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言論自由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2024/03/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言論思想自由的國度 #第一次見到德意志第三帝國國旗 #轉型正義

#言論思想自由的國度 #第一次見到德意志第三帝國國旗 #轉型正義


  本次娃哈哈台街訪台北市上班閒人——在歐洲學校前舉旗抗議的「中華民國研究日據時代德國舊馬克協會」理事長(以為是研究「馬克思」結果是舊馬克XD),以下簡單介紹該協會:


  1.「中華民國研究日據時代德國舊馬克協會」(簡稱「德國舊馬克協會」(German Old Mark Association)),為1992年合法成立之社會團體,會址位於高雄市鳳山區。


  2.納粹旗幟部分:曾引發德國及以色列的駐台代表譴責,經法院認定相關行為屬憲法保障意見表達,判定無罪。


  3.查去年(2022)7月,歐洲學校依《社會秩序維護法》抗告該協會謝某、陳某,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之判決書:「該協會因1933年納粹希特勒拒絕賠償第一次世界大戰金馬克公債,臺灣金馬克公債持有人成為納粹受害者,1945年日本戰敗退出臺灣,從此無法為臺灣金馬克公債爭取應有之償還權利,1953年德國同意繼續分期付清一戰賠款,2010年兩德統一20週年償還到期,德國對世界宣告付清一戰賠款,獨漏臺灣未償還,該協會自2019年起向德國BADV(聯邦賠償辦公室)接洽償還金馬克債券問題,2022年7月亦赴德國向BADV主辦單位接洽償還事宜,該單位藉故拖延,本協會方經決議指派相關人員至臺北歐洲學校前人行步道表達不滿。」


  4.法院認為:「抗告人謝某、陳某所為抗議手段均係和平訴求,爭取國際人士的支持,以利求償金馬克公債,並秉持有理、有度、有節之原則,在歐洲學校外之市民開放空間沉默抗議,並無喧嘩影響公共秩序,亦未與學生接觸,並無藉端滋擾學校之行為。中華民國是民主國家,言論及請願等表達自由之意識乃憲法第11條、第16條所保障之人民基本權利,抗告人之行為係為全國德國發行之金馬克債券持有人爭取應有的權利,言行並未逾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容許的合理範圍,所為之言行對該場所秩序之影響並未達難以維持或回復之程度。」


  5.查該協會臉書說明:1953年「倫敦協議」,德國同意繼續分期付款一戰賠款。在日本統治台灣期間,德國曾透過日本在台灣公告回收1920年7月1日以前所發行之馬克公債,惟1920年7月1日以後所發行的馬克債券未曾回收償還,台灣現仍存留數百萬張之馬克紙幣賠償公債。


  6.一戰德國戰敗,簽訂「凡爾塞和約」,依約應支付戰勝國賠償金,黃金66億英鎊,折合1320億「金貨馬克」賠償債券,究由當時之國際聯盟賠償委員會分配給個戰勝國。


  7.金貨馬克債券(Gold Mark):係指按黃金價位保有原價值,不受貨幣貶值而影響其效力。當年為金本位制,1英鎊=1英鎊重的黃金,1英鎊=16盎司黃金=20金貨馬克。1921年5月12日,德國政府承諾履行賠償,以200億特別馬克紙幣充用2億金貨馬克,至1926年底支付完畢,並準備以年金方式分期36年回贖。德國一條約規定如數支付日本賠償金。然卻獨漏台灣。


  8.1923年日本財政困難(向美國舉債1億5千萬美元、向英國舉債3億美元、發生東京大地震損失10億以上日圓),日本政府將全部受領之馬克公債轉讓發行於民間,於台灣執行強迫購買之政策。以馬克公債充當薪資、工程款、不動產買賣等支付。馬克公債亦可列入抵押借款、孳息等抵用,並得以自由轉讓。


  9.該協會過去(2018)曾於台北101前抗議(德國在台協會位於33樓)。背上背的標語為:「Die Deutsche Regierung ist zu feige, mir uns über die Einlösung der wertbestandigen Goldmark zu besprechen!」(德國政府太懦弱了,根本不肯和我商量贖回價值不斐的金馬克!)


  10.另一派說法是,戰後日本政府主張此為貨幣非債券,且政府從未正式公告將此類紙鈔轉售人民,德國馬克債券是「詐騙事件」。根據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開始有人在臺中利用這批馬克進行詐騙之事件,推測日方政府所說應有部分事實根據。一方面,當時德國最大債主為美國而非日本(對日賠款部份僅佔0.75%),日本也沒可能那麼快入手那麼多馬克;另一方面,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發行之國庫債券,僅有以日文書寫日本所發行,而未有由官方推銷印著敵對國且戰敗國的「鈔票」。


  因為第一次見到納粹德國國旗,於是停下腳步和舉旗的大哥聊了一下,還分享了去年去德國「總理府」前抗議的照片。起初還以為是德國一戰時欠中華民國的債券未還,回家研究後才知道是日治時期德國欠台灣民眾的債券未還;不是政府對政府,而是政府對人民。


  讓我最有感的不是發現這段歷史,而是思想言論自由的可貴。先撇開到底是否有該債券的爭議,納粹旗幟僅是一個符號、工具,而非訴求的目的。舉納粹旗並非就等於支持納粹、支持種族滅絕,而是影射目前德國政府不還錢的行為如同納粹。目的是為了索討債券賠償,而非支持納粹、支持種族滅絕。


  符號具有多義的性質,需在脈絡下、整體視之才可適當理解。而非斷章取義、一概而論、錯誤嫁接。先試著理解、保有言論自由的空間,社會才有持續進步、相互對話的可能。

協會臉書

法院判決

戰時德國馬克債券台灣透過海牙國際法庭索討

歐洲學校前舉納粹旗幟抗議 士院認言論請願自由裁定不罰

舊馬克債變廢紙 這協會舉納粹旗到101前抗議

德意志國200萬馬克紙幣

3會員
523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