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簡報|Apple “Far Out”|預錄型簡報影片3個實用技巧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些人說蘋果手機每每缺乏創新,熟悉的產品設計;也有些人說蘋果簡報往往只懂簡約,不變的大圖大字。疫情後的社會改變,手機拍攝功能的進步,令部分甚至全部預錄的簡報,更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眼前。看輕別人的作品很省力容易,但既然有世界級的免費教材,就來學習一下預錄型簡報的實用技巧吧。

預錄型簡報影片的做法優劣

把簡報預先錄起來,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有絕對的控制,無論播放時長和節奏都可以透過剪接和後製來調節,甚至可以配上吸睛的視覺效果,加強影像的吸引力。遇上來自外地,或是當日未能出席的講者,部分預錄的簡報可以方便他們的參與的同時,也可以讓現場觀眾透過轉換媒介而保持新鮮感。至於部分講者如果簡報經驗較淺或是容易緊張口誤,預錄型簡報提供了重拍和剪接的空間,不但有助提升他們在最終影片的表現,亦可以減低各人技巧經驗之間的差距,觀眾看上去會感到更一致。
雖然效果可以多采耀目,預錄簡報的後製空間,自然與資源與時間成正比,因此從預算出發的考量,可以先選擇部分簡報預錄作為嘗試。預錄的做法從本質上撇除了互動的可能,單向的溝通只會適用於部分簡報題材,例如產品公佈、高層訪談、措施宣講等;預錄的模式也會令簡報無法在現場因應觀眾的反應和要求來作出應變,例如重覆或跳轉到某部分,錄影了的說明例子也有機會因著社會或新聞的突發事件,而變得冒犯或不適用,所以亦不等於錄影完成便可以放鬆下來。
要是你在公司或是校園,經過題材、講者、預算、時機等考量後,決定要做部分或是全數預錄的簡報,我們就透過蘋果的年度手機發佈會來分析當中的實用技巧吧。

簡易技巧:利用夕陽的光線方向

拍攝影片的打光技術,有時候不一定需要專業或昂貴的器材。要是簡報包括戶外的鏡頭,夕陽西下時讓陽光在講者的斜後方,可以零成本下帶來以下的幫助呢。
  1. 斜後方的陽光會在講者的側面形成邊緣光(rim light),一方面能加強講者的立體感,側面的邊緣光亦有助講者與背景之間的分離,避免因顏色或曝光相近而「融為一體」;
  2. 陽光在身後投射,自然可以避免直接進入講者的視線範圍,講者不需要因面對強光而眯眼,看上去也更自然,亦可以避免在講者面上留下強烈的陰影而影響觀感;
  3. 航拍機的盛行可以帶來新穎的視角,斜後方的陽光可以使陰影由講者方向往鏡頭伸延,因此航拍機、或是攝製隊的陰影不會進入鏡頭範圍以內,拍攝的時候少了一份顧慮。

中級技巧:鏡頭平移令畫面生動

不是每個人在鏡頭面前也會表現得自然,如果你需要拍攝的簡報,講者是公司的高層、合作的客戶、學校的教授,你總希望把他們/她們拍得有自信又自然吧?
傳統的拍攝做法,是把攝影機立在固定的腳架上,讓講者像在與觀眾對話一樣,朝著鏡頭來述說內容。然而當講者緊張或是少在鏡頭面前說話,語氣和肢體語言都容易變得生硬。這個時候加上固定的拍攝角度,生硬的效果及講者的距離感就更見顯著。
蘋果喜歡在簡報中使用慢速平移的方式,緩慢地移動鏡頭,緩慢得我不說你可能沒有特別為意。這樣做可以在鏡頭中低調地滲進一點的節奏感,讓講者以外的畫面不是百分之一百的不變,同時些微的變化又不致於讓觀眾把目光從講者身上抽離。
近年簡報軟件都開始支援了動態背景,相比之下容易在執行時出現「為動態而動態」的情況,突出了動態的設定結果反而讓觀眾分心了。慢速平移鏡頭做法簡單又低調,除了應用在室外場景,在室內要配合講者身後的虛擬投影片也沒有問題。

進階技巧:模擬現場簡報的視角

當我們在現場看面對面的簡報時,你和我的目光都不可能長期盯著投影片不放,反而會在投影片、講者、現場三個角度之間,隨著簡報內容或是講者的說話和手勢,甚至不規則地來回改變。
在預錄簡報時,以上三者之間,轉接要避免過於突兀,例如講者說了幾分鐘,轉到幾分鐘純投影片,這樣做章節固然分得清楚,但是也因為與現場看簡報的多變視角有所出入,而變相不停在提醒觀眾,「你正在看預錄片段啊」。
我們來看一下蘋果在介紹手機的「動態島」新功能的時候,先是闊視角讓講者出場,再將視角收窄至講者身上,然後再收窄至動態島的標題投影片。在第一個「現場」視角和第二個「講者」視角中,留意背段的投影片沒有切換,讓視角收窄的同時,保留了一點延續性,就像是我們在現場看簡報時自行調整視角一樣。這兩步的層層收窄,視角由大至小,直至標題投影片,十分配合功能宣告的用途。
宣告新功能過後,簡報分為幾個小節闡述動態島的設計,在同一個小節之間我們也會看到視角有所切換,而且是流暢的切換,並非採取講者/短片/示範之間生硬的轉接,再一次加強延續性之餘,也是人們現在經常提出的「沉浸式體驗」。
因著題材、預算等限制,預錄式簡報未必會成為主流,然而部分內容以預錄的模式呈現,或是以影片減低投影片的使用,就有其普及化的趨勢。就如上一篇文章所說,社會文化、市場趨勢都有變遷的時候,既然有免費的資源,學習觀摩別人的技術,儲起備用也是加強競爭力的好方法。

我的第一本簡報書「全圖解!避開99%簡報地雷:職場商業簡報實戰懶人包」現已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大實體書店有售,電子書版本亦已經在各大平台上架。
喜歡社交媒體的朋友,歡迎追蹤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laryman.presentations/),一口式內容,適合通勤時學習之用。
社福機構或是教育界如果有公益講座的需求,也歡迎電郵聯絡:[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人也說要大圖大字,簡報是否只有一個模式? 在企業框架內、上司要求下如何發揮設計創意? 我不想聽「你要這樣做」,我要知「為什麼」! 遙距簡報的世代,設計上又有什麼雷區要避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