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前往君父的城邦: 《怪物的孩子》的神話意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怪物的孩子》是2015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由細田守導演及編劇。這是細田守繼《跳躍吧!時空少女》、《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後,再度執導長編原創作品。
電影故事以東京澀谷和虛構的怪物城市「澀天街」為舞台,講述失去母親的蓮,誤闖怪物城市的成長故事。熊徹不是一個典型的模範父親,與九太天天鬥嘴,卻比誰都關心彼此。兩個來自不同宇宙卻同樣寂寞的靈魂,在互動中成長,也藉由彼此體現了生命的意義。
「和諧」的神話觀
這個看似擬態《西遊記》的神話故事,不僅復刻其人物設定:唐三藏是宗師,步調悠緩,一心想望聖地;熊徹是孫悟空,能力高超,卻肆意妄為,不得人心;多多良是豬八戒,心直口快,可謂刀子口豆腐心;百秋坊是沙悟淨,總是溫柔待人的僧侶卻,也呈現了日本不同於西方的神話觀。
河合隼雄《神話與日本人的心》一書提到,相對於希臘神話的「二元性」,日本神話重視「和諧感」。亦即不以單一的原理來統整所有故事,也不試圖統合彼此相對立的不同原理。
日本神話傾向於在對立發生之前,混合、連結異種的存在,希望能保持微妙的平衡。因為「二元論」(dualism)表現出原理的對立,隨之而來的是破壞的結果。藉由這種思考方式,我們可以定義出種種具有二元性的要素,比方「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男」與「女」,再讓它們彼此對立相剋。而為了形成「統一」或「統合」,對立的兩種要素必須彼此抗衡;抗衡的結果將為個人或為社會共同體帶來秩序與安定。
日本新石器時代的神話思想家,則運用「第三要素」聯結起對立的兩種要素,形成微妙的均衡;目的是創造和諧,而不是統一。因此他們不採取二元論,而是採取「三元論」(triad)來建構他們的世界。舉凡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結構、空間構成與宗教體系,幾乎都來自三元論的思考。
多元的父親形象
河合隼雄把三元論中的第三項要素,視為「無」。第三要素存在於相互對立的二元背後,連接了彼此對立的兩者,成為化解衝突的緩衝劑;因此它看起來就像位居整體的中心。在《怪物的孩子》裡,熊徹與山豬王是兩方對抗的勢力,而宗師即為此第三元素――位居中心,既不參與也不媒合現象世界。在最後關頭,為雙方的衝突另闢蹊徑,創造一個和諧的結局。在日本的神話觀之外,細田守巧妙的運用西方的文學象徵:《白鯨記》,將生命提升到另一個宏觀層次。有一種存在與傳承,不止在有限的肉體,更在價值觀與信念裡。
在九太追尋父親的過程中,「父親」的定義不斷更新。現實生活中無法再見的父親,化身為熊徹,多多良,也可視為百秋坊。
是以九太說:「我是被你們養大的。」
澀天街裡的怪物們,是九太的父親,也是母親。細田守在人間與陰間之外,開啟了另一個妖怪次元,讓我們明白,這個世界不只存在「光明」與「黑暗」,生命的領悟與價值,也許存在於穿梭於其中的細流。
這是「怪物」教會我們的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5會員
359內容數
讀書與電影的心得與靈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