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你想做的事,可能會後悔一輩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言-我如何變成插畫家

大家好,我是黏黏屋Clay House的作者,從2021年開始創作,很感謝大家支持我畫的每隻角色。


很多人可能以為,插畫家這條路都是設計領域的人在發展的,但我完全不是設計相關的,能走到今天很感謝許多粉絲的支持,在這裡我也嘗試寫作分享創作歷程和一點心法。


讓我想認真創作的契機是曾經遇到一位推廣閱讀的人,他的背景是設計領域,偶然和對方說些自己有在創作的事,對方的回應是「不是設計系畢業在相關領域不會成功」,這句話回想起來挺氣憤的,原因是憑什麼一個人的人生成敗是由對方決定,也有很多插畫家本身也不是相關科系畢業,他們的作品卻受到大家喜愛,而且我要因為「不會成功」就放棄我想做的事嗎?


我認為創作是每個人的權利,不應該說非設計系不會成功就放棄學習,換句話說如果你想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卻被說不是該領域不會成功,難道你就要放棄你的夢想或是改變你的機會嗎?


我從2021年持續創作到現在,從畫畫新手至Instagram 粉專破萬的插畫家,如果我放棄的話,就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成為一位插畫家。

或許在螢幕前的讀者也想改變自己,卻不知道如何做,請試著先踏出第一步,會發現新的世界。


創作進步的三個方法

或許想創作的你認為自己沒天賦,遲遲未跨出第一步,我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沒有哪項技能特別突出。持續創作到現在的經驗來說,我分享三個進步的方法。


增加創作靈感

要有好的輸出(作品)就要先有輸入(參考),這裡不是要討論抄襲、描圖,是經由觀察好的作品是如何呈現,當有個插畫在眾多圖中吸引你的注意,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為什麼它吸引我?和其他插畫有什麼不同?自己的插畫缺少什麼,為什麼不好看?這樣做可以在你創作時有更多想法。


經由長期輸入和輸出後,或許能練出個人特色,在培養過程不一定要迎合觀眾,不可能讓每個觀眾都喜歡你的作品,也不需要一味迎合市場喜好,不然就失去個人特色,也失去競爭力。


觀察以往作品

長期創作下來,每張貼文的互動率都不一樣,高讚數的作品可以提供參考,當成研究市場愛好的指標改善畫風;另一種貼文是低互動率,第一眼看起來沒有到特別糟,卻沒受到演算法關注的類型,這類也可以納入改善。


我經常在畫完一張圖的當下覺得「這張看起來很不錯」,但時間久了再回來看這張圖會覺得「我到底在畫什麼」,經由這樣的模式審視作品,比較能看出需要改善的問題在哪,再經由不斷的改進日後的作品會更好。


持續創作

我們總是以為,堅持就是用意志力,想要養成習慣必須每天做,只要跨出第一步,為自己設定簡單的目標。


為了培養創作習慣,我給自己設定每天畫一張圖就算是只有草稿也好,即使每天前進一點,未來也會有大大的改變。


想要培養習慣我推薦的書有《原子習慣》、《彈性習慣》,我在前期創作幾乎沒什麼動力,大概一週的2~3天才有打開軟體畫圖,在接觸這兩本書後才有慢慢培養每天創作的習慣。


《彈性習慣》提到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調整步調,有時候特別忙碌的日子,我會降低當天的目標,在培養習慣的過程比較有動力。


創立粉專前的思考

以前我在新的一年,規劃了很多事,而完成的有多少?實際在執行的有多少?在螢幕前的你或許已經知道答案了。


我正要創建粉專前思考很多,覺得準備充足了才能跨出第一步,但我發現改變自己的機會只會越來越遠。


一開始對自己要求太高,認為先培養畫技之後再建立粉專,但實際上每天都沒拿起筆練習,所以我告訴自己不要當一個「完美」的人。


創立帳號後多少會有些粉絲的回饋,這是逐漸讓我培養起習慣的原因之一,從過程理解到我總是想的太多,反而實際做才知道如何改善畫技。


後記:成功不應該由他人定義

大部分的人認為成功要有好的高薪工作,但這套法則可能不適用在每個人身上。比起追求高薪高工時的生活,我反而想花時間陪伴想陪伴的人。


在經營插畫這條路上,我也思考成功的意義,但發現創作並從中幫助他人,對我來說比較快樂,也能從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


經營插畫粉專的過程,我的作品與許多粉絲連結,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挖掘個人價值,或許在他人眼裡成功的一丁點都沾不上,但對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如果喜歡這篇文,拍手給與作者動力,讓作者持續創作下去

歡迎參觀我的作品



3會員
3內容數
極簡小畫家的寫作空間 分享寫作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