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靈性?

2023/06/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像是一把烈火煎熬著我。因為這個名詞廣泛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之中,而且被和神通和通靈混淆使用。
在我過去的認識裡,佛教系統裡,不曾出現過這個名詞,所以在我接觸能量心理學和靈性的時候,強烈的批判出現在我的心中,自我懷疑著,難道我走向了「外道」?
然後,我看見大悲學苑的法師們在陪伴臨終病人,進行靈性關懷,我強烈地想要去大悲學苑看看,佛教的法師們怎麼看待「靈性」。
這個因緣終於在一年半後成熟,我進入了大悲學苑靈性關懷人員的專業課程。但在這一年半裡,我並沒有憑空地等待,仍然把握機緣地在學習和體會佛法,想解開心中的矛盾和煎熬。
最近,答案開始一部份一部份地呈現出來。
首先是我體會到,對我而言的靈性是「認識愛、慈悲和智慧,學習愛、慈悲和智慧,成為愛、慈悲和智慧。」
而在《陪你善終》這本臨床宗教師所書寫的關於「靈性關懷」和「靈性照顧」的旅程裡。我讀到台灣「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將靈性定義為:「對正法的感應、證悟與理解能力,是一種生命力,心智成熟的表現。」「「正法」是指面對生死和超越生死的智慧; 能夠幫助一個人安度各種困境、生死、 產生內在力量的智慧之法,都稱為「正法」。」所以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認為,「靈性」即是佛教中的如來藏、佛性的概念。但也留了個伏筆,「靈性」是西方思想和語言,起源和論述與「佛性(覺性)」有根本的不同,或容易造成混淆,更深層的論訹分析,有待智者再行論證。
而如果回歸到人類共具的普世經驗,應用在臨床和生活之中,我們更希望的應該是跨越各種藩籬,而能夠自利利人地體會到地球上彼此是難以分割的整體。
路上,我也看見修行的道途上,一定會遇到批評、挫折和自我懷疑,即使是法師談「靈性」可能也會受到挑戰。我慢慢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幫助我確立自己沒有偏失的準則是問自己「是否利益了他人」,也明白宗惇師父說的:「生命最後終極的價值是慈悲和智慧,既然如此我們就用慈悲和智慧去對待每一個人。」
而我對「外道」這個名詞的理解,也從有強烈的情緒反應,變成理解其所指可能是一個「不斷外求,而非回到自己內心觀照」的狀態,當我們是不斷往內觀照,回到自身的修行,就不是外道,而是向內追尋的道路。
簡潔來說,靈性不是「什麼」,而是存於我們一念之間的正向力量。」 ---《陪你善終》
在探討「靈性」什麼的時候,就很像在探討「佛性」是什麼?「自性」是什麼?「本來面目」是什麼?如果切換到科學腦去看,就會覺得看不見,也摸不著,如同達文西解剖一具一具的身體,精準地描繪細節後,大哉問道:「靈魂在哪裡?」
所以除了追問「靈性是什麼?」更喜歡法師們在《陪你善終》裡寫的另一個提問:「靈性如何顯露?」
周末夜,我們全家一起看了《借物少女艾莉緹》,小小人艾莉緹與要開刀的小男孩建立了友誼,但也面臨了必須搬家的命運,搬家前夕,被小男孩馴服的大胖貓尼亞,走到艾莉緹的面前,兩人無聲的對望了幾秒,貓咪慢慢地眨了眨眼,而後帶著小男孩到溪流邊與艾莉緹道別。看到這裡,旁邊的老公突然說:「動物好有靈性啊~」我心想,你也愈來愈靈性囉~
在我的認識裡,當我感受到靈性的時候,常常感受到的就是愛、慈悲和智慧的光芒,還有萬物之間彼此深刻超乎語言的連結,伴隨而來的身體感覺是溫暖和眼眶溼潤的感動。
而當看見另一個人,克服的生命的困境而展露出靈性的光輝時,感動也是很深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