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就在,在哪力?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他說:「有一種大叫做無限大!」他也很好奇如果同時有一群人說出自己的夢想時,那個力量會有多大?
有個朋友,對地方充滿了熱情,他在九年前就許了一個大夢:試試看從自己的地方交換全世界的夢想!

怎麼讓別人懂?

於是他在2014年推出「老房子任意門」交換講座4×4當作實驗,持續前進,又推出「夢想,就在」系列交換講座8×8。
一般人都不懂那是什麼,他就像周遊列國的說客般,找到台灣各地在實踐夢想的路上,願意跟外界溝通的朋友。
他透過「彼此」的經驗交流,「分享」彼此對生活場域的專注,「交換」對於地方的態度,跨域跨界尋找新的機會與可能,跨業種、跨地域也跨世代,這樣的加乘效果就會產生 ♾️大的力量。

談夢想太奢侈?

他認為我們因為夢想,對自己有期待,才在這個地方,才有機會交換你我的「地方」,交換你我的夢想。
但他這個夢想實踐也是踢到一堆石頭,一開始要讓這些夥伴理解彼此,了解施與得帶來的合作效益;再來要打破框架、要解開既有的結構,迎戰既得利益者,這幾年又因為疫情,實體的場域交換和體驗更困難。
「當然每一次都有各自的困境和危機,就再修正。」在疫情管制終於鬆綁,又恰好「將將好」 共享空間的開啟,八位在2022年交換的夢想者,在40場次的線上線下對談後,來個大會師。
也許下一次是16×16;這一回合交換全台灣,也許下一回合交換全世界!他願意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他說:「大家有機會,我就有機會。」

變動不安的年代我們需要什麼?

與其去記住某一人用什麼方法成功,不如看見他們用什麼技能來面對多元又複雜的社會,看了這本心適力,就恍然大悟,這是重要的生存素養,更是重要的心理資源,以及強大的心智武器!

心理靈活性 是指什麼?

在思考、行動和感受方面保持靈活,並能妥善順應多變境況的能力。不僅能對事情的變化有覺察,也有做出改變的意願。
靈活的ABCD包含以適應力(Adaptability)做出調整與改變;平衡(Balancing )欲望與目標的距離;改變觀點或面對挑戰(Changing/Challenging),以及發展(Developing)認知素質。

自我覺察 有多重要?

在懷疑人生、懷疑自己時,能幫助我們審視自己內在,以便對自己的核心價值和才華產生深刻的自我理解和欣賞的能力。可以幫助對自己的渴望、夢想和才能有更多了解。

情緒覺察 和 情境覺察 有何不同?

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包括愉快和不愉快的,也要能調節情緒,運用它為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服務,而不是被支配。
除了學會傾聽自己的直覺,還能理解四周的環境,就是向外看,對所處情境有深刻的覺察的能力。

他們都是指標

在宜蘭創造兩百甲農地給都市人耕種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賴青松;由大企業帶頭做永續、獲獎連連的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 #蘇小真;發展在地鹽文化、賣鹽進五星級酒店的 洲南鹽場 #鹽承續;積累全台聚落經營商圈發展多年經驗的 范特喜微創文化 #Peter;推動米食文化到國際媒體都採訪的 雙口呂 Siang kháu Lū #黃騰威;獲得總統頒獎的帥氣永續大使 奉茶 Fengcha-Kuching提倡最帥氣的喝水方式 #黃暐程;隨便出手就是兩個五百坪共享空間的 WWee威易聯合辦公室 #劉祥德;還有這次的地主 「漸入嘉境」的人才培育所 將才工場。嘉義 #阿桃。
樞紐是 #台灣體驗地圖 執行長 #林育正。他說:「我們依然持續前進!夢想,就在從心啓動!」。「心適力」能幫助我們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的必要天生技能。培養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增強我們的韌性。

真正在地的Tedx

「覺察自己的感覺,審美的開始。」《#學美之旅》作者,北藝大研發長 于國華如此說,也再次讓大家熱血沸騰,這個社群有美言美心。
聚會到深夜了,對於夢想先行者們的侃侃而談,我還聽得意猶未盡,沒想到臨時被點名,要我說說話,內向的我一時詞窮又情急,亂說了一通,非常懊惱沒有好好的回應。

有心適力就能發展新勢力

其實真正想表達的是,也許我不是主角,但我非常願意當 #漣漪人,期許自己是 超強連結者,看見這個夢想社群的優勢,有機會就邀約某些人當講師、某些人當教練,邀請誰跟誰合作,讓夢想持續發聲/發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106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暴雷」還是報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理想與現實之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不讓熱情澆熄的28種方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何從無所求到有所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用31年青春證明的一些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