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 三種豬的生命故事

2024/01/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家好,我是菜編。前年 Sky in the wall共演化研究隊共同舉辦了三場線上講座,由Sky 張羅科學家,共演化研究隊邀請藝術家,透過這個活動,試圖將兩個不相關的領域兜上線,講座成效極佳,不只觀眾迴響熱烈,科學家與藝術家們也在線上對談後,真的要「合作」產出作品。作為觀察者,我只有參與到作品「三隻小豬」的討論,這部影音創作由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王建鎧與藝術家羅伃君共同創作,研究專長為動物生理與內分泌學的科學家,提供關於養殖跟動物福祉等相關知識補充,而藝術家則有以神豬為主題的創作經驗,雙方從各自的專業出發,構想出一部神豬、寵物豬與肉豬「同為豬但豬生大不同」的生命故事。

三隻小豬網路宣傳圖

三隻小豬網路宣傳圖

一樣是豬,三種身分的差別

神豬競賽是宗教活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有些人會以競重為目標,請專業代養以非人道方式飼養,由於體重超重的神豬會有許多身體疾病,緩慢宰殺的過程也會造成動物痛苦,因此近幾年與動保團體的衝突不斷。然而,對部分飼養者來說,神豬有極高的神聖地位,藝術家分享合作的神豬飼養戶,將神豬照顧得無微不至,圈養位置連風水什麼都要看得很仔細。命運與神豬相似的肉豬(無法老死),則是我們日常很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豬肉生產的過程思考起來,雖然毛骨悚然,但蠻像工廠的,也因此王建鎧副教授提到,肉豬或是三者中最被物化的身分。至於寵物豬,則被當成掌上明珠一樣,需要很多時間陪伴與關心,藝術家提到寵物豬飼養者會幫自己的豬小孩蓋被子,陪牠們睡覺,照顧起來比其他寵物還需要更多心思。

大家有跟豬相處過嗎?

藝術呈現的科學,科學蘊含的藝術

由於豬的三種身分對飼養者來說有不同的意義,有不同的生長環境與生命週期,討論過程中,藝術家提議以影片方式呈現三種豬的生活,讓他們在分割為三的影片中互相對話,以談論內容體現因生活條件不同所造成的價值觀差異,科學家提醒因為肉豬跟神豬壽命會短於寵物豬許多,因此在播放時讓肉豬、神豬依序淡出,能更完整體現三者生命週期上的差別。除了展品外,還有三場講座由科學家、藝術家跟飼養者們對話,希望在過程中讓觀眾對三隻小豬的生活有更詳細的瞭解。

大家對豬的印象是什麼呢?

科學與藝術的討論過程,還需要更多磨合

雖然科學與藝術看似互不相關,討論起來可能是兩條平行線,激不起什麼火花,但我參與的這場對話,聽起來卻是十分順暢。最初的一、兩場會議方向即很明確,主題很快就決定好了,根據會議內容,有時由科學家主導話題走向,聽起來像上了一堂課,有時由藝術家帶動創新發想,腦力激盪的過程聽起來很有趣,不過在帶話題方向的過程中,兩方難以找到適當的平衡,往藝術的方向靠近一些,或往科學的方向靠近一些,都會影響到觀眾的體驗,想要兼顧藝術性與科學性勢必還需要更多的討論

總之,期待科學與藝術相關的合作能更多,有更多有趣的作品產出!


參考資料

  1. 競賽神豬增重上千斤,強迫灌食囚禁,動保團體控折磨,客委會:尊重祭祀文化
  2. 羅妤君藝術家個人網站


追蹤我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抖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想看以前的文章可以去付費訂閱~)

2.6K會員
176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