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

前圖紙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2024/04/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2024-04-11

 

  昨晚,許多人都見證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民主實踐。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在直播上用不卑不亢的態度和清楚、耐心的語言,讓平常氣焰十足的「電競不死鳥」統神,在觀眾面前當了一次「阿航」,一個不太情願但不得不認真聽講的學生。

 

  當然,我其實不覺得統神會道歉是可以被解釋為他「成功被教化」,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被砍掉太多合作商案,讓他本來就已經焦頭爛額。苗議員的講解和好友基隆東的說明只是幫忙找到一個台階,讓他可以說自己「學到一課」,以此來著重表明對「自己的無知」道歉。

 

  一定程度上,「統神」像是一個卡通人物,一個具有一定標誌性的網路形象。我們不可能去期待這個形象的乘載者真的一夕之間改變,他能夠從「絕不道歉」的表態轉向「學到了很多」,已經是不錯的進展了。

 

  但比起統神有沒有被改變,對我而言,昨天的那場討論,更有價值的部分是:苗博雅向全國人民證明了「好好說話」可以是有用的。

 

 

  在年初的立委選舉中,苗博雅位於敗選的一邊。而同一時間,新聞裡報導的「立院全明星」是那些最具娛樂效果與綜藝效果的立法委員。他們不見得沒有能力、不見得沒有在為人民服務,但他們被民眾認識並記得的理由,更大程度來自於他們用了一種相對綜藝、過度表演的方式在博取媒體關注與網路聲量。譬如說整天咆嘯、譬如說質詢時使用各種道具、譬如說用膝蓋走路、或甚至用一些煽動性的發言,惟恐天下不亂地胡說八道。

 

  事實上,雖然有些人喜歡高喊「藍綠一樣爛」或「政府空轉」,但作為一個運轉中的國家機器,中央與地方的部會和民意機構一直是有在運作的。也設有國會頻道可以讓全民監督那些立法委員是否有好好在立法院裡做事。

 

  但由於媒體就是喜歡噱頭、就是喜歡「大場面」,所以部分比較沒料的政治人物為了博取聲量,也會把自己包裝成某種特殊形象,雖然可能不至於像統神那麼離譜,但其實也就是像統神那樣,每次不滿意就大聲咆嘯,不願放下身段和其他人好好溝通。

 

 

  但從幾年前開始,我們開始看得到有人試圖做出改變。譬如苗博雅和已卸任的邱威傑議員,他們同樣運用了「新媒體」的力量,同樣試圖在缺乏傳統大黨資源的情況下,想辦法得到媒體的版面。但他們選擇的形象是「認真問政」、「好好說話」。

 

  當然,這種形象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表演。但這種表演的難度是更高的、對精神的消耗也是更大的。要展現好這個形象,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義正嚴詞的態度,而是真正花時間和心力搞懂每個案子、認識選區裡每個地區的困難和需求、在大黨的排擠下拿到那些市府不太想給出的資料。然後耐心地,在沒辦法立即看到改變的每一件議題上緩緩推進。

 

 

  無論是選舉前,苗博雅在街頭回應羅智強團隊成員有些荒腔走板的挑戰;昨晚對反覆跳針、總是搞不清楚狀況的「阿航」所做的耐心教導;或者十年前,作為「路過中正一分局的正義姊」站出來釐清紛爭、避免對立激化的行動,她都向我們證明一件事:「好好說話是有用的」。

 

  對面那個人或許不會被你說服,但激動的群眾會被安撫、沮喪的群眾會得到鼓勵、放棄溝通的人也許會因此願意再嘗試看看。我們將或許在這樣的說話中,不知不覺得到能更好孕育出公民社會的土壤。恰恰由於改變一個人不是一朝一夕、所以這種「不急於吵贏、但讓公民力量受鼓舞」的表達之價值才更被凸顯。

 

 

  我根本就想像不了自己能夠用三四十分鐘好好地跟統神解釋這些和他原有認知完全不同的內容。很可能三分鐘內我就被那種連續跳針和胡亂吼叫影響情緒,退回自己的舒適圈,只和想法差異較小的人討論。

 

  但苗博雅用行動告訴我們,這種溝通並不總是會失敗,就算是統神那樣的角色,也有可能「稍微」安靜下來聽聽看,然後,最小限度地承認自己有學到東西、最小限度地道歉修改、最小限度地認識到,原來當個公眾人物,不能什麼都是「做做效果而已」。我們知道這一部分是因為統神本來就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台階下,但這恰恰是每一個倡議者需要把握住的時機。

 

  改變很難,需要時間、需要努力、需要契機。在這樣的對話裡,我們開始認識到,「好好說話的耐心」有可能讓這種困難的情況稍稍向前推進,便開始能夠想像:如果再多遇見幾次,就能向更想去的地方邁進。

 

 

  在芙莉蓮所處的那個世界,魔法需要能夠想像才能被完整地落實。在我們的這個世界,民主的實踐也是如此。聽到苗博雅不只是向「阿航」解釋這些他始終沒有搞懂的事情,還一再地鼓勵他發揮影響力,向粉絲、朋友傳達正確資訊。這種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或許是讓一個人能成為「和平時代的魔法使」不可或缺的能力。





延伸閱讀:

〈「對自己的要求不能這麼低」:一場街頭鬧劇帶來的提醒〉

〈你想要的,是怎樣的「新政治」?〉

〈被濫用的「政治正確」:對思辨與平權價值民粹式的排拒〉

〈「好了啦!做做效果」--對娛樂吃人行為的一次反擊〉

〈非暴力溝通:從與親近的人互動到公共討論〉




15會員
246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