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樺

王啟樺

345 位追蹤者
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器學習博士後研究員. 分享Obsidian第二大腦建構實務. 原子寫作與精實寫作實務. 精力管理與學術工作流實務.
352會員
793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由新到舊
【如何利用社群圈內知識優化你的專業成長的3個方法】無論你是哪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通過參與特定社群, 你可以獲得外部無法輕易獲得的專屬知識。 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方法1 - 擁抱社群的力量 當你參與特定的社群時, 像是我長期參與的Nick Milo的Linking
2024-06-07
4
075|UCLA的學術氛圍如何促進知識創造?2024年5月30日上午10:30, 我講了這學期Generative Data Science最後一堂課。 講的主題是Privacy Auditing , 主要在讓學生了解, 在這個生成式AI的時代, 各種Data Collaboration 的背後, 可能會有
2024-06-07
8
【提高寫作效率與創意的3個關鍵問題:自由寫作的力量】對於每一位尋求提升寫作技能與創意的人來說,自由寫作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條開啟創意之門的金鑰。它能解決寫作過程中常見的停滯不前與思緒枯竭的問題,帶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成就感。自由寫作,一種看似簡單卻深藏力量的寫作策略,既適合資深作家也適合寫作初學者。透過探索以下三個關鍵問題,讓我們一同揭開自由寫作帶來
2024-06-06
5
【洛杉磯遊玩攻略:3個讓你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如果你住在洛杉磳或計劃來訪, 這篇文章會給你一些必遊的好去處。 這些地方不僅能讓你體驗地道的日式文化, 還能享受好萊塢的魅力。 無論你是美食愛好者還是影迷, 這些推薦都能讓你愛上這座城市。 ▋體驗小大阪的日式風情 位於Sawtelle的Nijiya超市,
2024-06-06
6
074|如何善用歸零重新開始?總是要把自己歸零。 當不確定性太大, 總會想如果走另一條路, 自己會不會比現在發展的更好。 我們容易在低潮時, 看見另一條路上想象的高潮。 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需要怎麼樣的環境推自己向前? 改變時常會發生, 穩定只是一種幻覺。 路走著,都會
2024-06-06
10
【3個在TECHSPO Los Angeles 2024的重大收穫】如果你是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篇文章會對你有幫助。 它將分享我在TECHSPO Los Angeles 2024中得到的三個重要收穫。 這次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合成數據的未來潛力以及如何應用於商業。 ▋收穫1 - 資料無塵室的潛力 在這次活動中, 我遇見了日本資料
2024-06-05
5
073|為什麼課程專題報告無法成為科學家的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2024-06-05
6
【撰寫學術論文導入環節的3個重要步驟】學術論文的導入環節對於年輕學生、長期待在學界的學生和一直在業界的學生都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指導你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打動讀者的導入環節, 提升研究的影響力。 無論你的背景如何,都能從中獲益。 ▋步驟1 - 描述研究主題的影響力 首先,介紹你的研究主題在當前社會和研究社群
2024-06-04
8
072|UCLA統計機器學習研究員怎麼寫每天的工作目標?每天工作開始, 把今天要做的目標寫下來, 形成自己對一天的掌控感, 真的好處多多。 而如何規畫每天的任務呢? 只有一個方法讓我使用了10年, 就是「135工作法」。 135工作法是規畫當日要做的1件大事, 3件中事,以及5件小事。 在2024年5
2024-06-04
5
【選譯筆記:讓你成為知識專家的3個進階技巧】選譯筆記是每位熱愛閱讀的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能幫助你在浩瀚資訊中提取精華, 提升理解與分析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透過選譯筆記,你能以計劃性的方式累積專業知識。 ▋進階技巧1 - 精準紀錄觀點 選譯筆記不同於完整翻譯, 重點在於摘錄文章中引發你共鳴的觀點
2024-06-03
7
071|為什麼說組織講座的過程充滿樂趣?最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組織免費講座的經驗。 雖然對於給演講已經很習慣, 但給演講基本上我是受邀者的身分, 不用擔心各種行政的問題, 例如找聽眾,安排會議時間等等。 自己辦講座,這些都要親力親為。 不過,由於是講自己很有興趣的主題, 組織講座的過程真的蠻多樂趣。
2024-06-03
8
001 ◘ 如何將工作系統化以達到穩定進步?日期和時間: 2024-06-02 08:50:23 地點:UCLA校園 課程名稱:聊聊目前的工作習慣與任務系統 關鍵詞 工作規劃 系統化 價值創造 知識點總結 工作習慣與規劃: 講述了如何規劃一週的工作,特別是利用禮拜天來安排一週的工作計劃,並且介紹了135任務法。 系統化與習慣
2024-06-02
8
【3個拖延的意外好處:如何善用你的拖延症】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任務是很多人的常態。 這篇文章將告訴你如何善用拖延, 從中找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對數學系學生和那些喜歡探究事情邊界的人尤其適用。 讓我們一起看看拖延的三個意外收穫。 ▋體悟1 - 探索事情的邊界 我經常拖到四月十五日才繳稅, UCLA的一些
2024-06-02
11
070|如何幫助國中生掌握長篇閱讀的能力?前陣子收到問題詢問, 如何幫助國中生掌握長篇閱讀的能力。 我有10年沒接觸過國中生了! 不知道國中生現在都讀怎麼樣的書。 不過我感覺國中生不一定需要「讀懂」長文跟書籍, 但一定要「多讀」長文跟書籍。 而我最常推薦的作法, 就是「每週」去一趟「書店」。
2024-06-02
7
神速時短 14|如何打造高效率的短時間會議?你心目中高效率時間短的會議是怎麼樣的呢? 神速時短的第71頁提到了這種會議的五個關鍵特徵。 第一,會議必須有一份明確的議程表。 議程表列明了會議的每一個階段:誰、何時發言, 這樣大家都能針對自己的部分做好準備, 避免了無謂的等待與拖延。 第二,選擇參會者也至關重要
2024-06-02
4
【如何讓產品成為用戶的時間黑洞:3個成功案例】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會一直幫助用戶花時間。 這句話在創業相關的書籍上讓我深深認同。 回想2024年3月,這三款產品幫助我花了大量時間: ▋**1. 得到App - 知識的無限延伸** 我加入得到App已經兩年多, 每天都會花上至少30分鐘,假日甚至可以花到5小時。
2024-06-01
6
Look Again 05|如何提高閱讀不同材料的效率?《Look Again》的第8頁提到,大腦具有一種特性: 當遇到讓你感到驚訝或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時,你會做出強烈反應。 反之,若所有事情都可預測, 大腦的反應會變得遲鈍,甚至接近休眠狀態。 這表示你已經「習慣化」了那種情境。 舉例來說,當學生剛開始接觸學術論文時,
2024-06-01
4
069|如何利用LinkedIn上的資訊讓你的碩士學習更有針對性?如果決定來美國念碩士, 現在應該先去Linkedin 收集與碩士Program相關的Junior position, 對業界目前要怎樣的人有個概念。 這樣你在選Master的課時, 才會聚焦到業界要的技能, 到時候找工作才會被業界覺得「適合」。 一個領域美國前20
2024-06-01
7
【我在美國求學與就業7年中獲得的三個深刻的自我認識】無論你是剛來美國求學,還是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好幾年,這篇文章都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在美國的求學經歷,不僅能提升你的學術水平,還能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下面是我在美國求學7年中獲得的3個重大體悟。 ▋自我認識1 - 認識到自己的研究風格 從2017年開始, 我在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
2024-05-31
7
神速時短 13|如何結合三種頭腦風暴促進專案進度?記得在國高中學寫作時,都會提到做Brainstorm頭腦風暴。 但我其實都不知道那具體要怎麼操作,覺得蠻唬爛的。 直到讀了神速時短的第69頁, 裡面提供了三種頭腦風暴的指導,我才恍然大悟。 這三種頭腦風暴的方式分別為: 1.多樣性頭腦風暴 2.針對性頭腦風暴 3.隨
2024-05-31
5
068|道德經如何啟示AI的信任與合作?剛剛有個領悟,感覺好像真的看到問題背後的需求了。 其實對 Trust 本身有需求,都是來自人與人之間想要 Collaborate做什麼事情, 在這個觀點下,Trustworthy AI 本身應該是 Collaboration 的 Solution。 之前只從理論上看 Trust,又
2024-05-31
3
【3個步驟將學術閱讀流水線化,提升效率的實踐方法】學術研究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提升閱讀效率。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學術資源。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步驟。 ▋步驟1 - 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首先,你需要將閱讀材料轉化為資訊塊。 這是整個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在閱讀文獻時,將長文本分割成每
2024-05-30
5
Look Again 04|如何透過主動抑制提升適應新環境的能力?《Look Again》的第8頁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概念 ---- 「主動抑制(Active Inhibition)」。 主動抑制指的是, 你的大腦會對意外的情況進行觀察, 並製作一些內部模型,成為你對某些情境的理解方式。 例如前陣子, 我到 International S
2024-05-30
5
067|如何製作高效的1分鐘語音讀書筆記?今天分享我的1分鐘語音讀書筆記工作流! 準備四個東西: 一:要閱讀的實體書 二:3x5寸的小卡片 三:Plaud Note 智慧錄音卡 四:iPhone 上的 Plaud App 工作流如下: 步驟一:要閱讀的實體書 --> 3x5寸的小卡片 閱讀
2024-05-30
9
神速時短 12|一對一Meeting為什麼能降低溝通成本?你是否喜歡一對一的Meeting呢? 神速時短的第60頁提到, 一對一 Meeting 是建立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我在Meta 做Research Collaborator的時候, 的確我的Manager也都會安排定期的一對一Meeting。 可惜我一直不
2024-05-29
7
【Create by Doing法能幫助任何人輕鬆達成日更目標的3個秘密】無論你是需要工作上的寫作, 或者生活上的寫作, Create by Doing (CD)法都能幫助你克服寫作障礙。 CD法鼓勵即時創作, 讓你的想法更清晰、更豐富。 這裡有3個使用CD法達成日更目標的重要理由。 ▋秘密1 - 先寫再定標題,降低寫作壓力 CD
2024-05-29
5
Look Again 03|如何透過改變環境來提升產能心想事成?《Look Again》這本書提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會對「不變化」的東西逐漸停止反應。 例如如果你每天上班的路線都一樣,下班的時間都一樣, 週末的娛樂都一樣,購物的習慣都一樣, 大腦就會開始對這些事情都失去反應。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的場景都一樣
2024-05-29
3
神速時短 11|如何根據目的選擇談話對象來達到寫作目標?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
2024-05-29
8
066|如何讓一天的工作既高效又讓自己感到幸福?如何利用「峰終定律」來設計一天的工作體驗呢? 將一天的知識工作量化,做紀錄,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 我通常會使用 135任務法,每天早上寫下1件大事,3件中事,5件小事, 接著當天就奔著這幾件事情去推進完成。 當然,如果是在趕Paper提交的時期就不適用這個規則。 透過將
2024-05-29
8
【使用話題關鍵字編織觀點的3個重大理由】任何追求深度和豐富性的寫作者,都會尋求有效的策略來提升他們的寫作質量。圍繞話題關鍵字進行寫作,不僅能幫助你產生有意義的內容,而且還能擴展你的思維,使文章更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對於想要在自己的領域內深耕、尋找新觀點的寫作者來說,是一項寶貴的技巧。接下來,我將分享三個使用話題關鍵字編織觀點的重大理由。
2024-05-27
4
【避免落入劣質資訊陷阱的3個心態】現代社交媒體使用者經常會被大量抄書仔的內容淹沒, 這些內容雖然精簡,但缺乏真實經驗和深度, 往往會誤導讀者。 以下是幫助你識別和避免這些劣質資訊的三個心態。 ▋心態1 - 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 問問自己,這些內容的來源
2024-05-27
4
Look Again 02|去習慣化如何幫助你找回自我?《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2024-05-27
7
065|怎樣結合GPT4和Obsidian進行有效的語言學習?2024年4月24日週六, 我用Obsidian開啟另一次俄語學習實驗。 在外語學習上, 我個人非常喜歡透過閱讀來學習外語。 當初高中時期學習英文時, 我就是拿出一本筆記本, 每天到英語雜誌英語文章上, 收集30個我無法一目瞭然的單字, 每一個都用手抄
2024-05-27
3
【用「約飯計畫」拓寬哲學視野的3個理由】如果你是哲學愛好者, 這篇文章將為你介紹一個獨特的方法來深入學習哲學。 這個方法不僅有趣, 還能帶給你新的見解與靈感。 我將分享我在碩士期間執行「約飯計畫」的經驗, 讓你也能嘗試這種創新的學習方式。 ▋體悟1 - 結合日常與學術,讓學習更有趣 2015年,
2024-05-26
4
神速時短 10|為何寫作是節省時間的最佳方法?不習慣寫作的學生,常常會覺得寫作很花費時間。 但其實,寫作幫你省下的時間更加可觀。 當你需要不斷與各種人交流合作時,免不了頻繁大量的溝通。 此時,書面表達的價值就顯現出來。 書面表達不只是一種表達方式, 更是高效率管理讀者認知的工具。 將思考寫成文字,事實上是一種
2024-05-26
5
064|如何在AI時代有效外包大腦的工作?看到古典在其著書《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標題為「外包大腦,成為超人」的文章中,提到的觀點很有意思。 這篇文章主要的觀點是,我們要把自己的大腦部份工作外包, 聚焦培養大腦最重要的能力。 大腦的什麼部分工作可以外包呢? 最主要的就是「記憶」以及「資訊」。 而古典提
2024-05-26
7
Look Again 01|如何察覺並利用習慣化來改善自己的舉手投足?《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是2024年2月27日於美國出版的新書,目前台灣還沒有中文版。 這本書的中心話題是討論「習慣化 (Habituation)」, 也就是我們的大腦,對於重複的刺激,會逐漸失去反
2024-05-25
7
神速時短 09|「寫、說、問」哪種Output方式最適合你?神速時短的第48頁提到, 開示(Output)有三種方式:寫,說,問。 這答案看是簡單,但其實很有啟發,因為他體現出Output的多樣性。 寫的時候,你可以看著你寫的東西, 你可以慢慢寫,而你的身體,你的大腦會展現給你, 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邏輯是怎麼樣。 而寫的文
2024-05-25
5
063|如何透過日常選擇準備自己的未來職涯?當博士生的時候,總是會有個誤會,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但其實,你今天每個半小時決定怎麼使用, 就已經做出選擇了。 你在PhD的1825個日子, 完成哪些事情,掌握什麼技能, 在畢業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有趣的是,很多人不了解
2024-05-25
4
【30歲以後,我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的3個理由】到了30歲,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更喜歡聽沒有歌詞的音樂。 這種轉變能幫助你更專注、 更放鬆, 甚至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我體驗到的3個主要原因。 ▋理由1 - 音樂幫助我們進入不同的狀態 以前我聽過一位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說, 他每天早上開始做研
2024-05-25
4
【用iPhone記錄生活的3個方法】無論你是學生還是上班族, 這篇文章都能幫助你更好地利用iPhone記錄生活點滴。 使用這些方法, 你能輕鬆保存回憶、擴展知識、探索新地點。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讓iPhone成為你的生活好幫手。 ▋方法1 - 拍照保存回憶 我從第一支iPhone 4S開始,
2024-05-25
5
神速時短 08|為什麼有效的自我表達是個人進步的核心? 神速時短的第40頁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承認欲求」。 承認欲求表達的是, 你要找到你現在想要做怎樣的事情, 你想要追求怎樣的價值。 當我們有了某些想法或問題時, 如果只是在腦海中反覆思考, 往往難以把握其清晰度和深度。 因此,透過具體的輸出——無論是寫作
2024-05-24
6
062|如何成為一位能持續進行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似乎許多學生的目標, 都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但是比起成為厲害的科學家, 我認為如何成為 「一直都能堅持繼續做下去的科學家」, 會是更好的目標。 科學的事情都是長期的, 所以其實注意力要放在自己能不能持續做下去。 例如一直推動我持續堅持做數學,統計,機
2024-05-24
7
【避免成為「紅鶴型」學生,你需要掌握「這3個」重點】任何一位大學三年級的應用數學系學生, 都可能面臨選擇LeetCode練習或是嘗試研究的困惑。 這篇文章想告訴你, 如何避免成為那種腳細脖長, 卻實力薄弱的「紅鶴型」學生。 希望你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重點1 - 專注而非分散
2024-05-23
9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4|我們能否從盧曼的筆記法中看出寫作技巧?One of the most basic presuppositions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the partners can mutually surprise each other. 溝通的基礎前提,是一方與另一方皆能互相為對方提供驚喜。 Only in
2024-05-23
5
061|卡片盒筆記法是如何幫助研究者成為他們故事中的英雄?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
2024-05-23
3
【將學術論文視為工業品!我從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獲得「這3個」關鍵啟發】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難以傳授的技術! 本文將分享我如何幫助學生,在3至6個月內完成他們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這裡分享我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後,獲得對學術寫作的三個關鍵啟發 ▋啟發1 - 零配件生產過程:拆解論文結構 學術論文最基本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
2024-05-22
8
神速時短 07|怎樣的休息方式能幫助你保持高效?「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2024-05-22
3
060|如何看懂學術城堡內的權力遊戲?學術這座大廟, 每年都需要很多新的工人進來抬轎。 而就我觀察, 年輕的專業工人,都覺得有一天自己能翻身, 幻想自己抬轎幾年後, 就有被動收入一樣的大量掛名論文。 這些工人會固守自己擅長的那面牆, 愈蓋愈大,愈蓋愈廣。 但真正能當上學術將軍的,
2024-05-22
7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3|怎樣通過寫作提升知識工作的可靠性?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2024-05-21
7
【使用Obsidian標籤提升筆記的價值,我有「這3個」訣竅】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2024-05-21
4
【在數位時代提升創意:3大挑戰與數位入庫的魔法】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整理的你,掌握數位入庫技術能夠讓你的思維更加清晰,創意更加連貫。將傳統筆記轉化為數位格式不僅優化了你的知識管理過程,而且還能夠增強想法之間的連結,讓創意的火花更易於迸發。但這個過程並非沒有挑戰,下面我將分享三大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它們,從而發揮數位入庫的最大潛力。 挑戰1 - 從手
2024-05-21
7
059|如何透過角色轉換來激發生活和工作的動力?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很重要。 我目前是把一天分成3個八小時,扮演三種角色。 角色一:統計機器學習研究員 (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 角色二:知識工作愛好者 (早上四點到早上八點&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 角色三:晨型人 (晚上八點到早上四點) 在扮演角色一的時段, 我全力做
2024-05-21
5
神速時短 06|為什麼獨立性與合作能力在科學研究中一樣重要?神速時短的第30頁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這個觀點主要是說,一個任務如果要完成的快,就要讓許多人都牽涉在裡面。 的確,例如平常我所參與的研究計畫,如果計畫參與者很多, 就會有很多正式的規律會議,會有很多文件被產出, 而研究計畫也就更快能夠成文,成為結果。 以這個點去延伸,其
2024-05-20
4
【當年作為台大數學系三年級學生,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獲得「這3個」啟發】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2024-05-20
5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2|人與卡片盒之間的溝通是否是真正的對話?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2024-05-20
4
神速時短 05|為何說選擇不做選擇也是一種智慧?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2024-05-20
8
058|挫折是如何成為發現自我適合領域的機會?在我的經驗上,大部分的挫折, 其實是一種事實上不適合, 但心理上又覺得自己很適合, 造成的內在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衝突。 所幸,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遇過非常優秀的人, 我也更知道我自己適合怎麼樣的事情, 更知道什麼是我自己能持續做下去的。 我有三位認識十年以上的
2024-05-20
5
【過去20年,我透過逛書店獲得「這3個」重要成長時刻】書店是一個能讓人心靈成長的地方。 這篇文章適合任何喜愛書籍和書店的人閱讀。 無論是探索新知識還是尋找靈感, 書店總能給予我們意想不到的啟發。 ▋成長時刻1 - 青少年時期的探索 從15歲到18歲, 我在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就讀。 每個週末, 父母帶我到
2024-05-19
7
057|如何有效整合多本書籍中的知識? 我自己很喜歡同時讀多本書。 而且我會先比較每一本書的目錄, 來學習每個作者編排內容的方式。 例如機器學習就有很多的書都在教, 而且裡面的內容也可以差異很大。 有的書可能整本都是理論, 有的書整本都是程式碼, 而理論仔細去比較, 有的又更側重其計算複
2024-05-19
8
2024夏季解讀盧曼《與卡片盒溝通》01|盧曼與他的卡片盒之間有什麼特別的關係?What follows is a piece of empirical sociology. 實證社會學是以經驗資料為基礎進行社會研究的社會學分支。 盧曼以自己的經驗,來講他的卡片盒筆記法。 It concerns me and someone else, namely my slip
2024-05-18
6
【任何人想提升學術研究績效,只需要「這3個」步驟】知識性工作很難算績效! 但學術研究員以及碩博士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提到的方法, 來有效量化與提升自己的研究績效。 本文將介紹如何有效地定義目標和關鍵結果, 並將其應用於知識工作的日常任務中。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用OKR提升研究效率吧! ▋步驟1 - 明確目標與關鍵結
2024-05-18
5
056|你的學位背後隱藏了哪些經濟交易? 我在當博士生的時候,也感覺教育是神聖的, 不該充滿銅臭味。 直到了解大學的運作機制後,我開了天眼。 不知道你有沒有好奇過,系上的設施, 你當博士生的薪水,系上的活動等等, 這些經費是哪裡來的? 實際上是從你的系所屬的學院來的。 那麼學院為什麼又有經費呢?
2024-05-18
5
神速時短 04|為什麼放棄是成功的關鍵?選擇的核心,其實是你選擇不做什麼。 我們常常會認為選擇,是關於我們想要什麼的決定, 但其實選擇的真正藝術,在於選擇不做什麼。 每天你都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使用, 但每一個時間片斷你的精力是不均衡的。 同樣的一段時間,你可以用精力做不同的事情,拿到不同的成果。 而這
2024-05-18
5
053|UCLA博士後研究員如何通過創新實踐找到Eudaimonia?在萬維剛精英日課第六季的發刊詞的一開端, 我看到的一個很有趣的觀點: 「學習不再是只為了有用,而是為了自我繁榮,讓自己的生命蓬勃」。 非常有意思,而且我也很有共鳴。 我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 走向與我以前對博士後研究員的認知很不一樣。 以前在當博士生
2024-05-16
9
【數學系學生用「這3個」獨特方法通過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 N1?】對於希望掌握日語的人來說, 通過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的N1等級是一個顯著的成就。 這不僅是留學日本的標準要求, 而且更是JLPT制度中對日語流利程度的最高認證。 對於一位數學系的學生來說, 這個成就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這裡是我通過N1的三個獨特方法,
2024-05-15
7
055|如何讓每天的學習都有目的和成果?我常學習得到上面的課程。 得到的每門課程, 一講原則上是10分鐘錄音的長度。 而這10分鐘錄音的逐字稿, 我會將其切割成6-8塊資訊塊, 每一個資訊塊大約是3-4個段落, 以完整討論一個觀點的長度為主。 我會根據每個資訊塊的內容, 打上關鍵字的標籤,
2024-05-15
9
【學習理論之鐘,用「這3個角度」找到數學與應用數學的最大價值】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2024-05-14
9
054|不同學院的學生如何共同推進技術的民主化?量子機器學習的民主化尚未實現,因為需要高知識和技術門檻。但在2035年左右,物理、應用數學、統計和機器學習學生分工將揭曉,並有助於將這些技術民主化,改變世界。
Thumbnail
2024-05-14
5
【利用手寫書目卡提煉閱讀啟發的3大優勢】手寫書目卡不僅是整理閱讀心得的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能夠提升思考質量和寫作深度的預寫作技巧。對於那些希望從閱讀中獲取並有效整理知識的人來說,這種方法尤為重要。它能幫你從海量信息中提煉出真正有價值的觀點,並以此促進個人的思想成長和寫作技巧的提升。這裡有三大理由說明為何手寫書目卡能成為你學習和寫作過程中的有
2024-05-14
2
神速時短 03|「Show and Tell」能如何提升我們的表達技巧?神速時短這本書的第21頁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 Output 是小孩子都會的技術。 實際上,在美國的幼稚園,有一個稱為「Show and Tell」的活動。 透過Show and Tell,小朋友們練習如何在眾人面前展示並描述自己的物品。 仔細一想,這其實是一種公開演講技能的培
2024-05-13
5
【提升機器學習學術寫作,你值得注意STP分析的三個關鍵原則】STP分析—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和市場定位—不僅是行銷理論的核心,同時也可以是學術寫作和發表的強大工具。特別是在機器學習這一跨學科領域,運用STP分析可以明顯提高研究的影響力和可讀性。本文分享如何運用STP分析來優化機器學習的學術研究和寫作。
Thumbnail
2024-05-13
7
052|如何運用Obsidian來提高記憶與學習的效率?「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2024-05-13
10
神速時短 02|為什麼我們需要掌握製作草稿的藝術?神速時短的第一階段是「開示 Output」。 開示階段聚焦的是, 在進行任何形式的溝通之前, 我們應該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與表達,要Output, 才能把初步的想法精煉,得到更成熟的版本。 就拿寫作來說。
2024-05-12
5
【作為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我透過「3個工作模式」提升效率】如果你是在學術界尋求突破的研究人員, 可以參考看看我的工作經驗。 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 我開發出一套特定的工作節奏, 確保了高效率與高產出。 我的這套方法, 可以幫助你有效管理時間, 提升工作產出。 這裡有三個核心工作模式, 它們將改
2024-05-12
5
051|為何累積「自己的數據」比相信「別人的數據」更重要?做一件事情之前, 我們總是會搜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解法。 但在我經驗上,「更好的解法」終究,都還是別人的解法, 而「最好的解法」, 則是將別人的解法截彎取直,去蕪存菁後, 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版本。 我採取的方式是,只要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法」後就開始實踐, 而實踐
2024-05-11
5
神速時短 01|如何用「神速時短」縮短從想到做的距離?2024年5月2日,我在Amazon JP 訂購一本名為「神速時短」的工作類書籍。 神速時短(しんそくじたん)是表達「極度高效率且迅速完成任務的方式」, 其中「神速」意味著非常快的速度,幾乎如神般迅速, 而「時短」則直譯為「縮短時間」。 神速時短介紹了一個四階段的循環:
2024-05-11
4
【我在逐漸掌握10種語言過程中獲得的3大啟示】你是否曾夢想通曉多國語言, 從而開啟一扇扇通往世界各地的窗口? 本文分享我的多語言學習經驗, 分享我是如何有效掌握多種語言。 尤其是在我決定學習義大利語後, 學習的經驗進而引發我對其他歐洲語言的學習興趣。 以下是我在這趟尚未結束的旅途中獲得的三大啟示。 ▋啟
2024-05-11
4
050|如何透過自由寫作實現個人知識的深度連結?2024年4月23日的早上九點,我參加了Nick Milo的免費培訓 Livewriting 101。 這個培訓是為了Nick Milo的培訓營Write Original Works做預熱, 主打「用連結的筆記寫出原創的工作」。 Nick Milo可以說是Obsidian的祖師爺
2024-05-10
10
【我從日本偶像指原莉乃的成功故事中,獲得激勵自己追求卓越的3個心態】如果你對日本流行文化感興趣, 尤其是偶像產業, 指原莉乃的成功故事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 她不僅作為一名藝人在AKB48及其姊妹團體HKT48中脫穎而出, 而且在多元領域中展現了出色的領導力和創造力。 這裡有三個我從指原莉乃身上學到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在各自的領域
2024-05-10
10
049|如何利用「溢價」概念提高研究計畫的吸引力?做研究時,總會擔心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 但是其實,你想做的研究計畫,其預期產生的價值, 跟你所能獲得的計算資源規模,是直接相關的。 人如果在業界,但是無法參與公司的核心研究組, 無法做預期價值夠大的研究計畫,也是拿不到公司的計算資源。 人如果在學界,但是能夠建立起預期社
2024-05-10
9
【用三個故事解釋基礎科學研究與商業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樑】對於那些覺得基礎科學研究離實際應用太遙遠的人來說, 這篇文章可能會改變你的看法。 理解科學研究如何轉化為社會可用的技術, 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支持並推動創新。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三個故事, 看看這些看似抽象的研究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 ▋故事一 - 從學院到產業的轉變
2024-05-09
10
048|你的閱讀是否有帶來實質的改變?「讀書最應該問的,是自己改變了嗎?」 我在收聽得到的播客節目《大望局》於2024年4月20日上架的第8期節目, 聽到了這句金玉良言。 我十分討厭那些什麼類型的書都讀, 然後用公式拆解成各種垃圾摘要的日更帳號。 這些垃圾帳號的內容看不到總結者的經驗, 感受不到總結者
2024-05-08
8
【實踐卡片盒筆記法3年後,我收穫的3個深刻洞見】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 卡片盒筆記法不僅是一種記錄工具, 更是一種洞察知識深層連結的方法。 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與實踐, 我已經從中獲得了一些重要的洞見, 這些洞見對於我的學術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洞見1 - 超越表象的深入理解 卡片盒筆記法使我能夠在龐
2024-05-08
4
047|怎樣的專注會帶來學術研究的突破?在劉瀾的學習力30講的第十五講中讀到, 要產生學習的馬太效應,就需要聚焦一本經典之書。 其實,聚焦一本經典之書來學習, 其道理就如同聚焦一篇經典論文來研究一樣。 我在2023年發表於統計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
2024-05-07
5
【利用通勤時間,提升個人效率的3個策略】每個在城市中通勤的人, 都面臨著如何有效利用通勤時間的問題。 對於那些每天需要坐大眾運輸工具上班的人來說, 如何將這40-50分鐘的時間, 轉化為生產力和自我提升的機會, 是一個重要課題。 以下是三個策略,可以幫助你在通勤時充實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策略1
2024-05-07
7
046|如何通過「筆記接龍」深入理解一個話題?嘗試了各種方法,我發現學語言的訣竅,最後還是大量接觸。 這三天用GPT4學俄語,不懂就查, 查完的結果就貼到Obsidian中與其他筆記連結。 Obsidian的隨機功能當作複習非常方便, 可以快速複習之前做的單字句子筆記, 而複習途中如果遇到問題, 那就繼續用G
2024-05-07
7
【自由寫作時常見的3個錯誤:如何提高寫作效率與創意】對於任何希望提升寫作效率與創意的人來說,自由寫作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巧。它不僅能幫助你持續寫出內容,累積經驗,而且更有成就感。然而,在實踐自由寫作的過程中,有些常見的錯誤可能會阻礙你達到最佳成效。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避免這些陷阱,使自由寫作成為你寫作實踐中的強大工具。 錯誤1 - 忽略草稿的潛力:許多
2024-05-06
9
【我從2010年代的台北書店巡禮與深度文化理解,所獲得的3個感悟】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2024-05-06
7
045|如何解讀機器學習技術的歷史演進和未來趨勢?以我的在機器學習領域工作7年的經驗, 追求更大的數據集以及更大的模型以達到更好的表現, 這件事已經持續存在15年以上。 這方面的歷史可以讀讀ImageNet的歷史故事。 你會了解到從2009年開始的 ImageNet , 如何逐步讓許多機器學習的技術民主化, 讓更
2024-05-06
7
【參加美國科學基金的I-Corps™計畫後,讓我對學術研究商業價值開天眼的3個心態轉變】2023年春季, 我參與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I-Corps™計畫。 I-Corps™計畫旨在培養科研人員的企業家精神, 讓科研人員思考如何使科學研究對社會帶來真正的價值。 這段經歷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 還深刻改變了我對學術研究的看法。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從中獲得的三
2024-05-05
11
044|學習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教科書?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2024-05-05
8
【成為晨型人,提升效率與幸福感的三大好處】如果你對於提高日常效率和幸福感感興趣, 成為晨型人可能是你的解答。 早睡早起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還有助於實現更多個人和專業上的目標! 以下是我從17年的晨型生活中得到的三大好處 ▋好處1 - 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 從高中開始, 我每天清晨三四
2024-05-04
6
043|如何透過Mini Essay 優化每日社群媒體內容的表達?2024年4月23日早上, 我對Nick Milo最新介紹的Mini Essay, 做了仔細學習與思考。 Mini Essay我打算翻譯成「微論文」。 Nick Milo提到微論文,內容可以有三個來源:經驗,意見,事件。 • 經驗 Experience: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2024-05-04
8
【招收博士生的3大標準:尋找意見獨立與技術自信的候選人】作為學術導師,我經常被問到, 我們希望招收怎樣的學生加入博士研究團隊。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因為選擇合適的博士生對於科研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 我們尋找的是那些不僅擁有堅實技術基礎, 而且能表達個人獨立思想的學生。 這類學生能夠在學術界發揮巨大影響力。 ▋標
2024-05-03
6
042|為何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不給卡片取標題?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大概有三年了。 路上也採了很多的坑,也因此更加理解到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的精妙之處。 其中一個剛開始模仿卡片盒筆記法的新手,都會犯的錯就是, 卡片除了編號,還給卡片取了標題。 但如果你去查閱盧曼當時的卡片, 會發現其實盧曼的卡片是沒有標題,只有編號。
2024-05-03
8
【分享每日啟發,是學習新事物最佳方法的3個理由】對於熱愛學習的人來說,發現新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的啟發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庫,還擴展了我們的視野,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與富有成效。 這比任何物質享受,如購買汽車或旅遊,都來得更加充實和有價值。 那麼,為什麼每天的啟發會是學習新事物的最好方式呢?讓我們來探討以下三個理由。 理由1 - 知
2024-05-02
9
041|一路走來,我如何避開了傳統求職的壓力?說來有趣,我到現在32歲,卻還沒什麼找工作的經驗, 所以每次朋友在討論找工作的話題,我總是很難共感。 最早大概是從國中要升高中, 當時考了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很順利就上了。 接著在高中時期有幸透過做科學展覽, 代表台灣到美國聖荷西參加ISEF 2010, 拿到了
2024-05-02
8
040|《狼與辛香料》如何讓我們與過去對話?2024年4月20日的週六晚上, 我又找出了狼與辛香料第一季的前六集溫習了一趟。 經典不愧是經典,好多國高中時的回憶湧現,彷彿時空旅行。 2005-2010這六年是我的國中與高中時期,有幸遇見從2006年開始連載的狼與辛香料。 狼與辛香料在當時的輕小說市場,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2024-05-01
12
039|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利用iPhone的計時功能?我的每個工作單位是70分鐘。 其中,深度工作50分鐘以後,就要休息20分鐘。 這種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的流程, 是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的秘密。 深度工作50分鐘開始前, 我就會已經確定好這50分鐘的目標產出是什麼。 這個規定能有效幫助我的身心靈預期產出,
2024-04-3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