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演奏樂(42) 隨它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ymond Lefevre《Let It Be》



現代流行曲的演繹,曾經是群雄割據,歌聲與樂器互較長短的年代,意思是有人聲的歌唱好聽,抑或純演奏的樂章更為動人,總有一些歌曲無法用樂器表達,總有管弦樂的人多勢眾,讓平平無奇的歌曲,化成天籟之音。


The Beatles 披頭四被公認為近世紀最偉大的樂隊,被譽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立於1962年,八年後,於1970年解散,他們的實至名歸是一個現實,因為時代差異,那年代全球沒有多少樂隊,那年頭沒有現代這麼多元化的娛樂,全球的年青人都躲在收音機旁聽他們的歌聲,對很多地區來說,這全是免費娛樂。


他們的成就令不少樂人既嫉妒又羨慕,直到目前為止,他們的唱片,CD及卡帶,全球已賣出超過十億張,怎不令人眼紅!


儘管武功蓋世,但這個只有四個人八隻手的樂隊,所創造出來的音色,根本無法跟管弦樂團同日而語。畢竟,這個樂隊的「王者地位」並非浪得虛名,他們手底下的天才之作確是有目共睹。


歌曲《Let It Be》是披頭四樂隊 1970 年之作,在「滾石雜誌」選為史上最偉大 500 首歌曲榜單中排名 20,由於經典中的經典,很多輕音樂團亦喜用古典形式演奏,其中被認為最佳的版本,以法國四大,亦是全球十大輕音樂團之一,Raymond Lefevre 的演繹最為激盪人心。


法國四大都有演奏《Let It Be》這首樂曲,Paul Mauriat 的版本亦算不錯。


Paul Mauriat《Let It Be》


The Beatles 原歌版本《Let It Be》




我的目標,是要介紹 100 首被遺忘的經典演奏樂




91會員
433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