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地產步上日本失落30年後塵?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這世界不存在只漲不跌的神話,但也沒有一廂情願的本錢

台灣房市是否泡沫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疫情後,全世界歷經大印鈔幾年的好光景後,一飛衝天的房市,隨著中美貿易戰加劇、烏俄貿易戰看不到盡頭,大通膨大升息的背景下,悄悄有了變化。
中國、南韓、香港、台灣等幾個國家的房市,向來存在著房市只漲不跌的神話,市井小民買房是遙不可及的妄想,然而最近:
香港:歷經一連串的政治動盪,香港獨立地位不再,大量港人移民,國際資金望之卻步,依據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資料,其私人住宅指數自2018年起即處於停滯期,自2022年起開始出現明顯下跌。
中國:在中國夢的無窮想像空間下,人均所得才剛達到中等國家水平的中國,房價卻已超英趕美,一線城市房價所得比驚人,然而依據中國-總體房價資料,中國整體房價於2019年觸頂後,年增率開始下滑,於2022年5月起開始出現負成長,國內出現顯而易見的房企倒閉風暴,目前風暴已延燒到地方政府債務以及銀行體系,全世界都在關注,其是否步入日本失落30年後塵。
南韓:其房價約於2022年下半年開始步入負成長(南韓房價指數月率),主要源自全租屋文化盛行下,整體房市槓桿過高,在經濟成長率下滑及美國暴力升息下,房地產泡沫終於破滅,也戳破首爾房市只漲不跌的神話。
          鄰國如此,眾人不禁把眼光拉回台灣,玩味著台灣房市是否也存在泡沫,是否也即將破滅,並走向日本失落的30年。

台灣日本大不同

          影響房市漲跌因素何其多,有總體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市場心理因素...等等,絕非某篇文章,某個觀點可以概括而論,否則也不會少子化吵了十幾年、各項打房政策一波接一波,房價看起來仍堅挺不已,因此所謂"台灣房市是否步上失落30年的後塵"就筆者看來也只是假議題,因為台灣房市縱使要向下修正,也絕對是有台灣自己的因素,絕非當時日本情況所能類比,其相異點如下:
外資炒作因素不高:台灣因地緣政治的關係,加上房地合一稅對於外資買房的懲罰性稅率,因此外資除了2017年投資台灣不動產達7.1億美金後,及逐年減少,至2022年也只有3.6億元。
台幣未大幅度升值:當時日圓對美元快速升值的,進一步加速資本流入日本,炒高日本實體資產,房市更是熱錢追捧的重點,反觀台灣並非國際強勢貨幣,也沒有當時快速升值的壓力。
台灣製造業實力仍然強勁:日本當時由於薪資水準提高,製造業紛紛外移至亞洲四小龍國家,產業空洞化使經濟已是強弩之末,反觀台灣仍為電子產業製造重鎮,工資再發達國家水平仍有競爭優勢,與日本大相逕庭。
台灣房市槓桿不若日本:雖說台灣人熱愛買房,但自金融海嘯以降,政府即不斷利用稅制及信用管制手段壓抑不動產,使的銀行資金不要過度流向房地產,一般民眾貸款買房也以20年~30年貸款為主,與當時日本盛行40年貸款仍有很大的差距,銀行因房市產生壞帳比率仍然很低,體系相對健全。
台灣房市價格不若當時日本:日本泡沫全盛時期,全國地價總和可以買下整個美國,而台灣雖然也有嚴重的房價問題,但除了台北新北外,其餘地區的房價地價尚未達到遙不可攀的境地,沒有爬的這麼高,自然也不容易摔得特別重。
          當然在某些程度台灣房市也有比日本危險的地方,如人口老化速度更快,人均所得低於日本,地緣政治影響...等,因此台灣本就不會步入日本後塵,台灣房市如何發展,有台灣自己的軌跡。

現在的台灣房地產現況

          目前台灣房地產仍呈現多空交戰,但空方略勝一籌的狀況,空方力量主要來自於政策管制、經濟下行、利率上升,然而多方也持續強勁,大通膨背景不變,買房主力世代後延且供不應求、供給端缺工量縮勢必造成價格不易下降...等,因此市場多數主張仍認為目前房市以盤代跌勢主要趨勢。
          而就筆者在業界的第一線的觀察,現在建商推案益發困難,也聽說有部分建商面臨周轉壓力,然而仍少有聽說真正有建商面臨倒閉,而在推案困難,供給量大減的情況下,市場賣壓只要能撐過這一兩年,也勢必能逐漸緩解,更何況就以高雄111年餘屋8486戶看來,更是自105年以來呈現緩減趨勢,賣壓並不如外界想像的沉重。

不用相信房價只漲不跌,也不能豪賭房價一定會跌

          總體經濟不僅錯綜複雜,而且永遠有新的變數,筆者認為要預測長期市場並沒有意義,尤其是實際住房需求更不需要拿自己的青春歲月豪賭,或許台灣房市會跌,也或許不會,沒有人能夠肯定地給出答案。
對於自住需求的人,只要抓穩預算,確認付款能力,務實的買房仍是最佳選擇。
對於投資需求的人,良好的資產配置,適當的槓桿,持續掌握市場訊號,才能確保在多變的市場中,持盈保泰。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