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走讀

2024/04/29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張雅雲


  隨著全球化全面滲入,日常的一餐早已是聯合國。以早餐為例,可能是來自印尼的咖啡、加拿大的麵粉、法國的果醬、智利的蘋果。然而,無遠弗屆的全球化看似形塑了都市的便利生活,卻也逐漸崩解、稀釋各地方與區域的農耕飲食文化。

  去年隆冬和今年初春,二次走訪山形縣遊佐町。在日本稻米主產區每餐大口吃遊佐米自不在話下,嚐遍以當地米為原料的各式仙貝(原味、醬油、水餃口味等),排隊等候地方特產炸豬排飯(平田牧場出品),以及淺酌鳥海山腳下杉勇酒造的醇美地酒。每一口舌尖上的賞味,都有好多的故事。也許會淡忘炸豬排的滋味,但會記得牧場的豬,是吃農友栽種的米。沒有離棄人類的土地,只有背離土地的人類。深深領略到遊佐農友,是把自己的心也種在這土地上。

▲春日的山居倉庫。

▲春日的山居倉庫。


巧遇,迎接春耕的祭典


  去年十一月的遊佐,已是十度以下。空曠平原上的水田,只殘留稻梗。馬路二側尚未啟用的擋雪版,已被強勁的風吹得吱吱嘎響。農友佐藤秀彰先生說,因為冬季的風會大到捲起路上的雪,白茫茫一片,當地稱為「地吹雪」。這會嚴重影響開車視線,所以空曠道路的兩旁要架設擋雪版,以確保行車安全。

  雪雖然為遊佐人帶來些不便,但如果少了「雪」和「鳥海山」這些元素,遊佐町農業發展賴以灌溉的泉源,也會大受影響。因為鳥海山的積雪,是來年的農業灌溉、月光川、地下水,甚至是地酒釀造的主要水源。所以對以務農為主的居民來說,鳥海山的重要性和神聖性,自是不用言語。

  五月初的遊佐,氣溫已來到二十多度,山頂上的殘雪還清晰可見;濃綠的秧苗還在溫室裡等候,但農夫已在田間進行打田整地。農業社會,循著農事時序的推進,各式祭儀和耕作有著密切關係。祭儀通常有著祈願和感謝之意。遊佐地區也維持著各式祭儀活動的傳統。

  鳥海山大物忌神社庇護著遊佐町的居民。因為有二處入山口,故在「蕨岡口」和「吹浦口」每年五月初都會辦理「大御幣祭」和「吹浦祭」。然而兩地入山口的神社,頗有拼台較勁的意味;各有各獨特的樂舞儀式。在上蕨岡地區的蕨岡延年之舞[大御幣祭]和吹浦地區的吹浦田[花笠舞],目前均為縣指定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


▲吹浦口「吹浦祭」的花笠舞有著農耕意涵:斗笠上的紅花代表稻子的花、垂掛而上的白紙條代表雨水、 舞者手持的竹樂器之聲響代表蛙鳴,而舞者穩健的踩踏聲則代表雷聲。

▲吹浦口「吹浦祭」的花笠舞有著農耕意涵:斗笠上的紅花代表稻子的花、垂掛而上的白紙條代表雨水、 舞者手持的竹樂器之聲響代表蛙鳴,而舞者穩健的踩踏聲則代表雷聲。


  春耕之前的祭典,當然是地方大事。五月初剛好趕上吹浦祭,而且還有機會看到農友佐藤先生擔任祭典中的儀式角色;這也是少有的經驗。五日下午三點多,穿過吹浦站的鐵道,轉入社區巷弄中,遠方已隱隱傳來元氣洪亮的吆喝聲。待步入社區主街道,即看見神轎隊伍在繞境,並往神社方向前進。行經之處,便有更多居民加入隊伍後方一同行走。有一家人、有年長者、有主婦、有中年歐吉桑,有年輕學生穿著制服結伴而來;還有地方記者也走在隊伍行間。

  當然街道的兩旁也少不了各式的攤位,賣章魚丸子、燒烤串、撈金魚、鮮花盆栽等五花八門。朋友W君說,去年來,這街道冷清清的。沒想到這小小地方也有這麼多人呀!日本的地方祭典一直有其魅力,是聚合人的好時機;也如同台灣還保有傳統大拜拜的地方一般,讓都市遊子有回家走走、看看的理由。

  試著穿過擁擠的人群、走到神轎隊伍的前方,赫然發現抬神轎者竟然很多是年輕女性。伴隨著「喝~喝~喝」節奏聲,神轎時而前行、時而後退,抬轎的男男女女,大家臉上都洋溢著一抹自信燦爛的笑。隨著神轎進入神社本殿廣場,接續下來的樂舞表演也一一登場。


▲「吹浦祭」地方年輕女性參加踴躍。

▲「吹浦祭」地方年輕女性參加踴躍。


  花笠舞是祭典表演的最後壓軸。表演隊伍由十一人組成,一名領導、八名舞者、一名吹笛手、一名打鼓者。舞者頭戴約三公斤重的花笠、手持可發出聲響的竹樂器。隊伍在領導者莊嚴的帶領下,伴著笛聲、鼓聲和竹樂器的和諧節奏,從神社旁高處的階梯緩緩步入本殿廣場。來到廣場時,舞者步伐就有些改變,有時是徐緩的優雅,有時則是勇壯的陽剛。接著領導來到舞台上,以腰際佩掛的長刀切斷舞台上原有的綁繩。最後舞者來到台上,再次重覆同樣的樂音和舞步,並在表演終了時,取下花笠向台下觀眾席擲去。此時,只見台下有經驗的觀眾已戴上棉布手套,準備出手。因拿到花笠象徵帶來好運,故英勇的男士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為奪花笠而戰。第一位拿到者將花笠高舉頭頂驕傲走出圍觀人群時,旁觀者無不投以欽羡的眼光。

  近三十分鐘的表演,舞步雖有重覆,但頂著三尺三寸的大花笠隨節奏舞動,每位舞者早就是汗水淋漓。佐藤先生說:斗笠上的紅花代表稻子的花、垂掛而上的白紙條代表雨水、舞者手持的竹樂器之聲響代表蛙鳴,而舞者穩健的踩踏聲則代表雷聲。仔細想想,花笠舞其實充滿農耕文化——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意涵。春雷乍響,田間蛙聲合鳴,在春雨的潤澤下,田間的稻子開花結穗,以此向山神祈願五榖豐收、家戶平安、無病無災。這無疑是農家子弟獻給山神的虔敬之舞。

  佐藤先生是吹浦田〔花笠舞〕的重要幹部,參加吹浦祭已有三十多年。從國、高中時代起,他是跳花笠舞的表演者;目前年近六十歲的他,已是花笠舞的領導。打趣問:「領導好像就是站在隊伍前方,什麼也不用做呀?」佐藤先生回:「什麼~不用做?領導可是要專注觀察舞者。若有人狀況不佳,就得馬上補位上陣。」「那你接領導以來,表演時有出過狀況嗎?」「那倒是沒有。」佐藤先生自己一陣笑。


▲吹浦花笠舞的領導佐藤秀彰先生,參加吹浦祭已有三十多年。

▲吹浦花笠舞的領導佐藤秀彰先生,參加吹浦祭已有三十多年。


  佐藤先生目前是日本農協JA庄內綠分店長(平日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是生活俱樂部在遊佐町「遊YOU米」生產農家組成的共同開發米部會的農友之一。他同時還參加不少地方社團活動,根本是一大忙人。不禁好奇問佐藤先生:「您怎麼可以這般持久參加花笠舞,甚至帶團出國交流?」他想了想說:「如果你從年輕就開始接觸,有一天你就會把它傳下去。」或許曾經扛過神轎的吹浦年輕人,有一天他們會想起地方的祭典、神轎的重量,以及肩上的使命。農村文化的傳承和變奏,是在尋常生活經驗中,一點一滴慢慢積累擴散的。

  有別於吹浦祭地方居民的熱烈參與,三日在蕨岡的「大御幣祭」參與人數就少了些;但仍洋溢著地方活力。場邊觀察也發現,鄉村地區少子化和高齡化就在自己眼前。蕨岡延年之舞有一部份是地方小朋友的擔綱,原本只有男童表演,因人數不夠後來也加入女童;甚至擴大到幾所學校聯合招募,才能找齊參與演出的童子。在「大御幣祭」那天,靠近神社的入口階梯處,有幾位老人坐在輪椅上看熱鬧,目不轉睛地望著另一端往神社前來的祭典隊伍。地方福祉機構把老人家帶出來是有其目的,因為有些認識的老鄰居就會上前聊聊或打招呼,讓行動不便的老人仍有公共社交的機會。祭典結束機構接送車來時,老人家臉上都有著滿足的笑。這番照顧體貼的心意,正是社區照護在地老化的溫度。


▲蕨岡的「大御幣祭」的遊行隊伍。

▲蕨岡的「大御幣祭」的遊行隊伍。

▲岡延年之舞傳承,也面臨地方學裡招募不足的問題。

▲岡延年之舞傳承,也面臨地方學裡招募不足的問題。


  看完地方的活力祭典,回過頭來要談談一個鄉下地方的遊佐町農協(農業合作社),是如何與東京大城市的生活俱樂部生協(消費合作社)產生關係,並展開超過四十多年的合作。


突圍,一部開往東京的載米卡車


  1965年,生活俱樂部生協從牛奶共同購買運動出發。最初的牛奶共同購買團體,還有個名字叫:「世田谷生活俱樂部」。在共購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事件,讓發起人岩根邦雄和夥伴開始認真思考「牛奶究竟是什麼?」「便宜就沒好貨嗎?」「加工牛乳真的比較營養,還是華而不實呢?」這一場深刻的牛奶共同購買,在不斷思辨反省和行動修正之下,他們發現資本主義運作大量生產、製造「商品」的方式,存在諸多的問題和矛盾;而且消費者基本的「需要」和資本家創造出的「想要」,是必需釐清。生活俱樂部生協進而確立追求「使用價值」,捨棄「交換價值」的基調。

  生活俱樂部起步階段,是日本還處在「配給米」的年代。因應戰爭和戰後的物資控管,1942年東條內閣頒布了「食糧管理法」;這是影響日本稻米生產和流通的關鍵因素。這段期間,日本人民是憑著國家發給的「米榖通帳」,每月到米行購買配額的米。為滿足國內的糧食需求,日本政府一方面進口稻米,一方面也鼓勵農民擴大栽種、增加產量,並由國家統一收購。

  但1960年美日簽訂安保條約,日本納入美國保護傘下,不得不接受美國龐大的農產輸出。於是日本政府將農業重心轉到畜產上,以符合美國大量出口榖物飼料、擴增國際市場的目標。迎合美國政府的代價,是犧牲日本農民。1969年日本政府提出「減反政策」,以農民廢耕即可領補助為誘因,就是為了要削減水稻栽種。從鼓勵增產到獎助廢耕,對這種形同消滅農民的政策,很多農民是無法諒解的。

  不甘心被迫放棄的農民起身行動。1970年底,一位來自山形縣新余目農協的年輕米農國井清一,載了一卡車兩噸的白米來東京。因為當時還是米糧管制時代,為了避人耳目還在白米上蓋滿白蘿蔔。國井清一原本還自信滿滿,因為他想把日本最好吃的山形縣庄內米載來東京直接販售,城市的主婦肯定會買單。沒想到賣了好幾天,兩噸的米還是賣不完。既然不敢把剩下的米載回去,只好到處找人介紹。轉輾之際剛好遇到岩根邦雄夫婦。岩根太太是來自山形縣,故決定幫這位家鄉的年輕人。兩噸的米在生活俱樂部社員的共購下迅速賣完。

  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生活俱樂部和山形縣的稻米有了初次交會。不過後來新余目農協不太相信剛起步的生活俱樂部之付款能力,並沒有繼續合作。但透過友人介紹,岩根先生認識了同屬山形縣的遊佐町農協。遊佐町農協池田理事長和岩根先生理念一志,都想以「產地直銷」方式為日本米農尋找出路。可是消費合作社不能直接向農業合作社購買稻米,這樣的「合作想法」在當時是「非法交易」;一旦被查獲就是犯法。生活俱樂部生協決定挑戰惡法,於是在1972年向東京都政府提出陳情案,希望開放消費合作社申請米糧零售商的限制。剛好日本政府也有意放寬,這歷時二十多年的米糧配給才告結束。生活俱樂部終於取得米糧零售牌照,但又經過一番努力才取得遊佐生產的米,也成為全日本第一個「產地指定方式」的實例(註1)。

  因為有這一段不易的開發歷史,山形縣的遊佐米仍佔生活俱樂部生協稻米共購總量的六成,也是生協刊物、文宣品和網站常標榜的重要品項。更重要的是遊佐町和生活俱樂部,也發展出更緊密的互動和協力。


提攜,遊佐町與生活俱樂部的協力


  原遊佐町農協,後來經合併目前已改名為JA庄內綠。當地農家有1200多戶,其中500戶是生活俱樂部的生產者。生活俱樂部的稻米共購,從最初的3000俵,目前已來到10萬俵(1俵是60公斤)。而供應給生活俱樂部的農產,從稻米慢慢擴增到飼料用米、加工用米、大豆、油菜子和蔬菜等。透過減農藥栽培,強化環保永續型農業的實踐,由生產和消費兩端攜手全面守護食物的基地。


▲油菜子目前也是遊佐提高糧食自給的推廣作物。

▲油菜子目前也是遊佐提高糧食自給的推廣作物。

▲為提升糧食自給率,庄內綠農協也推廣大豆栽種。

▲為提升糧食自給率,庄內綠農協也推廣大豆栽種。


  生產和消費兩端的協力強化,有時是因危機事件而更加肯認彼此提攜的必要。1972年,遊佐町農協和生活俱樂部生協雙方簽下產地直營的合作協議「…在乾淨的自然環境中,生產良質的米和蔬菜…。」1974年,來自東京的社員首次拜訪稻米產地。這個稱為「庄內交流會」的活動,日後也成為雙方例行的年度活動。(2013年,生活俱樂部還舉辦「庄內交流會40周年記念集會」,由此不難看出雙方長久的夥伴關係。)1975年遊佐町農協的婦女部成員拜訪東京,正值生活俱樂部大力倡議「驅逐合成洗劑運動」。這批婦人回到遊佐也發起肥皂運動,呼籲停用合成洗劑。至今遊佐町仍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使用肥皂。

  1988年,遊佐町月光川畔出現一家鋁再生工廠。工廠剛好座落在月光川取水口上游,這讓出產以乾淨米為榮的農友非常憂心。在蓋廠之初,町長和企業主就不斷溝通,希望勸退企業主的建廠念頭。企業主不願搬遷,最後是和工廠訂下比國家公害防治還嚴格的作業準則。

  工廠真正運作之後,實際的噪音、粉塵、刺激臭味,以及工廠殘灰等問題一一浮現。即便工廠也改善設備,依然無法符合與居民簽訂的作業標準。1989年,遊佐町農協發起簽名運動,蒐集七千多人的簽名(當時遊佐町居民約二萬人),要求町公所促使工廠遷離。最後遊佐町是以五千三百萬日幣,買下鋁工廠的土地和建物。

  在這遷廠購地案之後,為杜絕類似事件再度發生,1990年町議會全數通過「維護月光川清流基本條例」。條例中明白揭示,保護月光川是世世代代町民的義務,並包括對月光川的放流水規定。當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得知遊佐町為維護水源、打算購地以促遷廠時,社員也紛紛響應,共募得一千六百多萬日幣。這筆錢後來由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捐給遊佐町,作為維護月光川清流之基金(註2)。

  在共同經歷了一些事件、在更多互信的基礎下,遊佐町和都市消費端,也努力開展更多合作協力的機制。1992年,生活俱樂部和「遊YOU米」生產農家組成「共同開發米部會」。共同開發米部會,是由遊佐農友、生活俱樂部社員、生活俱樂部代表,及農業專家共同組成。共同開發米,是依照生活俱樂部的十項原則(註3)作為生產基礎。一年在產地召開三次會議,運作方式是由生產者向社員提案,公開生產方法等資訊(農藥、肥料、輻射污染)。社員透過學習相關知識、並參與討論,共同決定品種、決定價格。農友邀請生活俱樂部的社員來鄉下產地參訪,共同開發米部會的農友,則三人一小組到城市的生活俱樂部生協據點和社員交流。


▲遊YOU米。

▲遊YOU米。


  佐藤先生時常到東京、千葉、埼玉、神奈川分享。在不同地區交流會的場合,有社員是第一次吃到「遊YOU米」,也有是持續購買者。農友藉機鼓勵新進社員登錄年間預購。佐藤先生表示,預購最大的好處是,農友的米出的去,社員一定買得到米;生產者可以安心生產。不過311地震之後,出現買不到米的狀況。所以生活俱樂部也進行年間的登錄,有50%的社員參加預購。此外,山形縣也會有颱風。若遇颱風無法達到產量,有些未達標準的米,社員仍會願意使用。這也讓共同開發米部會的農友感到窩心。

  種米農家吃其他產區的米,這對日本農友來說是前所未聞。遊佐農友的另一則故事,則充分展現米農挺米農的精神。2011年,生活俱樂部的稻米產地之一木縣的黑磯米,不但產量較前年減少,也因鄰近福島,以致生活俱樂部社員購買意願下降。即便生活俱樂部公告的輻射量是未檢出,黑磯米還是滯銷。那一年,遊佐因為受颱風影響,無法供應生活俱樂部足量的米,於是決定將原本農家預留自家食用的米也供貨給生活俱樂部。就在那時候,共同開發米部會得知木縣的黑磯米滯銷,於是決定買入黑磯米。當時有農友說:「如果收穫的稻米真的有問題,滯銷是很自然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卻賣不出去。這不管是發生在遊佐、還是黑磯,都是一樣讓人煩惱的事。」因遊佐農家的這份同理心,不僅解決家中食用米的問題,也化解黑磯米賣不出去的困境(註4)。


推進,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


  山形縣豐富的農產,成為生活俱樂部重要的糧食基地。在生活俱樂部的引介下,區內許多生產者也展開橫向連結;例如:庄內綠農協和平田牧場的飼料米合作。為實踐提升糧食自給率的目標,庄內綠農協2004年加入生活俱樂部生協的飼料用米計畫—「連結遊佐町.消費者.生產者的食復興計畫—以飼料米拯救日本的餐桌」;由庄內綠的農友栽種的飼料米,供平田牧場的豬隻食用,以降低進口大豆和玉米的飼料需求量。

▲平田牧場的豬是吃米長大的喲!

▲平田牧場的豬是吃米長大的喲!

▲平田牧場出品的炸豬排是遊佐的人氣產品。

▲平田牧場出品的炸豬排是遊佐的人氣產品。

▲平田牧場直營的販賣供應加式肉品加工,排除不必要的添加,提供安全健康的在地產品。

▲平田牧場直營的販賣供應加式肉品加工,排除不必要的添加,提供安全健康的在地產品。


  日本的飼料用米計畫,是從遊佐7公頃的稻田率先開始。2011年全日本的飼料用米耕作面積,已來到33,900公頃;而遊佐町也成為全日本飼料米的栽種示範區。飼料用米可供餵雞、豬和牛,稻桿就直接攪碎再灑回稻田,而平田牧場產生的畜肥也會回到庄內的農地。透過農畜合作,維持水田、保護水源、更養護地力,打造一個循環農業的連結。


(▲圖片出處:http://s-osaka.coop/modules/bulletin1/index.php?page=article&storyid=490)

(▲圖片出處:http://s-osaka.coop/modules/bulletin1/index.php?page=article&storyid=490)


  遊佐的米,除了延伸為飼料用米之用,遊佐的優質好米,當然也是釀酒不可缺的主角。地區內的杉勇酒造和共同開發米部會也密切合作。杉勇釀造各式清酒所需的米,是由共同開發米部會的農友特別栽種。至於酒的另一主角—好水,則是來自島海山積雪溶化的地下水;酒造廠所在的下方即有融雪的水脈。每年底,稻作收割之後才是釀酒的時節;有些勞動力就是來自收割後農閒的農夫。因為是小型的酒造廠,杉勇一年的產量約500石,生產的清酒、味霖部份供給生活俱樂部生協,部份就在地方通路直接銷售。農友也是杉勇酒造的愛用者,幾次來台灣,除了帶自家栽種的「遊YOU米」之外,杉勇清酒也是必備的參訪贈禮。


▲杉勇酒造釀的水是來自鳥海山的積雪。

▲杉勇酒造釀的水是來自鳥海山的積雪。


  為了進一步落實循環農業,庄內綠農協也積極思考提高能源自給的方案。分別從活用天然能源(太陽能發電、小型水力發電、風力發電),並致力提高肥料自給力,田間拖拉機使用的燃料也開始運用油菜子油,而且使完畢的油菜子又可再還原到遊佐農地。

  2010年,庄內綠農協利用「農山漁村活化計畫補助金」完成了遊佐中央榖倉乾燥儲存設施。運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屋頂安裝了896片的光電板、面績約1100平方公尺、系統容量是160千瓦;還有每年156000千瓦的發電能力。來自太陽能的發電量,就用在稻榖和大豆的烘乾。廠區內的設備動力、照明和空調電力,均是來自太陽能發電系統。有時用不完的電力,還可賣給商業電力公司;或是不足的電力也會從商用電力來補充。這項計畫總經共計14多億日元,其中7億多來自國庫補助金,另外7億就是地方農協自行籌款。


▲遊佐中央榖倉運用太陽陽發電系統來烘乾稻米和大豆。

▲遊佐中央榖倉運用太陽陽發電系統來烘乾稻米和大豆。


  遊佐中央榖倉,還導入全日本首創的「常溫定濕乾燥法」(DAG,Dry Air Generater)。稻榖乾燥的方法有很多種。傳統的日曬,是大家所熟悉的。隨著機械化和處理的量愈來愈大,在遊佐也使用火力吹送熱風,以乾燥稻榖;或是使用預先乾燥過的 「乾稻殼」,與採收後的「濕稻榖」混合來達到乾燥效果。

  而「常溫定濕乾燥法」,是以經過除濕和外界相同溫度的空氣,使用較長時間,讓稻榖自然乾燥至預設濕度的乾燥方式。因為是緩慢地進行乾燥,可以不破壞稻榖的自然風味,並引出稻米原有的特色。此外,「常溫定濕乾燥法」不用火力,不排放二氧化碳,是一符合友善環境的榖倉(註5)。這般頗具規模的計畫,在兩年內即建造設置完成。不禁讚嘆日本農協,真的是以高視野帶領地方農民一起進步。


▲小野寺先生自行育苗。

▲小野寺先生自行育苗。


這輩子一定要結交農夫朋友


  曾在臉書看到農友小野寺先生在兒子的婚禮上,擺上自己栽種的啟翁櫻,一大束佔滿桌面的啟翁櫻,成為賓客帶回家的好禮物。問他:「日本婚禮宴客桌上都會插櫻花嗎?」農友笑笑說:「這是我的想法啦。因為是自家的產品,很想和大家分享啟翁櫻的美。」其實不僅如此,小野寺還利用修剪下的櫻花樹枝燻烤鮭魚、雞肉等,想蓋麵包窯來烘烤櫻花木批薩,甚至還想蓋間樹屋。小野寺說:「樹屋是男人的浪漫,卻是太太的惡夢。」我笑說:「是因為和太太吵架時,有避難所了嗎?」大家相視而笑。

  自從採訪報導農食相關議題後,常向身邊友人如此推薦:「這輩子一定要結交一位農夫朋友」。和農友接觸互動,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喔~原來如此」的體悟;而且看事情、理解世界的視角也變得不太一樣。因為認識了遊佐農友,巧遇那場春耕前的祭典,登上中央榖倉瞭望庄內平原,領略到循環農業如何在地方點線面慢慢串起,終於目睹農友口中綺麗多變的鳥海山,並了解農友何以醉心於她的美和那股自信的地方感。謝謝遊佐的農友,還有同行得不斷翻譯的W君,讓自己經歷一場「以稻貫之」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


▲參訪庄內綠中央榖倉,台日夥伴合影。

▲參訪庄內綠中央榖倉,台日夥伴合影。



註1: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農協合作歷程,參見賴青松《從廚房看天下》之〈產地銷的先鋒—遊佐米〉P234~241

註2:遊佐月光川的守護行動,參見翁秀綾〈月光川的故事〉刊於《消費者報導》1991.11

註3:生活俱樂部「安全.健康.環境」的十項原則

   原則一:追求消費物品的安全性

   原則二:提高糧食的自給力

   原則三:降低有害物質的使用和釋出

   原則四:以可持續利用的方式使用可再生的天然資源

   原則五:減少廢棄及重複利用

   原則六:減少能源消耗

   原則七:降低潛在危險

   原則八:資訊揭示

   原則九:自主管理與監察

   原則十:公眾的參與

註4:延伸閱讀〈前進,進一步減少農藥—巡訪生活俱樂部稻米產地〉文/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譯者/溫慧雯。https://www.hucc-coop.tw/13169

註5:遊佐中央榖倉參考 http://www.shonai-nippo.co.jp/cgi/ad/day.cgi?p=2010:09:03:3611


▲鳥海山和庄內水田一隅。

▲鳥海山和庄內水田一隅。



25會員
121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