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愛的練習曲 Ch.5】自私、自愛、自戀?如何把愛「己/人」看得更清楚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愛自己嗎?今天許多文章都請求人們學會「愛自己」──從金錢的賺取、物理的享受、情緒的支持、到完全做自己──但同時無法把「愛自己」一事定義清楚。

一位女士自認十分愛自己,不會跟沒感情的男生糾纏下去、也不會在享樂方面虧待自己,她對旁人也從來是直來直往,別人都被她以為「做自己,不顧忌」但實則「很傷人,沒自省」的說話弄得遍體鱗傷,最後還得聽她說一句:「你怎麼這麼玻璃心?!我又沒有說錯。」

很愛自己、只做自己的她,教身邊許多人都討厭她,這樣的「自愛」是你想要的嗎?

過去很久,人們都把自愛(self-love)和自私(selfish)作連結,喀爾文(John Calvin)說自愛是一隻害蟲,而佛洛伊德也繼承這樣的觀點,自愛(自戀)就是一隻阿米巴變形蟲,人們要麼愛自己(體液都在本體端),要麼去愛別人(體液擠到那些偽足上,向外界伸展出去)。

有時候當人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注投在外界,每天忙著照顧他、回應她,卻把自己累壞時,心理師也可能會建議他要學會「自私」一點,彷彿醫治「爛好人」的藥方就是變得「自私」(不要那麼愛別人)。事實上,我們知道心理師建議的「自私」並非貶意上的「自戀」,而是一種「自我憐憫、自我疼愛」,那麼,我們到底要怎樣區分自愛、自戀、自私?

在這一點上,佛洛姆的理想設定是合理的,即愛別人和愛自己不應該是互斥的,因為「愛」是一種「美德」,就像《聖經》說的「愛鄰人如己」,如果我們能愛別人,就代表我們也愛自己,也只有在我知道愛己是怎樣時,才能真正的愛人。

另一方面,亦是在這個「愛人愛己是扣合在一起」的設定基礎上,讓我們合理疑惑當許多人說自己能夠愛人但不會愛自己時,他們到底是否真的懂得「愛」?在心理學認可某人「真的會愛自己」以前,他或她對別人的愛,會不會反倒是一種自戀或自私?或一個像前文的女士般「愛自己」的人,旁人又要怎樣承受她的「我愛你才直白」(但其實是白目、無禮)?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1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