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存在的必要性

2023/09/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博愛座從我小時候就一直存在著,我也對博愛座習以為常,更對其中的道德綁架習以為常。
我受到的教育是,博愛座是留給老人、行動不便者、孕婦、抱小孩的人以及幼兒坐的,目前二十多年的人生中,我坐過博愛座的次數屈指可數。
我並沒有覺得「看起來沒有需要」的人不能坐,只是坐在博愛座上,總會有種不自在的感覺。
不論是國高中快被書包壓垮、七點出門上學補習到晚上十一點回家的夜晚、經痛到冒冷汗,抑或是如今揹著三公斤多重的電腦包通勤單程一小時的現在,我依舊只坐普通座位。
現在的我認為,這完全是一種道德綁架,也側面描寫了人們只從外表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需求。

保留博愛座的好處是:告訴大家哪些區域對有需要的人而言是友善的。
如果大家有觀察過就會發現,公車上的博愛座會設置在方便但相對安全的位置(例如從前門數的第二排開始),捷運上的則是設置在門邊,扶著桿子起身後轉向,就是車門,讓需要的人能以最近、最安全的方式上下車,比較不需要承擔因為害怕來不及下車而提前起身跌倒的風險。

以我個人而言,即便是加班後疲勞的返程,我在捷運、公車上依舊站得比一些老人家或行動不便得人們穩,我不會擔心走到公車最後一排坐會不會跌倒或來不及下車。
所以,我想請身體健康、狀態良好的人們優先使用普通座位,坐滿了再坐博愛座。

撤銷博愛座的理由是:普通座位也要讓啊,阿不是都得讓
當你坐在普通座位上,面前站了一位沒有座位可坐的孕婦,我是會起身讓她坐的。
相信台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如此,那麼博愛座就可有可無了,比起留著讓大家道德綁架,不如全部撤銷。
這樣就不會出現奇怪的老人問你憑什麼坐博愛座。
也不會出現老人家不覺得自己需要,所以全都坐在普通座位的情況。
(我真的遇過老人家把普通座位坐滿,只剩博愛座是空的)

其實我也經常看到身體比我好的老人家,登山步道我走得氣喘吁吁,他們卻健步如飛超越我,但把那些老人家放進大眾交通工具中的話,都是我會讓位的對象,但看起來應該是他們要讓我坐(笑)

博愛座感覺已經被貼上了奇怪的標籤,成了世代對立的媒介之一。
隨著我們年紀越來越大,總會忘記以前的感覺。
有些老人家可能覺得,再累也是年輕人,就算不舒服,年輕的身體一定比他們好,所以不該坐博愛座。但他們可能忘記了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體會過的疲勞。當然,我認為這部分與社會更迭也有關係,他們無法理解補習到晚上十點多搭車回家的感覺,年輕人也無法理解老化帶來的不可抗力。

我認為需要撤掉的是博愛座旁邊的牌子。
可能把老弱婦孺的圖示改成「有需要的人優先座」之類的吧。
以公車為例子,如果健康的人們把前面的位置坐滿,留下後排需要走樓梯的位置,有需要的人還得搖搖晃晃地問能不能讓他坐,怎麼想都不太對,對吧?

有人說年輕人都坐在位子上裝睡或滑手機,裝作沒看見老人家。
聽見的時候其實蠻難過的,我也有過在捷運上累到睡著,聽見下車的站名才猛然驚醒的情況。或者看小說看到入神完全沒注意到面前站了一位老人家。
但如果你有需要,只要禮貌告訴我,我的身體狀況許可就一定會讓坐。
誠然,有些人的確是裝作沒看見,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真的會讓人難過。

博愛座設立的宗旨是減少有需要的人們的負擔與危險,也希望這個美意能在配合時代的調整中延續。


2會員
12內容數
寫下一些經驗與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