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進階(2)  技術分析有效的理論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本文為技術分析進階,適合有技術分析基礎者閱讀,不建議未學過基礎技術分析者閱讀


raw-image

Index

(1)  研究Basic

(2)  技術分析有效的理論

(3)  杜金龍台股技術分析回測(純技術分析)

a. MA(Moving Average)移動平均線

b. BIAS((Bias Ratio)乖離率

c.MACD(指數平滑異同平均線)

d.KD(隨機指標)

本文為連載性質, 將逐步完善

---------------------------------------以下本文開始----------------------------------

(2)技術分析有效的理論

效率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立即看充分的反映所有訊息, 投資人對任何新訊息的反應皆不可預測,因此市場的價格也無法預測, 呈現隨機現象, 市場價格呈現隨機漫步行為。

在1960~1980年代, 效率市場假說是主流, 然而1980年代,效率市場受到來自現實與學術界的挑戰, 現時挑戰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508點至1,738.74(22.61%)。

此類大崩盤超出常態分佈的假設預測, 許多學者開始質疑隨機漫步理論, 學術上的挑戰則來自於股票市場場存在的許多異常現象如:規模效應,日期效應, 另外也有來自行為財務學派的挑戰, 行為財務學派主要探討投資人決策的心理因素。

新古典經濟學立論於人的決策是理性的此一前提, 且投資素質一致,一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原則, 經濟學家也總是假設資訊流動沒有時間差且流動暢通, 所有參與者都能得到一樣的資訊, 立即並有效的反應在市場價格, 並且沒有人控制資訊與籌碼。

但是實際上人類的決策並不總是理性, 這些假設是理想化假設, 市場無法達到完全效率市場。

 

以效率市場以論, 投資人採用主動投資是徒勞無功的, 根據效率市場觀點, 市場中充滿有充分財經知識的投資人, 能夠快速且正確的反應投資資訊, 所有資訊都快速反應於資產價格, 除非掌握內線否則所有分析都是無用,因而市場上無超額報酬。因此鼓吹被動投資。

事實上, 大部分市場都處於弱效率市場中,也就是大部分情況下分析都是徒勞無功, 採取被動投資是比較正確的選擇。

所以技術分析越是在無效率市場越有用處。

在各種研究中, 技術分析被各種研究, 有的研究有用, 有的沒用, 傳統上經濟學家不認同技術分析有用處,

 

依照許多學者研究, 專業投資人並不具備擇時能力, 頂多在選股上有顯著績效。

Sheiler 指出效率市場建立於三個假設:

(1)   投資者是理性的,因此能夠完美的合理評估證券價格

(2)   即使投資人不理性, 但因為其行為是隨機的, 因此能夠互相抵消其對價格的影響

(3)   市場上有專業投資者會用套利的機制, 使得價格回歸理性價格。

行為財務學以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為基礎, 對效率市場假說提出三個質疑

(1)   正常取代理性行為

(2)   投資人的非理性行為並非隨機發生,常常朝著一個方向

(3)   套利機制經常受限,無法快速發揮預期中的力量

翁龍翔於1994年為比較國際間股市技術分析獲利性的差異, 搜集德、英、美、瑞、香港、日、菲、澳、新、臺十個國家約18年的股價指數做技術指標的模擬操

作, 以比較其有效性。

檢定方法方面, 採用的方法有t值檢定及bootstrap檢定方法。經過研究後,

得到幾點結論:

(1) 菲、臺之操作績效最佳, 其大部分指標皆可獲致較買入持有策略為佳的報酬。

(2) 澳、新、瑞僅有少數一、二種指標優於買入持有策略, 但效果並不顯著。

(3) 其他國家如德、英、美、日、香技術分析獲利性不佳。

趙永昱研究評估移動平均線交易法則在十二個國家中的十四種股價指數的市場擇時能力,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與香港等已開發市場,另外包括新加坡、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亞洲新興市場。研究期間自1990年1月至2002年3月22日。本研究使用傳統檢定、bootstrap p-value test、Cumby-Modest的市場擇時能力檢定及模擬股票交易來評估移動平均線法則的預測能力。其結果顯示,移動平均線法則對已開發市場無市場擇時能力,然而,對亞洲新興市場則具有市場擇時能力。

 

以研究文獻得知, 已開發市場中, 技術指標無效的結論較多,

技術指標有效的結論在開發中國家較有機會。

又以台灣的技術分析研究, 約不到一半結果能顯示技術分析有用的結果,蓋乃技術分析每個人用法不同, 所得結果也未必相同。

技術分析有效的結論還得視其研究區間長短,也無法輕易下有效的結論。

-----------------------未完待續---------------------

(3)  杜金龍台股技術分析回測(純技術分析)

a. MA(Moving Average)移動平均線




64會員
60內容數
總體經濟簡析_美股_台股_短期指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sh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技術分析進階(1)  研究Basic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