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思考的覺醒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今社會紛擾,重度社群黏著的現代人,是否常因為社交軟體上的各種消息、各種言論、各種紛擾而焦慮著?

誰人設翻車?

誰侵害過他人?

誰表裡不一?

誰待人接物的方式惹議?

誰教育方式不合理?

種種大至足以危害社會秩序、足以犯下法律刑責,或小至他人事務、不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或者以為是可受公評之事的大大小小,都能讓人在螢幕前、鍵盤敲打下留下批評,有時事情尚未水落石出、有時不見得為單方面錯誤、有時不知內情真相,即大肆批評,用著正義、道德、改善社會的名號,合理的傷害或許根本不認識的人。這樣的文字、言論接觸久了,人心的健康變得岌岌可危。

《內在思考的覺醒》作者內海聰在書中寫道:

「相較於表層心理,深層心理是更基本的、更欲望的、更本質的,也更天命的。我們日常生活中便是如此靈活運用表層心理與深層心理。

就結論而言,『行為』乃是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只有習於逃避或深層心理扭曲的人才會說『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人類期望與和平共存是很美好的事』、『這不是你的錯,不要苛責自己』。或者反過來找一堆藉口說「我的能力不夠,所以辦不到」。

分析一個人的深層心理並無他法,唯有觀察他的所有行為與事情結果。因為人的話語僅是表面的醜陋面具,而人的行為則是深層心理的體現。」

這並不是說每個人說出來的話都是藉口或表面,而是「話語」雖有力量,但也能成為人設的假象,文字亦然。

「一個人的話語、主張等要素,不能成為判斷的依據。我對花言巧語的人一概不信任,主要是因為我能看穿他們背後的深層心理。滿嘴花言巧語的人一旦被人戳破本質,就會以齷齪言行加以反擊。當他們態度丕變的那一瞬間,對我來說有種莫名的快感,這世上似乎把這種反應稱為惱羞成怒。

若是了解深層心理如何反映在人的行為,就能以不同的角度觀察世上發生的所有事情。舉例來說,『偽善』是最能代表深層心理的詞語及行為,世上比惡更惡、更不誠實的莫過於偽善。所謂的惡,是好是壞或許還有待商榷,但換個角度來看,它無疑是最誠實的。」

是故,我們在觀察或了解一個人之時,不能光靠言語而是需要對於內在的觀察。明明是想堅持己見的人,用話語包裝成「我是替你著想」;明明是喜愛評斷別人,用話語包裝成「為了正義發聲」。

這社會已經太多紛爭與虛假了,不需再用自身的標準影響他人,不如反觀內心真正的想法,人有七情六欲愛恨情仇都是正常,承認原來的樣貌比假裝善良顯得可愛多了,一旦拿下面具直視內心幽暗,方能治癒真正的傷口,有著灑脫自在的未來人生。

5會員
29內容數
放下過謙,去除羞赧,讓「我好棒」成為理所當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