人,開始大規模地出逃,多數逃到盧安達北方的烏干達,並在烏干達的南部地區組成了武裝組織以求自保,也常跨過邊界發動游擊戰,誓言奪回自己的家園,而其中又以「盧安達愛國陣線」勢力最大,也發動過多次的大規模攻擊行動。當時烏干達南部地區由軍閥穆塞維尼所控制,反抗當時腐敗的烏干達政府。盧安達愛國陣線於是與穆塞維尼合作,成為其軍事力量的一部份,換來穆塞維尼支持圖西人的復國運動,因此穆塞維尼的部隊中有許多圖西族士兵,有些還擔任高階軍官或技術士官,並介入烏干達的內戰之中。
穆塞維尼後來成功擊敗了腐化無能的獨裁者,成為烏干達的新統治者,他雖然一樣的專制,但是相對較為開明,執政後努力重振經濟與恢復秩序,也願意與西方國家交往合作,因此獲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但這樣的支持卻為未來的盧安達大屠殺埋下種子,因為與穆塞維尼合作的圖西人,開始要求穆塞維尼履行諾言,協助圖西人奪回他們的家園。當然,穆塞維尼手下的圖西族軍人,無法明目張膽地穿著烏干達的軍服越過國境,攻擊盧安達的胡圖人政府,但他們卻暗中支持盧安達愛國陣線,採用游擊戰術,化整為零,偷渡過邊界並發動一連串的攻擊,甚至將美國等西方國家援助烏干達的武器,轉交給盧安達愛國陣線使用。一些圖西族將領還私下計畫要出兵打回盧安達,而讓情勢越來越緊張。
當時盧安達的胡圖人政府對此感到十分的憂慮,其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多次呼籲國際介入,並指控烏干達介入盧安達內政,支持圖西族「叛軍」攻擊盧安達。對內則利用這些攻擊事件,煽動激進民族主義,以動員胡圖族人支持政府,避免國內的圖西族人趁機奪權。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選擇繼續支持當時的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因為烏干達從獨立以後,情勢混亂,之前的獨裁者阿敏更為殘暴,還曾經傳出吃人肉的醜聞,震驚國際社會。在阿敏下台以後,烏干達也是內戰不斷,直到穆塞維尼掌權,才讓情勢稍微穩定,因此美國決定繼續支持他,但同時也要求他承諾不會入侵盧安達。只是穆塞維尼雖然承諾絕不會支持盧安達愛國陣線打回盧安達,但他也無法百分之百控制旗下的圖西族將領,所以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敷衍了事。
隨著盧安達境內的激進民族主義在政客的鼓動下越演越烈,不斷出現許多針對圖西族村莊的暴力攻擊事件,最後甚至已經演變成屠村慘劇。擔心害心的圖西人不斷向國際求援,也讓盧安達愛國陣線與其它的圖西族武裝組織群情激憤,並且快速整合,開始積極備戰,烏干達軍中的圖西族將領也出現不穩,有意率領手下的圖西族士兵抗命參戰。在一九九○年十月,有十餘名的圖西族將領同時反叛,帶領了以盧安達愛國陣線為主的武裝組織越過邊界,與胡圖族的盧安達政府開戰。烏干達總統則說他無力阻止圖西族將領的反叛,卻仍然默默地在供應武器彈藥。戰事在各國漠視下,於盧安達北方斷斷續續持續了三年多,而盧安達國內的種族暴力事件則有增無減,直到一九九三年,聯合國才在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下,宣布派出維和部隊進入盧安達,希望能調停戰事。
就在巨大的停戰壓力與國際斡旋下,總統哈比亞利馬納同意了調解方案,同意讓在烏干達南部的圖西人返鄉,並且承諾未來將組成聯合政府,廣納各方人材,以消弭種族問題。只是已經煽動起來的種族仇恨,並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平息下去,同時很多胡圖人認為圖西人返回盧安達,只是想奪回他們以前的土地與權力,因此更為憤怒。國際調停與簽署停戰協議並沒有讓情勢緩和,反而讓種族仇恨瀕臨攤牌的時刻,情勢一觸極發。沒想到盧安達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竟然與蒲隆地總統在搭乘客機時,被疑似盧安達愛國陣線的武裝份子擊落,雙雙死於這場攻擊中。哈比亞利馬納的死,引燃了導火線。大批憤怒的胡圖人於一九九四年四月開始,瘋狂屠殺圖西人,終於釀成了無法挽回的人道悲劇,這場浩劫史稱盧安達大屠殺,歷時數個月,近百萬人喪生,是二十世紀最嚴重的種族清洗之一。而這場浩劫還將進一步引爆剛果戰爭。(未完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K會員
409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