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章有人看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的文章有人看嗎?是的,你正在看我的文章。
猶記得幾個月前在方格子發表第一篇文章,過了三天,文章便隱入茫茫文海裡,我第一次產生「你的文章有人看嗎?」的疑問,後來陸續動筆的文章也呈等速率運動,往沉沒的方向前進。
古人以寫作為藏諸名山之事業,我呢?成了滄海遺珠。但我並不因為「文章沒有人看」而感到沮喪,寫作是樂趣,也是我與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寫作讓我看見自己的獨特。
每個人寫文章的動機不同,有的人只想自嗨,你不關注他,他也自得其樂;有的人是為分享理念或掌握話語權,文章必須要有許多人瀏覽並引起共鳴,也有的人是系統性寫作,形成專題,變身職場領域的專家,你呢?你是哪一種?
如果你的寫作動機是「讓別人看見你的文章」,單就文章內容來討論,可以思考下列三個重點:

一、 寫作是過程,文章是成果,層次感讓讀者看見你的獨特性

層次是指文章次序清楚,同樣的題材,先寫跟後寫,繁筆或簡筆?放在哪一段寫?給讀者的感受便不一樣。以千古文章〈岳陽樓記〉為例,重修後的岳陽樓建物精巧,但這不是作者要敘述的重點,因此文章略而不提,只用「增其舊制」一句表明文意,概括略寫洞庭之美,馬上以「前人之述備矣」一句總括,因湖光山色景物只是配角,末段的心懷天下才是焦點。「用筆有繁簡」,該繁即繁,該簡即簡,剪裁適當。「雨悲」、「晴喜」兩段極具層次感,結構上分兩個層次,由不同的景象寫出兩種不同的心境,先寫白天,再寫夜晚,呈現寫景層次。先寫景,再抒情,鋪陳景與情之間的層次,因此你在〈岳陽樓記〉中可以看到有層次的寫作技巧。
烏鴉參加選美比賽的寓言故事可以說明寫作的層次問題。這一天,鳥類要舉行選美大賽,所有鳥兒都努力打扮,只有烏鴉悶悶不樂地躲在牆角抱怨:「選美?大家有想過我的感受嗎?」、「你看九官鳥的聰明伶俐、孔雀的色彩斑斕、白鴿的高雅貴氣、老鷹的強健腹肌、鸚鵡的演說能力……,每一種鳥都很優秀,我呢?我一無是處,我全身烏黑,我的醜是大家公認……。」但是,「我想要成為焦點!我想要大家讚美我!」這時,烏鴉突然看到樹下有許多漂亮的羽毛,原來是剛剛那群要參加選美比賽的鳥兒打扮後落下的羽毛,「耶!這些羽毛剛好可以…….。」烏鴉飛下樹來,啣起各色的羽毛,插滿自己全身黑色的身體,成了鮮豔奪目的一隻鳥。
故事的結局是烏鴉結合了所有鳥兒的美麗,獲得大家的讚揚,非常得意,於是在舞台上跳起舞,因為抖動翅膀,幾片羽毛掉了下來……。
若是沒有層次的文章鋪陳,將各種好的觀點放進文章中,就像烏鴉將其他鳥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雖然看起來五彩繽紛,但是會失去文章要呈現的個人特質與風格。

二、 寫作是照鏡,你有鏡子嗎?

當你在運動訓練時,為調整姿勢,你會在鏡子面前調整動作,「你的文章有人看」有二層意義:一是「有人看你的文章」,對方是一方明鏡,映照你的善良靈魂,你能在讀者的鏡像中看見完整的自己,二是「你的文章有人幫你看」,對方既是讀者,也是協助你找出文章需要修訂之處,自己埋頭苦寫,也有可能落入取材很棒,但是章法結構或是用字遣詞需要調整的時候。例如唐代詩人賈島到長安,騎著毛驢,一邊創作:「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想著詩中夜半客人來訪,究竟是用「推」門還是「敲」門呢?哪個字符合詩意?於是賈島反覆琢磨「推」、「敲」二字。驢子一不小心撞上坐在轎裡的韓愈,韓愈不生氣,還下轎與賈島討論「推」、「敲」用字,最後韓愈建議:「用『敲』字好!」韓愈成了賈島的鏡子,寫作是照鏡,你得要有鏡子。

三、 寫作是對話,你跟讀者的情感對話

文章寫作是對話,當你內心有感觸,產生的情感成為一條或多條與讀者連貫的線索,「人生有情感,遇物牽所思。」將你所思所想傳遞給讀者,「感,動人心也。」讀者與你的情感產生共鳴。例如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以人生中的三場聽雨為線索,寫下聆風聽雨的情感變化,讀者也從他的文字中看見了自己的人生。讀者是你的鏡子,鏡子映照的影像是你的延伸,你跟讀者對話,也是跟自己對話。
你跟讀者對話,也是跟自己對話。
你的文章有人看嗎?
是的。
118會員
47內容數
說文字,解人生。 寫作與表達是你跟這個世界的美好連結! 隨心所欲,海闊天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