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讀後感:用產品思維「做文章」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

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作者是陳立飛(Spenser),當過英文老師,離開體制工作後,來到香港唸金融,畢業後留在香港從事金融業。

一開始他在公眾號寫專業相關的文章,意外地招來許多客戶和管道資源,事業倍速發展,後來又開始做新媒體、教寫作,成為「得到」App高人氣寫作名師。

靠寫作讓他年收錢萬。他說,沒有寫作,可能要多奮鬥十年。

而這本書Spenser手把手教你如何有系統地學習寫作。


請注意,作者指的是網路公開寫作,目的是獲得關注,也就是所謂的「注意力寫作」。他有好幾篇千萬級閱讀量的文章,你應該不陌生,像是:

<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

<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

<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後悔的>



寫作教學有兩大類,傳心法和教技法。這本書綜合了兩種,前兩章琢磨在心法,後面幾章則是技法。

作者先說自己靠寫作乘著自媒體的風,彎道超車的人生故事。再講怎麼開始寫、寫不停、越寫越好的觀察與體驗。接著細細的展開各項爆文寫作技巧,例如下標、選題、文采、金句和邏輯結構等等內容。

值得推薦的是,第九章Spencer拆解了自己的一篇爆文<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後悔的>,他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從靈感、選題、角度和下標…等等,從頭到尾的思路歷程。看完之後,對於如何運用各種技法更能具體想像。


#爆文必備特色:打中痛點

而我覺得Spenser最厲害的是,在生活中找出人性的痛點

他替你發聲,幫你喊痛,讓你一邊讀文章一邊忍不住點頭認同。文章結尾還有金句,給你一些啟發或指引。

他總結出四個人性中的永恆痛點

01 事業上的激進與保守

02 生活上的穩定與冒險

03 認知成長的前與後

04 能力與平台的博弈


痛點來自人性的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天性中有很多情感訴求,當這些需求沒被滿足,就成了痛點。而打造產品時,痛點往往是賣點。

作者說好文章像好產品一樣,是出來的,產品設計也有類似概念,就是情感設計,指的是產品提供功能性以外,也同時滿足情感需求,只要打中消費者的情緒需求,更容易讓人買單。

舉個經典的產品設計為例,法國設計師—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的外星人榨汁機(Juicy Salif)就是情感設計的代表作。

身為一個榨汁機它非常難用,但卻是熱銷長青款,連菲利普·史塔克本人都曾公開說,這不是拿來榨汁的,主要是要拿來打開話夾子。

圖片來源:《情感設計》封面

圖片來源:《情感設計》封面

它的外型特殊,同時滿足了對審美和社交的需求。比起低層次的基本需求,我們更願意付出更多去滿足高層次的需求。

說回到寫作,爆文也是同理讀者,滿足人性情緒需求,幫你消解情緒,或是引爆情緒。

瞭解底層的概念,剩下的就是練習觀察,深刻思考,打磨痛點選題技巧了。


54會員
19內容數
嗨,我是艾利森,沉迷於閱讀和寫作的上班族。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即使是工具書也是作者在說故事。 想知道持續寫作能帶我走向哪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紀錄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