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營選民思想價值的根本看臺灣大選

2024/0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人說側翼檢討選民,但不分析選民思想價值的根本,做再好都還是會被說話,所以該當側翼的時候還是要當。 集誌社刊出的〈台灣大選|一屋兩代投三黨 藍白綠家庭評總統候選人、論政治 分歧在哪兒?〉(https://ppt.cc/fS3Jxx)採訪了藍營家庭出身的姊弟,姊姊是民進黨支持者,弟弟則是柯文哲支持者,而且兩人其實都同意兩岸互不隸屬。但文章一段提到:「在姊姊眼中,民進黨有一個足以擔綱國政的團隊,而蔡英文更是溫和堅定的領導人;但在弟弟眼中,民進黨卻是激進盲動的集團,甚至仍會訴諸暴力。對姊姊而言,主權和人權都是再真實、再核心也不過的議題;但對弟弟而言,繼續辯論九二共識也不會有結果,柯文哲在性別方面的種種「失言」雖不妥當,但「對我也沒有攻擊性」。或許最關鍵的是,姊姊相信政治是關於理念的選擇,是關於價值的辯論;但弟弟卻認為那些基於意識形態的吵吵鬧鬧,跟政治人物互相指控論文抄襲一樣無聊,都無非是浪費時間的內耗、是對「好好做事」的干擾而已。」 文中弟弟對政治的看法令我感覺有些虛無主義,還對民進黨等政治運作有很深的刻板印象;因為自己不是被「失言」傷害的對象而淡化議題,表現得相當冷感。但這樣冷感的人卻又推崇「好好做事」在我看來很矛盾,許多政治決策正是需要先決定價值方向,才能時時檢核自己有沒有走偏,有沒有朝著目標前進,光是埋頭做事很容易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無法根本改變核心問題。 延續著事不關己的面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距離常民社會最遠的國際與兩岸議題。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老師接受報導者的採訪(https://ppt.cc/fnidYx)則有這一段:「但我來台灣一段時間了,感覺到台灣有一種過於安逸的氣氛,台灣也非常「內向」,對全球問題的敏感度很低,好比中國因素劇烈地影響台灣,但台灣關注中國程度也不夠。」或許這些人如同陳健民老師的觀察「生活很安定、沒有危機感」,因此缺乏國際視野和區域政治局勢的理解。 評論者多以日本年輕人投票率低迷來描述日本社會的政治冷感現象,以台灣年輕人的踴躍投票來說明台灣的民主活力。不過,不想進行政策價值辯論、事不關己的特質其實是以另一種形式呈現的政治冷漠,但因為這些人還是會出來投票才看起來好像對政治沒這麼冷漠,造成外界看起來「台灣很不穩定,隨時會擺動到另一端」的現象。這就像是平時的腰痠一樣,一開始可能沒有什麼大礙,但等累積一段時間腰痛發作的時候卻讓人不良於行,長期來看對台灣的民主發展並不健康。 接著說到小黨的發展。若不想進行政策價值辯論、事不關己的特質是藍白陣營多數人對政治的態度,而且還從兩岸與性別擴展到對其他議題也不想站立場,理念型小黨光靠論述價值恐怕難以打動這些選民。再加上民進黨政黨運作成熟、對核心支持者來說信賴感較高,也很難從民進黨分到選票,從這次三黨以外的不分區得票率只有7.19%來看市場的確嚴重不足,未來小黨在國會大概沒有生存的空間。 這次民進黨成功延續了執政、國民黨成了國會最大黨、民眾黨佔到關鍵少數位置,不得不說是各方都能勉強接受的絕妙平衡。但這是不是恐怖的平衡?對於未來的民主發展是不是好事?我認為沒有樂觀的空間。部分論者說要和這些選民好好溝通,但如果對他們來說所謂的核心價值辯論都是「內耗」或是事不關己,卻一味要求執政者做到他們的要求,我真的還想不到要怎麼溝通。或許就如同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受訪內容(https://ppt.cc/fSipIx)所說,得要拿實際看得到的閣員交換,才有所謂的溝通吧。(但這就是白營支持者想像的溝通嗎?)

31會員
101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