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民養成塾】具體而微的世界觀:《浪人劍客》與《劍豪生死鬥》

2017/12/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劍術一直都是日本各種漫畫、小說甚至電影電視喜歡的描寫主題之一。井上雄彥在熱血籃球漫畫《灌籃高手》結束後,不管是畫風和內容都為之一變但同樣獲得巨大成功的《浪人劍客》,在台灣也有不少的粉絲。這部作品改編自國民作家吉川英治小說《宮本武藏》,和原作同樣以對「道」的追求為主題、以劍術為引子,但真正描寫的是武藏作為一個武道家、作為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井上雄彥又加入了佐佐木小次郎是個失聰者等原創設定,也讓這部銷售量驚人的青年漫畫成為新的劍術漫畫代表作。

 

不過很有趣的是,雖然《浪人劍客》脫胎自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也繼承了原作「劍禪合一」的劍術哲學,但是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武藏並不是他「原來的樣子」。

 

戰前的吉川英治其實醉心於「大日本主義」,用白話說就是支持軍部的「志士義舉」,甚至在滿洲事變爆發時還發文讚嘆關東軍的SEAFOOD們。所以戰前版的宮本武藏,其實是個「皇國的志士」,是在二戰結束後重新改版編修內容後,武藏才變成今天我們看到以追求不戰為最高理念,強調「天下無雙」只是個名詞、真正的強者是勇敢面對自己的脆弱——這種有點像修道人的形象。

 

日本劍術

眾人皆追求「天下第一」,但真正的強者又是什麼呢?Photo source : 截圖自Youtube

 

這種從好鬥凶狠轉身成為一代宗師風範的心路歷程,在《浪人劍客》的〈柳生篇〉展現得更是明顯。吉川英治本身除了面對大東亞戰爭失敗的挫折之外,他的養女園子也死在東京大空襲的火海裏。所以戰前以劍禪合一的精神鼓勵國民們要堅忍奮鬥打贏聖戰的宮本武藏,在戰後成為了不再強調「愛國心」,只努力鍛鍊自己的新劍豪形象。

 

有趣的是,戰時被派到中國戰場而深受戰爭所苦、後來同樣成為國民作家的司馬遼太郎,也寫了同以武藏為主角的《真說宮本武藏》。小說裏面的武藏只打有勝算的仗,人生真正的目標不是成為劍術天下無雙,而是想辦法當官找份好工作,所以武藏最後不是以當時被許多武將視為街頭藝人的「兵法者」(劍客)立身出世,而是以他根本擅不擅長也沒人知道的「軍學家」自處,還找到了顧問職終老一生。

 

「兵法者」會被視為賣藝人士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再怎麼窮盡劍術,當時戰場的主流就是長槍、弓箭和鐵砲,而且需要天賦和長時間鍛鍊的劍術也沒辦法大量複製到每個士兵,所以兵法者最大的功能就是當個「劍術師範」而已。武藏雖然作為「兵法者」實績卓越,但是實際帶兵的經驗卻非常讓人懷疑,司馬版的武藏為了仕官輕易地放棄了「天下無雙」的尊嚴,或許更接近武藏的實像,也算是司馬遼太郎深受戰前精神主義之害的反擊作品吧。

 

吉川英治(左)與司馬遼太郎。

 

除了《浪人劍客》,我同樣很喜歡另一部劍術漫畫《劍豪生死鬥》(シグルイ)。原名的「シグルイ」(SHIGURUI、死狂い)是來自於江戶時代武士道經典《葉隱》裏的一段:

 

「武士道とは死狂ひなり、人一人の殺害を数十人して仕かぬるもの」(武士道就是像死一般的狂熱。要殺害一個武士得用上數十個人。)

 

劍豪生死鬥

 

作者蔡亦竹為本文特別繪製。

 

這樣,大家大概就知道這是部什麼樣的作品了。

 

沒錯,雖然是描寫江戶時代的漫畫,但是內容卻是日本的特異血腥暴力美學。稍微翻一下內頁,你就知道漫畫封面的血腥程度真的是小兒科極了。《劍豪生死鬥》不是內臟亂飛,就是砍頭啊切下半邊臉啊,動不動就滿地的腸子殘肢,讓讀者有時候真的看得不是很舒服,但也有不少真正仔細讀過這本漫畫,而且對其評價極高的讀者。

 

而我喜歡這部作品倒不是因為我是什麼心理變態戀屍癖什麼的。《劍豪生死鬥》其實是改編自另一位日本有名的歷史作家南條範夫《駿河城御前試合》。這部小說絕版許久,在時代小說迷間極富盛名,在《劍豪生死鬥》漫畫博得好評後,才在2005重新出版文庫版小說。巧合的是,311大震後我在福島救災時,就在受災戶被海潚沖刷過的廢書裏,發現了原版的《駿河城御前試合》。由於那是受災朋友父親的藏書,他也希望愛書人能夠接下它,於是小弟就得到了這本已經絕版的珍品。

 

這部小說描寫的,是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治世。其弟德川忠長繼承了德川家康最後隱居之地駿河城,在城裏舉辦了一次十二組對戰的「真劍試合」——沒錯,就是拿真刀互砍的劍術比賽。想當然爾,死了一大堆劍客,御前試合成了血肉模糊的慘劇現場。而後德川忠長也因為種種瘋狂的行動,而被自己親哥哥將軍家光下令切腹。

 

這裏面,其實有一段悲慘的歷史。看過《大奧》的朋友就知道了。沒錯,忠長的幼名就是國千代。

 

動畫版的《劍豪生死鬥》的血腥程度就沒有漫畫版那麼誇張了。

 

《劍豪生死鬥》的主軸,就是十二組劍客中的第一個對戰組合——獨臂的藤木源之助和盲目跛足的伊良子清玄兩個奇異劍客間的故事。除了血腥之外,其實這部漫畫的其他兩大主軸就是「封建社會裏的人性扭曲」和「追求極緻的日本式美學」。

 

其實比起其他的戰國時代作品,《劍豪生死鬥》描寫的不過是某個小裏的劍術門派「虎眼流」裏的恩怨情仇。而在該藩裏擔任劍術師範、好像大得不得了的劍術名家岩本虎眼,其實也不過是「三百」的中級武士而已。《花之慶次裏面的小氣阿伯前田利家擁有「加賀百萬石」,德川忠長的駿府藩領有駿河、遠江、甲斐五十五萬石,比較之下就知道虎眼流的格局是多麼的小了,不過是這些大領主的千分之一以下而已。

 

但是,這就是日本文化的精緻之處。就在這個起自門派內鬥的小小格局裏,作者呈現出了這群人的世界觀、對劍術的執著。或許在日本歷史的全體裏,《劍豪生死鬥》裏的人物每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就在作者的描寫之下,這些人物就像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小宇宙一般有血有肉。

 

講到這裏,不由得要提起日本劍術裏的所謂「秘劍」。如果就中國式武俠的觀點來看,《劍豪生死鬥》的「秘劍」不過就是一些「把劍拿得短一點」、或是「更換拿劍的方式」等小技巧。也就是說「秘劍」之所以為「秘劍」,在於它們儘管有出人意表的效果,其實都是「如果被人看過一次就沒用了」的招式而已,不像武俠小說裏的所謂絕招都被講得會飛天鑽地、一出招就驚天地泣鬼神兼幹死人。《劍豪生死鬥》裏的劍客大多畢生苦練,都只是為了一兩個怪招。但是很奇怪,日本的劍術,卻是壓倒性的強悍,而這種「專注」的美學,也被這本漫畫發揮地淋漓盡致。

 

日版15集封面。Source: Amazon

 

還是要強調一下,這部並不是什麼同性戀漫畫——不過裏面也不少關於性的描寫。

 

這部漫畫的另一個血肉部分,就是封建社會裏人性的曲折。書裏有一句經典描述:「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態,就是由少數虐待狂的統治階級和多數的被虐狂被統治階級所組成的。」

 

裏面的人物,除了瘋狂的德川忠長以外(雖然最後他也切腹了,但是如果只因為他是次子而沒辦法取代不如他的長兄成為將軍這點來講,他也是封建社會受害者的一員),每個人都被封建社會緊緊壓迫著,最後只能在封建社會裏極小的被給予空間裏,用種種變型的方式來取得自己的尊嚴和生存價值。就像武士道裏的美學,也是這部漫畫一直強調的:

 

「武士的生命不是武士的,而是主君的。就算主君的命令是愚蠢無理的,但是因此而死,才是武士的最高榮譽。」

 

為什麼?

 

德川忠長

在封建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受害的一員。圖為德川忠長肖像。Source : wikipedia

 

因為在封建社會裏,就算主君是虐待狂的變態,一旦反抗命令而不乖乖去死,換來自己身死不打緊,可能全家都陷入被封建制的幫凶們殘殺殆盡的危險。

 

有時候這種武士道的血腥美學,也給予我們現代人好好反省的機會:

 

在威權體制下,如果我們用變型的尊嚴來說服自己,的確可以勉強地活下去。但是如果這樣,我們是不是無形中也成了多數被虐狂的一分子,同時也是少數虐待狂的幫凶之一?

 

懷念過去的威權時代,覺得自由民主「太亂」的朋友,你真的有資格嘲笑《劍豪生死鬥》裏人物的愚忠和偏執嗎?這些被封建制度壓得喘不過氣的武士們,至少還是在自己的生命裏發展出了值得賭上性命的價值。

 

那現代的我們呢?

 

 

延伸閱讀:

【皇民養成塾】競馬與電玩,日本的廢人文化

【皇民養成塾】世紀末的救世主,文創的傳奇:《北斗の拳》

【皇民養成塾】拉麵與水戶黃門:天下副將軍親傳美食?

 

 


 

【日本・台灣】營運中,歡迎支持、訂閱

皇民養成塾

    蔡亦竹
    蔡亦竹
    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科日本研究碩士,同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專攻民俗學。現職為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在學術和政治、實務和夢想間漂流,留學日本現居台南。人生的信條是「既生於世,豈不遊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