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的「我」

2023/05/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爾時,善現亦白佛言,我清淨故,色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受想行識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果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一切智清淨,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清淨故,無得無現觀,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無邊故,色無邊,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我無邊故,受想行識無邊,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復言,若菩薩摩詞薩能如是覺,是為般若波羅蜜多,佛言,如是,畢竟淨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五 第四分清淨品第八
這兩天抄經,深受這段經文的吸引,因為似乎很少在經文中看見這麼多的「我」,看起來是在提示著「我」如何修行。
看起來很長的一段經,其實是善現菩薩一層層的請示和詢問佛陀:「我清淨故,色、受想行識、果、一切智清淨,是嗎?是無得無現觀嗎?」佛陀從頭到尾只說一句話:「如是,畢竟淨故。」善現又說:「我無邊故,色、受想行識無邊,是嗎?」佛又說了同樣一句話::「如是,畢竟淨故。」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佛法對「我」的理解是:「我」是色受想行識所構成。色包含的是物質層面,是我們的身體和生理層面;受想行是心理層面;受想行識包含了我們的精神層面,但識的本身更深奧,精神層面無法完全涵蓋。在心經中的識蘊只說到第六識的「意識」,到了唯識學的經論才有第七和第八識。
在善現和佛陀的問答中,讓我感受到一種正面積極的修行感。怎麼說呢?只要從「我」著手,慢慢地覺察自己的受想行識在身口意的活動,逐步清淨,是可以慢慢契入般若智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