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是為了創造新市場還是把市場做小?

2018/10/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綁架的營運成本
本以為在電商平台賣東西可以減少成本支出,把多出的資金用來創造新市場,卻沒想到,商品賣出後,竟要將收到的貨款放在平台中一段時間才能拿回!除此之外,還會時不時增加想不到的成本支出,讓原本賺錢的生意變成賠錢的生意,究竟電商是賣家還是我是賣家?---電子商務平台策略聯盟

被綁架的營運成本

對於任何商家來說,現金流絕對是營運成長最重要的元素,就好像餐廳空位一般,位置一但坐滿,就無法讓新來的客人入坐,因此,現金轉換率每每考驗所有公司最高主管。
先不說平台上架成本,光是進貨就占了店內三分之一的位置,此時,商家只能用剩下三分之二資源讓營運成長;雖說,好的電商平台確實出貨較快,但從客戶下訂開始到收到貨款,至少都要 45 天時間,也就是說,賣的越多,營運成長所須的現金流就越少,許多商家為此吃盡苦頭 ( 難以想像貨款壓半年的景象 ),真可謂是蠟燭兩頭燒。

未知的成本

由於電商競爭激烈,大多數的商品在網路上銷售反而變的沒有任何競爭力,而電商平台本身並非銷售商家 ( 沒有進貨成本壓力 ),自然使用最簡單的行銷方式:壓價;這也造成了惡性循環,讓毛利越來越差。
更有甚者,有些電商平台因行銷活動,讓商家付出額外的未知成本,經常莫名付出強制性行銷費用,造成原本銷售毛利已經很低的商品,進而變成賣一件賠一件的奇特窘況。

軟體是設計來讓收入變的更好

網站本身就是軟體,軟體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收入更好,而不是零和遊戲,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這並不是商務平台存在的理由。
原來問題出在規則設計,好的規則會讓市場遞增,使商家有足夠的成長空間,相反,不好的規則,自然會讓市場不增反減。

讓電商平台站在商家的立場

若要讓電商平台多站在商家的立場思考,而後制定出對所有人都有利的規則,最好的方法就是平台本身就屬於社企型公司,而商家也要從供應商角色,轉變為會員角色,與購買者相同,成為平台會員經濟中的一部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創翼
創翼
虛實商業創意點子、規劃、策略、應用、執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