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亂談-易經、二進位編碼、科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易經的討論,有一類思考方式是將易經當成一種二進位,然後聯想到現今的電腦科學等等的討論,而個人也有過一段時間在研究數與易的關係

二進位、資訊科學跟易經的差異

「技術上我們可能用1與0的組合表示萬事萬物」,這是資訊科學的基礎,乍看之下,易經似乎也是一樣的概念

但是這裡面其實有很關鍵的概念差異,資訊科學有一個內在的前提,是必須嚴格劃分1與0分別代表的事物,或換句話說,符號跟事象間必須是嚴格的一對一關係,但易經顯然不是,除了陰與陽的其實關係並不如想像中的區隔,在歷史發展上,很多在研究易經各卦的關聯、意義的漸層

易卦不僅是編碼,也是「象形」與「指事」

鼎卦形如鼎、噬嗑卦是嚼食、頤卦是口;復卦是陽氣的萌生與發動、夬卦象徵陽氣的柔化展現,也同時意味缺陷;既濟卦在於每個爻都當位、未濟卦的每個爻都不當位

從具體到抽象,每個易卦都攜帶很多延伸概念,不若編碼系統,從完成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功能與解釋範圍,這樣的體系其實缺乏嚴格性,或有時看起來牽強附會,但說到底,易經本就不是現代科學

易經的起點是卜筮,而卜筮背後的意義在於,這些偶然出現的符號代表了什麼,我們人類怎麼跟這些符號互動,而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再建構對世界的認識。或許可以這樣說,這是一種很「詩意」的過程

易經、科學、自然哲學

其實仍舊可以回歸在單純的問題上,例如,當說到「陰」跟「陽」的時候,這代表什麼?隨著不同的經驗跟互動,陰陽的定義就會發散,但在這背後反而要看到的,其實是「系統的局限」,陰與陽間暗示著連續體,而只是易經中選擇以二元的方式呈現,這是一個方法,但也要能跳脫這個方法,畢竟世界不一定只是二元分立,也不一定只是二元連續

易經並沒有在定義這個世界,至少相對於四元素論等相同古老的自然哲學沒有那麼強烈,它其實更接近是一種思考的媒介或作為轉折點,或許這就可以說是其中一種東西方自然哲學差異,西方如果是不斷的定義與翻新,那東方可能算是將之視為作為一種認識與體會的媒介(雖然嚴格性顯然不太夠)

如果真的要為易經找出一個哲學性定位,個人認為那或許是,比起分析世界,更在意於探討人與世界之間的關係與位置,這是深藏內部的涵義

8會員
25內容數
對於易經的六十四卦,以最簡練的方式呈現卦象、各爻、互錯綜卦、變卦的關係跟意義,作為自己這20餘年學習陰陽五行的總結報告,然後邁向下個階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