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穎而出:心理治療/諮商所的經營策略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們在說明脫穎而出之前,先來看一看目前經營所可能出現的困境! 養了很多人, 卻沒有特別多的收入, 如果需要請櫃檯接待、繳交租金、水電等固定成本之後, 再加上要付給心理師們的抽成,可能就勉強打平,. 每個月的淨收入都在正負之間徘徊!

如果想要避免在這正負之間徘徊,有以下三個重點,可以讓所脫穎而出:

洞悉商業模式的調整

多數的「所」都是以這種方式的商業模式經營, 然而,不少的所也都是以這樣的模式活著, 從「心理師法」施行之後, 一直到七、八年前甚至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經營, 但商業模式沒有設計好, 往往就無法帶動更多的金流和人流(個案量)。 這樣的經營模式, 也有很多人享受在其中, 如果這個月少了幾場演講、 少了幾個個案, 就開始焦慮, 擔心這個月的收入是赤字, 看看能否藉由下個月多接幾場講座或個案來補。 每個月都是處在為了補足上個月的盈虧, 而傷透腦筋。 因為這些沒有策略的努力, 讓所長們花了很多時間, 卻見不到效果。 各位讀者可以想想如果成天都在思考怎麼去彌補上個月或是上上個月的落差, 哪有餘裕讓所脫穎而出呢? 另外, 也有很多治療/諮商所成立後, 模式就固定了, 三年、五年、十年之後都用同樣的方法經營, 五年了、十年前的模式還有可能在現在脫穎而出嗎?

一般公司的經營卻不應該是這樣, 很重要的是需要調整產品的比重, 把賣得不好的產品下架(並不是人事的調整,而是調整產品行銷策略和時間的占比), 或推出新產品等等, 似乎在多數的「所」都忽略了這部分的複盤。 所以所有的產品都是千篇一律,從開業至今, 如果沒有新進的心理師, 基本上就是繼續延用開業模式持續經營。

以願景招聘心理師

如果你曾經應徵某某所(治療或諮商)的心理師工作,不知道你的面試官(經常會是所長)會問什麼問題呢? 他們會面試的內容包括: 你的專長是什麼? 過去有過幾年諮商的經驗? 你過去學習的治療學派是什麼? 你擅長的對象是年輕人?青少年?... 或者你如果是所長, 是否也是問這些內容去招聘心理師呢? 這些問題很重要的原因在於: 主事者可以理解心理師他們在過去從事心理諮商的經驗與理論學派, 也讓所長知道未來可以派什麼樣的個案給心理師。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看到這些問題都是針對心理師過去的經歷去詢問, 然而卻少了詢問跟未來相關的問題。 而這些過去的問題即便剛進來的時候沒有經驗, 也是可以透過時間和督導讓心理師訓練出來相對需要的本事。 我們用婚姻關係來形容聘僱關係好了, 你期望你選到的另一半是跟你長相廝守還是見一個愛一個? 什麼是見一個愛一個? 看到對方有什麼優點, 就喜歡他, 當這個優點成為習以為常, 就再找下一個有另外的優點對象就好, 這樣的找法永遠都會有新的對象。 什麼是能長相廝守的另一半, 有共同的方向, 願意一起克服中間的困難, 努力忍受中間遇到的低谷, 到最後到達我們共同的目標。 心理治療/諮商所成立後, 應徵新進心理師是必須的, 然而這些心理師是否有跟所長一樣的使命, 一樣的願景, 還是一樣的目標? 如果心理師們與所沒有相同的願景, 可能看到一個所, 覺得可以讓我多一點個案收入就加入, 讓我少一點個案就淡出這個所, 這就好像見一個愛一個!

raw-image


精煉所長經營策略

相信很多想開治療/諮商所的心理師剛開始的初衷並不是只想當個心理師這麼簡單, 然而作著作著後來還是走回心理師老路, 以安排個案, 個案諮商為主的商業活動。 這是另一個所長經常少思考到的「願景」, 造成所長花很多時間來做個案, 而不是拿來思考所的方向, 比較像是被人聘僱的心理師一樣, 只是比例上少了一些個案, 多了一些行政上的簽核, 僅此而已。 所長更應該致力在個案來源的開發、 行銷策略的擬定、 產品的發展和汰除、 通路的找尋這些大方向, 這些大方向完成了, 工作效能就不會像心理師做的一樣, 一個小時一個個案的模式, 而是透過這些個案開發、行銷策略、產品更迭、通路尋找能夠槓桿出更多的客戶, 提供所裡心理師諮商。 所的願景也不只是我們要開幾家連鎖店所而已的量化資料, 有人只要資金足夠就可以滿足。 然而這邊的願景指的是我們期望所要走向哪個方向, 期望所有的所裡的同仁都能夠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所長也以身做則往這個方向帶領每位心理師一起走, 是當領袖的人, 而不只是同事而已。 這部分質化的資料, 不是透過金錢就足以建構出來的。 而是要有理念的連結, 讓彼此都知道對方的期待, 而這樣的期待是彼此都願意接受的。 為什麼所長需要願景和傳遞願景? 這是公司的目標和期許, 在經營一個「所」的時候, 常常會有許多額外的誘惑擠壓我們的工作優先順序, 甚至工作比例, 錢多的工作、現在流行的、容易賺錢的工作(這些都是紅海), 都會讓我們把自己心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 以致於離目標越來越遠, 最後就不知道為何而戰了。 如果一個「所 」能夠擁有上述這些能力,包括商業思維、願景目標、同心聘僱策略等。持續做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之後,必定可以脫穎而出,讓更多人知道。


訂閱「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嗨!你遇到了難搞的長輩?還是混亂的失智症病患嗎?又讓你火冒三丈、無法入眠嗎? 當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原因,便有可能理解他甚至解決他,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