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沒買成的武器-忠義計畫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1970年代晚期,中華民國海軍當時現役的陽字級驅逐艦艦體老舊,即便戰系與武器經過改良,仍需新的艦艇替換。海軍開始研議取代陽字級驅逐艦的造艦計畫,稱為"忠義計畫"。

計畫起始

1979年忠義計畫(代號PFG-1)獲准執行,預計目標有:一、派員赴美學習造艦,學習成果用於研發新一代主力作戰艦;二、與美方交涉取得新艦所需的武器、戰鬥系統、輪機等裝備的出口許可;三、藉新一代主力作戰艦的研發、設計培養人才,學習相關知識、累積經驗。

忠義計畫的原始方案:排水量在3,000噸以下、最高速率30節、作戰半徑500海里、正常航行的續航力4,000海里。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同時具備防空、反水面作戰與電子戰的能力。

1980年4月,聯合船舶中心與美國國際船舶顧問公司簽署忠義計畫顧問合約,並向12家美國廠商邀標,其中造船廠商和系統供應商各有6家。1981年2月,選擇西屋作為主承包商,負責艦上主要系統整合;次承包商則為羅臣拔,負責艦體的設計與建造。與西屋簽約的同時,海軍成立了"忠義計畫駐美設計督導室"。

除了主合約外,還有一個次合約給史培屈公司,該公司由美國海軍退役情報人員設立,在美國海軍蒐集蘇聯、歐洲船艦的造船資料,累積不少寶貴的經驗與資料庫。可以接受造艦大廠的轉包業務,提供電腦資料庫中的船型資料協助客戶定義船型。

1981年10月,第一批駐美人員抵達美國,隨即開始尋找合適的設計參考母型。各項海軍的需求參數輸入電腦後,最後選出的最適母型為義大利的狼級(Lupo)巡防艦。

義大利的狼級巡防艦滿載排水量2,506噸,特色是強悍的反水面火力及35節的高航速,具備基本反潛能力與點防禦防空飛彈,並可搭載一架5噸級的反潛直升機。由於當時台海空優由己方空軍掌握,加上過往與中共海軍的衝突中以水面艦艇間作戰為主,才有這個結果。後來的成功級與康定級,海軍都堅持裝上40快砲,也是基於這方面的經驗所致。

初步設計

1982年4月PFG-1初步確定規格,排水量2,700噸,採用CODOG推進,航速18節以下使用兩具MTU柴油機,超過18節則使用兩具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

武器裝備規劃艦艏有一門76mm艦砲與一具Mk 13型飛彈發射器(用於發射標準一型);艦體兩側裝置三連装魚雷發射管各一;艦舯裝有一具Mk112反潛火箭發射器與兩側各四個雄風一型反艦飛彈發射器,並為仍在研發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預留換裝空間;艦艉設有直昇機飛行甲板與機庫,裝備5噸級反潛直昇機一架;機庫兩旁各裝一門40mm/L70快砲、上方則有一座方陣快砲。

作戰系統計畫採用與後來陽字級武進三型相同的H-930 MCS分散式作戰系統;雷達與射控系統為DA-08對空搜索雷達、LIDO光電射控儀、STIR-180照明雷達與W-160射控雷達。平面搜索雷達、聲納、電戰系統未定。

裝備獲取

PFG-1一些計畫的裝備是當時國內所沒有的,也無力自製,因此需與美國購買。首先是動力裝置的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預防美國不同意出售,也作了使用蒸氣輪機的備案。標準一型飛彈與用來發射的Mk 13型飛彈發射器也需要美國同意。這三項裝備都獲得美國同意出售,也就依原設計執行。但也有美國不同意的。

Mk13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種單臂飛彈發射系統,可用來發射標準一型與魚叉飛彈,發射器下方的彈倉可裝彈40枚。標準一型主要用於防空,必要時也可以用於反艦。圖中裝上發射架的為標準一型飛彈的練習彈。

Mk13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種單臂飛彈發射系統,可用來發射標準一型與魚叉飛彈,發射器下方的彈倉可裝彈40枚。標準一型主要用於防空,必要時也可以用於反艦。圖中裝上發射架的為標準一型飛彈的練習彈。

艦艏的艦砲,原本考慮向美國購買Mk 45, 127mm快砲,但因127mm砲彈具備岸轟能力,美國認為具攻擊性,不同意出售。所以採用國內已有使用Mk 75,76mm快砲,計畫成員也發現76mm快砲較127mm快砲適合用在防空,其實比較符合需求。

反艦飛彈由於雄風一型射程較短,性能無法應付未來需求。雄風二型又還在研發中,所以希望美國能出售魚叉飛彈。但遭美國拒絕,所以只能先用雄一,並保留未來改裝雄二的可能。

修改設計

在設計PFG-1巡防艦的同時,英國與阿根廷爆發福克蘭戰爭。這場戰爭的結果影響1980年代新發展的軍艦設計方向。除了攸關防空的偵測能力與近迫武器系統,各國也注意到上層結構與艦內設施須改用更耐火的用料,對於損管設備與作為也都有新的想法。

當時有英國於戰事受損的艦艇前往美國維修,忠義計畫成員曾上該艦考察,並結合美國顧問公司的資訊對PFG-1做了一些改進設計。例如上層結構將原本的鋁合金材質改用更耐火的鋼材。

後續搭載反潛直昇機機型問題也造成艦體設計需要修改。原本計畫採用5噸等級的反潛直昇機,這樣機庫與飛行甲板較小,對於成本控管較有利,所以計畫向美國採購SH-2F反潛直升機。但因為空軍救護隊計畫採購S-70C直昇機(H-60民用版),國內傳出要求海軍採購同系列直昇機的意見;計畫成員則認為10噸等級的SH-60性能與滯空時間較佳,且SH-2F的造價也達SH-60的八成。以性價比來說,SH-60比較划算。

美國後來同意出售S-70C(M)-1(SH-60的民用發動機版本),因為較SH-2F重且長,機庫和飛行甲板都要加長。但過度加長,要從重新進行船模測試,延宕時程又增加成本。另一方法為使用伸縮機庫,也不被小組成員與顧問公司採用。後來是修改細部設計找出可節省的空間找出所需長度,最後以增加3公尺,在不用進行船模測試的限度內完成。修改後的排水量為2,800噸,滿載排水量為3,200噸。

忠義計畫原始方案是要研發排水量3,000噸以下的巡防艦,但PFG-1滿載已達3,200噸。噸位增加即是成本增加,讓國內長官質疑設計超出預定額度太多。其實以PFG-1預計搭載的武器與裝備來說,3,200噸的設計已經不大。以設計參考母型的義大利狼級為例,雖然艦砲不少,但只有點防禦防空飛彈,也沒有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的直昇機也很輕小,所以滿載排水量僅2,506噸。而美國的派里級裝有Mk 13型飛彈發射器,雖然是配備2架SH-60B,但沒有反潛火箭發射器與額外的反艦飛彈發射器,滿載排水量已達4,000噸。

PFG-1如果依這樣設計下水,經過原型艦測試後,在航行安全與耐波性考量下,可能需要武器減裝或是加大噸位。減裝表示性能降低;加大噸位表示成本增加。對於決策高層來說這兩項都很難接受,PFG-1是中華民國首次自行設計的巡防艦,這種摸索過程難以避免,卻也埋下計畫繼續進行的隱憂。

政策丕變

1981年12月陸軍將領郝柏村接任參謀總長,他認為一旦兩岸開戰,空軍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制空權,海軍大型艦艇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將成為活靶。與其發展大型艦艇,不如集中資源在飛彈快艇與岸置飛彈。他認為要優先發展自製戰機、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忠義計畫的執行產生了變數。

1983年郝柏村告知時任海軍總司令的劉和謙在考量風險與成本、效益因素,已報請總統停止忠義計畫。並指示海軍購買或仿製其他國家現役艦艇作為新一代軍艦,數量為8大16小。大者為3,000噸以上的一級艦,取代陽字級;小者為1,000噸級的二級艦,取代山字級艦。劉和謙雖表示忠義計畫已進入細部設計,中斷很可惜,但在郝柏村的主導下,也無力回天。

1983年12月忠義計畫完成最終設計總檢討後,正式落幕。在確定取得新的一級艦之前,海軍仍將忠義計畫作為備案,但也知道復活機會渺茫。忠義計畫結束後,海軍開始光華計畫,其中光華一號就是取代忠義計畫的一級艦項目。1985年美國同意授權生產派里級巡防艦,代號PFG-2,忠義計畫完全終結。

光華一號為忠義計畫的替代方案,圖為首艘艦成功艦。

光華一號為忠義計畫的替代方案,圖為首艘艦成功艦。

後續與結語

忠義計畫雖然夭折,但對海軍不是全無收穫。首先赴美受訓的人員,後續在光華計畫與其他武器購案中都有貢獻所學。

獲得美國同意用於PFG-1的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標準一型飛彈、Mk 13型飛彈發射器與S-70C(M)-1反潛直昇機也都是派里級巡防艦所用裝備,或許這也是美國同意提供派里級巡防艦的原因,反正裝備都要賣你了,載台賣你也沒差。

比較有趣的是後來海軍購買了法國拉法葉級巡防艦,又租借美國的諾克斯級巡防艦,加上派里級巡防艦,一級艦數量達22艘。這數量幾乎可以和陽字級一對一替換,和原本郝柏村訂下的8大16小完全不同。而後來二級艦的光華五號夭折,導致中華民國海軍二級艦長期懸缺。這中間的政策轉折,嗯.......

2016年海軍提出新一代巡防艦造艦計畫,稱為"震海計畫"。海軍計畫是4,500噸的巡防艦,中科院建議提升至6,200噸才有足夠空間來容納所有作戰系統與裝備。這中間固然有中科院研製的"艦載相列雷達"較大、較重的問題,卻又好像看到忠義計畫那個排水量設定錯誤的影子。

震海計畫由於需求方與設計方一直無法取得共識,2022年海軍以戰力空隙需求為由,擱置震海計畫,改建造2,000~2,500噸的新一代輕型巡防艦.......

6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