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非肺部氣流音(一):吸氣音(clicks)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吸氣音簡介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輔音的發音位置發音方法(一)發音方法(二),不過這些文章介紹的發音都有一個共通特色,就是它們都是氣流「從肺部向外」流出形成的發音,那麼,有沒有氣流從外而內的發音呢?

答案是有的,他就叫做吸氣音(clicks),又稱為「搭嘴音」、「咂嘴音」、「嘖音」、「喌ㄓㄡ音」,大多存在非洲南部的語言中,例如祖魯語、柯薩語等。例如下面影片中示範的祖魯語發音。


根據語言學家的調查,吸氣音依據氣流阻礙部位不同,又可以分成五種:

  • 雙唇吸氣音 [ʘ]
  • 舌尖吸氣音 [ǀ]
  • 齒齦邊流吸氣音 [ǁ]
  • 硬顎吸氣音 [ǂ]
  • 後齒齦吸氣音 [ǃ]

以上五個不同部位吸氣音的詳細發音,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 :[註一]


2. 華語也有吸氣音

前面介紹的吸氣音,大多存在非洲語言裡,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不過其實吸氣音確實存在於生活周遭,其實我們日常的口語中,就會發出吸氣音。

例如我們在否定或讚嘆一個人時,會發出「嘖嘖」的聲音,雖然用注音符號寫起來是「ㄗㄜˊ ㄗㄜˊ」,但我想不太會有人真的這樣發音吧!大多數的人發音應該類似舌尖吸氣音 [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吸氣音。又例如我們在看到可愛的嬰兒時,就會想上前親他的臉頰,有時候也會發出雙唇吸氣音 [ʘ]。

所以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吸氣音,和非洲語言唯一的不同是:我們語言的吸氣音是不能組成具有詞彙意義的語音的,但非洲語言的吸氣音卻可以和元音結合成一個具有詞彙意義的音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後這些雜談的文章會同時發布在我的 Instagram帳號(@yiminglanguage),搭配精美的圖文解說,是一系列小品科普文章,叫做【千言萬語的秘密】,還請大家多多閱讀與支持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一:影片發音錄影自網站「IPA Chart」大家可以前往參考。另外,有關非肺部氣流音,除了吸氣音之外,還有「內爆音implosives」、「擠喉音Ejectives」等,之後會再行文介紹。

不定期努力更新,介紹語言學家對於不同語言的觀察與歸納結果,分享自己學習語言的方法心得,希望讓語言學習者對於語言發音、結構有了基本認知之後,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