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移居

#鄉村移居含有「鄉村移居」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里山精神:臺灣林業的發展與日本西粟倉村的案例本文章介紹了臺灣的林業歷史、日本的里山概念,以及以西粟倉村為案例的森林經營新模式。透過充分發掘當地資源,西粟倉村成功打造了一個理想經濟圈,實現了林業的復甦和村落振興。文章深入探討了裡山與生態多樣性的關係,以及西粟倉村的森林管理計畫和地方振興企劃,作為永續經營的新模式值得市場關注。
Thumbnail
2024-05-09
12
結廬山水夢—抱雲齋山居四週年心靜為尋找創作空間來到東勢,開啟了與山林的連結。四年間,在這片山水間漫步,與自然共舞,感受雲霧和生態的變化。把感受轉化為詩與畫,並在當地咖啡店展出,與鄉親共享這份山居之美。這是一段尋找創意與自我實現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體驗。在這裡,每一個善念都可能引發無限的可能。
Thumbnail
日本鄉村生活全接觸!帶你一探Sharehouse的生活與互利共生體驗分享在日本鄉村的Sharehouse體驗以及 ECO 民家生活方式,探討Sharehouse住戶與當地村民之間的互利共生的共融關係。面對沒有瓦斯、也無熱水ECO 民家,是如何將Sharehouse住戶與當地村民聚集在一起的呢?又是如何為當地社區帶來新活力呢?讓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日本鄉村體驗記吧!
Thumbnail
2024-03-16
8
日本鄉下打工趣之地方創生體驗記這是一篇剛來到日本不久的留學生之日本的鄉下體驗記。 推薦給在日華人、想了解日本鄉下的人以及對地方創生有興趣的人。 本文想和大家介紹的是ふるさとワーキングホリデー(地方創生打工度假)的申請方式、以及分享個人的打工度假體驗記。
Thumbnail
2024-01-25
7
【蔬菜筆記第十一章】彈性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Thumbnail
2022-09-03
2
【蔬菜筆記第十章】蔬食計畫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Thumbnail
2022-09-03
1
【蔬菜筆記第八章】茭白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Thumbnail
2022-09-03
2
【蔬菜筆記第七章】借力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Thumbnail
2022-08-19
8
【蔬菜筆記第六章】絕活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Thumbnail
2022-08-06
7
【蔬菜筆記第五章】蓮藕一斤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Thumbnail
2022-08-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