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心得1/《潛水:深海的記憶》當「尋找過去」成為人們步上未來的唯一方法……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潛水:深海的記憶》
作 者: 丹 陽
譯 者: 莫 莉
出版社: 大樹林


探尋過去》沉睡於深海的少女機器人

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下,2057年的韓國成為一片汪洋大海。

劫後餘生的人們僅能居住於山頂或是高樓的屋頂,其中有不少人選擇潛入深海,尋找埋藏在水中的過去。不論是過期的抗生素,或是無法充電的電子設備皆能使他們欣喜。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下,主角宣率找到了一具外形與人類幾乎無異,且腦中存有作為人類時記憶的少女機器人——秀皓。

原先我以為,這是一場人倫拉扯的戰役,會著重於少女秀皓無法接受自己是一具毫無血肉的機器人,進而開啟一場人類與機器的對峙。沒想到,作者在劇情設計上別出心裁。

秀皓雖坦然面對自己以機器人的身體續命的事實,但作者又巧妙地在她的記憶中設計了「四年的空白期」,因此,陪伴她探尋這段「消失的過去」便成為宣率喚醒秀皓的代價。

把握人生》明天與意外誰會先到來?

令人不勝唏噓的是,在科技進步的未來,科學家能妥善保存人類的記憶,並製造出得以順利活動的人形機器人,卻無法阻止大水沖毀家園的悲劇。

作者提到,《潛水》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時機開始撰寫。「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來。」一句常聽到的俗諺,在那時卻成為所有人的生命寫照。正如同書中提及的引喻,一座名為「世康塔」的建物位於板塊交界處,似乎是最容易受地震波及而倒塌的,但它卻仍舊佇立於二○五七年,反而是其他看似堅不可摧的建物一個個倒下。這也呼應了體弱多病的少女秀皓,反而見到許多人都無法觸及的「未來」——即便是以機器人的身分。

身處二○二三年的我們不停地向上探詢,房屋愈來愈高,似乎以觸及天空為傲,極力地追求進步並以此嚮往未來。誰又能想像,在《潛水》書中的未來卻是不斷地下潛,曾經的高樓除了少數仍能居住在屋頂之外,多數皆倒塌或遭到淹沒,山頂反而成為人們的依歸,而潛水「尋找過去」亦成為人們步上未來的唯一方法。

反思當代》科技、自然與人倫

《潛水》一場交織過去與未來的旅程。本書不同於以往常見的末日題材,以生存的驚險與人性的險惡作為主軸,而是巧妙地藉由人物設計傳遞科技與人性的爭執,並使當代的人們反思「現在的我們對於未來的影響」。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老生常談的諺語,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悟出箇中道理?當人們賴以為生的水,失控地灌入城市的每一條街道,便成為《潛水》中的未來。現在的我們也不得不去思考,當發展出的科技有害自然或有悖倫理時,究竟是載舟抑或是覆舟?


潛水:深海的記憶

潛水:深海的記憶



秀皓消失的四年記憶究竟有何秘密……
宣率在與秀皓一同「探尋過去」的過程中,
又會有何體悟與成長?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潛水:深海的記憶》

《潛水:深海的記憶》博客來連結
大樹林出版社 Facebook

2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