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Build》:iPod 之父 Tony Fadell 與他的產品開發血淚談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Hi 我是 VK~

這期來介紹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除了介紹 Tony Fadell 是誰?他職涯歷程如何影響他在往後的產品開發?以及,他對於打造產品的想像與經驗?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Tony Fadell 的書《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雖然不是新書(2022 年出版),但為什麼決定這期來談他和他的書呢?

《Build》推出後的沒多久,我大概就陸續看完。有些篇章像是如何經營團隊、成為執行長等,距離我實在有點遠就先跳過,但在其他不論是個人成長、職涯發展、打造產品等章節,帶給我蠻多啟發,也想找個時間聊這本書。

剛好最近繁中版出了,想說是個很好的時機來介紹這本書。除了已經看完書私心想談的原因,當然作者 Tony Fadell 也很重要。他不僅過去曾是 Apple 在研發設計 iPod、iPhone 的重要成員外,有 「iPod 之父」的稱號。後來,他離開 Apple 後成立專作智慧恆溫器的 Nest Labs,最終以 32 億美元賣給了 Google。現在他是創投 Future Shape 的負責人。

raw-image

懶得回答類似問題,乾脆寫本書

Fadell 在工程師、設計師、創業者等多種身分中,有多年深厚經驗。這讓他成為許多新創創辦人的導師(Mentor)。但這件事讓他蠻困擾的,他一天到晚需要回答很多重複的問題,多數跟創業相關。像是,該不該辭職?如何規劃職涯?如何思考設計方面的問題?如何應對失敗?該什麼時候開始創業?該如何創業?等。

再者,過去幫助他在職涯發展、創業路上成功的導師們都離世。他從過去的 Mentee,到現在成為別人的 Mentor,為了更有效率解決重複問題,他決定寫一本像是提供各種創業、職涯建議的紙上導師/百科全書。

《Build》和其他創業商管書很不同的是,它更像是 Tony Fadell 的半自傳。書中提到的方法和建議,全都圍繞在 Tony Fadell 的職涯經驗、犯過哪些錯、從中學到什麼。

此外,他花了更多的篇幅在談如何打造一款偉大的產品,不僅是特定技術的產品,可以是更廣泛你創造出的任何事物(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從中,可以窺見他在開發 iPod、iPhone 前遇到的困難,最終這些如何成為他的養分,到後來開發出讓人喜愛的產品。

這期電子報中會介紹:

  • 他在 General Magic、飛利浦的職涯,犯了哪些錯?從中學到什麼?
  • 過往職涯如何奠定 Fadell 在往後開發 iPod、iPhone 上?
  • 推出顛覆性的產品還不夠,Nest Labs 還做了哪些創新?
  • Fadell 打造產品的三階段理論,不同階段分別要避免犯哪些錯?專注在哪些事?
  • 產品不僅僅是產品,還要注重些什麼?

General Magic:失敗卻影響深遠的經歷

在你 20 多歲的大部分時間裡,你的選擇都行不通,你加入或創辦的公司也很有可能以失敗告終。 在步入成年的早期階段,你要習慣於看著自己的夢想灰飛煙滅,然後你要從中收穫盡可能更多的經驗和教訓。實踐,失敗,學習,其他的自然會跟著到來。

這是 Tony Fadell 在書中提到的一段話,不僅影響我很深,更是他早期職涯的註解。在進入 Apple 之前,他先後加入了通用魔術(General Magic)、飛利浦、自行創業等。

這裡想要花多點篇幅來談一下通用魔術這家公司,還有它對 Fadell 的影響。這段經歷雖然失敗,卻為他在往後開發產品避免踩了更多坑。General Magic 也是集結各路好手,如同 mafia 的存在。離開的人都創造了重要的成就,像是 Pierre Omidyar 成立 ebay、Andrew Rubin 建立 Android 作業系統等。

1990 年成立的 General Magic 是從 Apple 分拆出來的公司,原先他們想在 Apple 內部開發 Pocket Crystal(如下圖)。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台「沒有網路版本的 iPhone」,在當時的想像這是一台觸控式的移動電腦,在未來可以撥打電話、玩遊戲、看電影和購買機票等。

但 Apple 的管理層對 Pocket Crystal 不感興趣,自然也拿不到資源,後來,他們向時任執行長 John Sculley(這時賈伯斯被趕走了)提議分拆成另家獨立的公司:General Magic。

General Magic 對 Pocket Crystal 的想像

General Magic 對 Pocket Crystal 的想像

這也解釋為什麼 General Magic 聚集許多 Apple 早期重要成員。像是,共同創辦人 Andy Hertzfeld、Bill Atkinson 和 Marc Porat 都曾是麥金塔開發團隊關鍵成員。他們在網路還不普及的時候,就有想做一台 iPhone 的願景。

但可惜的是他們做得太早,到了 2002 年後就停止營運。雖然最終是失敗卻也留下許多重要且大眾熟悉的創新,像是觸控螢幕運算、USB、雲端,甚至是表情符號等。

可以想見 General Magic 的員工,多數都來自 Apple 開發麥金塔、Lisa 等早期成員,但大學剛畢業的 Fadell 又是如何在 1991 年加入,並成為第 29 號員工?

Fadell 在學生時代有幾次創和電腦相關的公司,也一直是一本停刊很久的雜誌《MacWEEK》的忠實讀者,他在雜誌中看到 General Magic 要成立的消息。他相信 General Magic 會研發出世上最有影響力的設備,而且這裡聚集許多他崇拜的偶像們,他積極表現想加入的企圖心。後來,他以診斷軟體工程師的身分加入。

原先預計在 Fadell 加入的 9 個月後,要推出 General Magic 的第一款產品 Pocket Crystal,但之中他們面臨了一連串的作業系統、技術開發難題。當他們想要不斷為產品增加功能,但當用戶點擊螢幕時,整個介面就會卡住。問題清單越來越長,產品推出的時程也不斷地延後,從本來的六個月,變成了 2 年。

General Magic 時期的 Fadell

General Magic 時期的 Fadell

General Magic 並不生產硬體,而是開發 Magic Cap 作業系統、Telescript 技術。他們後來和 Sony、Motorola 等公司合作,由他們製造基於 Magic Cap 的裝置:「Sony 的 Magic Link 」。

Magic Link 集結電子郵件、傳真、電話、線上服務等通訊功能。這符合 General Magic 對於個人通訊裝置的願景:人人手上都有一台小電腦,但可惜這產品做得太早,最終賣給員工的家人朋友 Magic Link,也只賣出了3-4000 台。

對 Fadell 來說,他覺得這一切都是他的錯。這四年來幾乎沒日沒夜地參與 Magic Link 的開發細節,像是晶片、硬體、軟體架構和設計,但最終產品銷量卻很差。

如果說 Fadell 從 Magic Link 的失敗學到最重要的事:

  • 必須要非常了解目標客戶、這些人真正想要什麼: Magic Link 不單只是開發太早,在產品定位也出現問題。他們本來預期會將產品賣給「普通藍領」,但實際上專注在商務人士是更精準的,像是這群人更早在使用電子郵件、數位行事曆等。
  • 使用現有的軟體和硬體,但是要簡化,簡化,再簡化。

雖然 Fadell 提出轉向商務人士客群的建議,但最終並沒有被採用,他選擇離開了聚集許多他崇拜偶像的 General Magic。

基於 General Magic 旗下技術 Magic Cap 的裝置:「Sony 的 Magic Link 」

基於 General Magic 旗下技術 Magic Cap 的裝置:「Sony 的 Magic Link 」

飛利浦:延續 General Magic 願景、看見音樂設備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網路正在起飛,理想上抓住這波浪潮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但 Fadell 不這樣認為,他說「General Magic 創造令人難以置信的技術,但卻沒能創造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產品。 我覺得我能。」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8818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VK科技閱讀時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9.7K會員
38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