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母親的痛,也是所有女孩的痛──《去你媽的世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其實自己也曾想過會有孕育下一代的可能性,然而卻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感到單身的快活與舒適,縱然此刻已經覺得不會有成為母親的一日的自已,卻在讀這本書感到不少被同理的感受。


▍女性的身體不是自己的身體

在閱讀時,不時想起韓國作家洪承喜的作品《紅線:我的性紀錄》,其書寫出世界之於性別以及關於性別與性的各種思索和經歷,雖然本作《去你媽的世界》主要是圍繞在作者郝妮爾在懷孕過程裡面對的一切人事物,然而兩者都提出了女性活在世上所面對的質疑、痛苦與歧視,像是女性應該要怎麼樣、不能做什麼、懷孕時被過度關切以及生產後立刻重返職場被他人質問等等,在在體現出在社會裡女性被認為應該要扮演的角色,種種的荒唐與可笑不免讓人覺得,原來到了21世紀,仍有進步的空間。

raw-image

郝妮爾描述自身在懷孕過程裡所經歷的痛,從孕吐到吃什麼都吐,而她曾在公共廁所吐得臉色慘白後,有人走過來打氣說:「這樣很好喔!吐得越凶表示孩子越健康⋯⋯哎唷,誰不是這樣吐過來的。」雖然只是長輩的慰問與關心,但這樣的痛的前提也必須是:「所懷的是愛,而非生命,吐出來的是痛苦本身,而非我方才吃去的、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在字裡行間裡,深刻感受到作者在成為母親時內心的糾結與徬徨,而更多的是在知道所懷的「是女生」後,作者苦思該如何陪伴一個女生健康地長大。

raw-image

「痛」向來是主觀的,口裡說能理解,但總並不是能完全同理,也因為主觀,故雖然關於「成為母親」的書籍不少,每一個故事卻都是獨一無二的


▍懷孕後,還能是美的嗎?

另一個關於身體並非自己的描述,自己很喜歡這段,是當作者生產後要如廁,無法站定接近拖拉,終於站到馬桶面前、面對鏡子,驚覺是面無血氣、頭髮散亂、兩眼鬆垮,以及裙擺上方前奮力後的血斑證據,但丈夫見她毫無動作之時,作者拋出一句:「我要脫衣服了,你可以轉過去嗎?」丈夫詫異又困惑:「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怕我看嗎?」

raw-image

都有肌膚之親了,都是家人了,有什麼怕的呢?但你知道社會對於女性是有要求的、是苛刻的,不只是比較,而是整個社會灌輸而下的期待,像是作者在國小時當長輩的朋友來家作客,對方母親要他的女兒吃青木瓜,只因為「大一點對女生比較好」;又或者在女兒出生四個月後即斷奶,衛生所打來關心,最後留下一句:「但你應該知道餵母奶對嬰兒比較好吧?」;亦或是在沾到初經後不再穿上的綠色絲絨洋裝,讓作者後來反而偏愛硬體的襯衫勝過夢幻的蓬裙,而這也是否意味著長大後必須從被稱讚「妳好漂亮」的嚮往裡脫身⋯⋯。


在面對成為人母的過程裡身體的變化之時,作者帶領了讀者爬梳身為女性所遇到的內心衝突,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時,她如何從掙扎到接受,接受美可以不是社會性的定義,而是被你所愛的人和自己所認定的美,也是一種美


藉由郝妮爾俐落且直爽的文筆,並在對自身的冷嘲熱諷中展現脆弱與猶疑,而後堅定地承認,雖然無法確信最終養育孩子的過程與終點會如何,但仍然願意清醒地看著即將迎來的新的風景。


▍從母親到女兒,從失去身體到尋回身體

不近不遠,是郝妮爾與母親的距離,然而因為生育,彷彿讓兩人的距離有了改變,從女兒到人母,郝妮爾是害怕的,成為母親是不是不能害怕?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錢?在後記裡她說道:「如果這孩子有一天埋怨我為什麼要生出他,我有沒有能力去承擔這個問題?」


太多困惑與怨懟,於是郝妮爾寫下了她所面對的痛苦,經過分解、爬梳與重整,承認疼痛的事實與曾經存在,記下那些一路以來的掙扎,在閱讀的過程裡不免去思考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在父權社會以及不同時代下,同樣作為女性,我們有哪些共同的困境與難題,以及在此刻該如何面對。

raw-image


《去你媽的世界》原本以為只是幽默地與髒話連接,訴說在這世代成為母親是多去他X的討厭,然而結尾的這段話:「我的意思是,這就是你媽的世界,如果你還耐著性子能讀到這一頁的話」,其實也道出了郝妮爾寫這本書不只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無論你是否有想過懷孕生養,相信本書都能為每一位女性帶來一些共鳴與療癒。



11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