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罄

傅元罄

68 位追蹤者
台灣客。想要開始寫作是讀了林文義的〈光影迷離〉(《遺事八帖》)和李敏勇的《心的奏鳴曲》,深受啟發。喜歡讀的內容是:散文、小說、動畫、哲學。  P.S.可愛狗狗的頭像來自Unsplash,由Andrew S提供,特此致謝
65會員
132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由新到舊
「直觀」在證明中有地位嗎?:讀《機運之謎:數學家Mark Kac的自傳》我借用Kac一句精彩簡潔的話,來作為本文結論:「在數學中,邏輯是一種牢固的制約,只能提供『不可避免性』的結論,但是『驚奇』的要素必須來自邏輯的外部,透過想像力與洞察得到。」
2024-05-27
7
思考?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2024-05-14
7
脆弱:仿《深河》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2024-04-08
4
「多音交響」風格與創作:論鍾肇政《怒濤》之語言觀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2024-02-27
5
在佛洛伊德之後談「更好的生活方式」:讀《兩種上帝:我們該信什麼,該怎麼活?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文學家路易斯的終極辯論》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Thumbnail
2024-02-11
6
結束,也是開端一年又過去了。我們用豐盛的食物、簡單的筵席和延續的期待,來開始新的一年。
Thumbnail
2024-02-11
6
閱讀不是完結,而是觸動的起點:讀《賣書成癡的真心告白》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
Thumbnail
2024-01-22
9
學院與社會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Thumbnail
2024-01-15
5
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和諧」?:讀《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結合「哲學」與「自然科學」兩種思考方式,應當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更持平的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以及增進我們對個別現象的瞭解。
Thumbnail
2023-10-02
12
小說、思想與社會的共振:讀《文化與帝國主義》薩依德的《文化與帝國主義》,是一本細膩的蒐集、解讀許多資料的著作,對於「文化」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從十八世紀「小說興起」時代持續到現代的「帝國主義」的構造,帶來了非常豐富的啟發。
Thumbnail
2023-09-25
8
病中雜感原來,畢業之前在大學裡面忙著讀嚴肅的、須要專注理解的書籍的我,也在依賴這樣的忙碌,來調節自己的生活。一旦離開了那樣的生活和環境,我的疲憊很快就反噬了我。
Thumbnail
2023-09-02
6
我們如何在戰火中去愛:讀陳千武的《獵女犯》在對立與戰爭的局勢中,也有憐憫、共情、和愛的可能嗎?
Thumbnail
2023-08-14
7
唐君毅對儒家人性論的開拓——以「惡」的問題為探究核心.謝誌謝誌
Thumbnail
2023-07-31
6
畢業謝謝。
Thumbnail
2023-07-18
8
在威權統治下追尋自由:讀黃克武的《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透過理解這些「胡適在台灣」的內容,我們或許更能夠了解到:在一個噤聲的時代,有理念的人、對現況看不下去的人,可以怎麼合理的、更好的發揮他的影響力;但又試圖不為自己和他人招來政治上的災難?
Thumbnail
2023-07-03
9
理性、感性、與豐富的現實: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下)道德不只是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做什麼」的命令而已;道德是我們願意承認:在世界中的事物有一個豐富的層面,即使這些事物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無法讓我們藉之達成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並且可能是值得我們去追求、保護的。
Thumbnail
2023-06-12
5
理性、感性、與豐富的現實: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精神世界》(上)「現實是無限豐富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生命的複雜性,人的複雜性,因此我們在探討人生的時候,不應該只重視理性的成份,還必須重視意志的成份;在意識及認知的世界之外,還有下意識的世界,在可知的世界之外,還有不可知的世界。」
Thumbnail
2023-06-05
6
神秘、落後的「我們」?西方的東方:讀薩依德的《東方主義》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東方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
Thumbnail
2023-05-29
7
從傾聽到自由:讀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存在之道》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他願意傾聽,沒有批評,沒有挑剔,沒有利用。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我們便能夠在一次次的訴說中,愈來愈完整的傳達自己,也藉此反過來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2023-05-08
8
痕跡我走回來,轉過身 倚靠著你歇息。 未曾跟你說過什麼。
Thumbnail
2023-05-01
7
花朵飄落,扎根大地:讀《閃亮歲月:當代華文老年書寫文選》在這本《閃亮歲月》裡,我們會讀到「老年」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具體的「老人」,怎麼回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作為一個「人」的方式去理解他;正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其他人理解自己一樣。
Thumbnail
2023-04-10
8
串流音樂與「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讀《聲入Spotify》讀《聲入Spotify》這本書時,透過Spotify這個案例,我特別想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也就是串流平台盡可能的提供免費服務給顧客,再吸引顧客付費購買額外功能的營利方式。第二個則是公司和創作者之間可能產生的爭議。
Thumbnail
2023-04-03
23
成功是我應得的嗎,或失敗是我的問題嗎?:讀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成功的反思》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不論是成功者或是失敗者,最終都成為了輸家。
Thumbnail
2023-03-27
7
變化與常在:持續前進好久沒有放下一切事務,走近樹叢和湖邊,走進它們不須要思考和掛慮、就能憑藉著蓬勃的動力堅韌生存、欣欣向榮的世界,呼吸這個世界的空氣。
Thumbnail
2023-03-20
11
真相與和平之路:讀《心靈的棲地:愛德華.薩依德傳》「我們正在談的是人。我們談的並不是抽象的東西。 」
Thumbnail
2023-03-13
12
在道路上等待:談「焦躁」須要保持耐心。因為人不能總是往前走,不能總是耗盡力氣的追求目標,卻在等待目標實現的過程和焦躁中,熊熊燃燒。
Thumbnail
2023-03-06
7
和過往聯繫在一起的自由之路:讀《怒濤》中的二二八有人說,只有「遺忘」,才能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建立新的未來;但我說:只有傾聽、耐心、和誠懇,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同時也是延續自過往的未來。
Thumbnail
2023-02-27
9
「過去」,還與我們有關嗎?能告訴我們什麼?:讀《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Thumbnail
2023-02-20
8
短暫的愛而當我喜歡一個人,而不只是把她當成朋友的時候,我比較願意忍受她的缺點,走的更近。近到能夠讓我更喜歡她。
Thumbnail
2023-02-13
4
即使你都忘記了,我也會記得:讀《神父住海邊:裴德與AMIS的故事》我們可能會損失一部分、某些部分;但我們或許能透過還記得的部分、還在生活中的部分,藉著文字的輔助,再一次的把它想起來。文字不必是一個結果,也可以是一個開端、一個過程,幫助我們找回過去的東西,和思想新的東西。
Thumbnail
2023-02-06
8
你在找什麼?:談「閱讀」「閱讀」不是把自己帶離這個世界,而是把某些還未理解的事物,帶入自己的視界。
Thumbnail
2023-01-30
17
時間:寫給一年的開端我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經歷,和自己與周遭其他人、生命、物質的一切聯繫,來部分的領略時間的內容。
Thumbnail
2023-01-22
11
感觸世界與開放的精神:讀《亞里斯多德密碼》亞里斯多德思想很能夠吸引當時的人、也許還有今天的我們的一點:是他對「可感世界」的重視,並且從可感世界出發來探究所有的問題。「可感世界」就是這個我們用感官去看到、聽到、摸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3-01-16
12
細節,和更好的傾聽與回覆:我讀《華人倫理實踐:理論與實務的交會》在困難的處境中,有時「原則」之間也會互相衝突。那我們要怎麼決定呢?
Thumbnail
2023-01-08
9
新年快樂我們在等待前方漫長的時間長河,會再讓我們的生命重疊在一起。
Thumbnail
2022-12-31
7
寫在聖誕前夕「美,讓我們在無法明瞭、無法掌控,在失去與痛苦之中,仍然試圖去接納存在的奧秘。」(憑記憶引用,Charles Pépin著.周明佳譯:《美的救贖》)
Thumbnail
2022-12-24
10
少一點掌控,多一點體驗:讀《海德格:其人及其時代》全幅生命的內容,只有用「生命」親自去體驗,才能領會。
Thumbnail
2022-12-19
19
之間當季節變換的時候,我什麼也沒察覺到。是我的鼻子太不靈了呢?還是你太不坦誠了?
Thumbnail
2022-12-12
6
從忌妒到平靜:讀《追憶逝水年華IV.所多瑪與蛾摩拉》即使她離去或是背叛了我,但她卻可以成為我認識這個背景,我認識「我為何會愛上她」的原因、我自己究竟在渴求著什麼的助力。
Thumbnail
2022-11-28
17
在困境中尋找自由:淺談命運與希望敞開自己,意味著我們永遠都有新的視野;我們永遠都願意重新去看,就算是再平凡、再令我們挫折的事物。
Thumbnail
2022-11-14
7
原來我們從未理解我不能假裝自己祝福你。但是我願意聽完你的整個故事,再決定評論你。
Thumbnail
2022-11-07
9
愛情與責任,真的是互相排斥的嗎?:讀馬賽爾的《人性尊嚴的存在背景》(下)在友誼的範圍內,外在的和內在的分別已變得毫不重要,或者更正確一些,被吸入於一個和諧且更為豐富的實在之中。我覺得這些豐富我們生命之組織的遭遇,可以透過音樂創作中一主旋律喚起另一主旋律的現象之類比而了解。
Thumbnail
2022-10-31
19
愛情與責任,真的是互相排斥的嗎?:讀齊克果的〈你應該去愛〉(上)我著迷在自己的付出之中;我們竟然只是愛上了在對方的愛中,我自己的愛的影子。
Thumbnail
2022-10-24
16
錯過的相遇我應該學會忍耐。即使對前進有疑慮,那也不該逃走;那就站穩,站在原地。不要自己去把想要的事物推開。
Thumbnail
2022-10-17
15
遙遠的祝福你的一舉一動,你的微笑、生氣、緊張、悲傷,還是作為幻象,彷彿實實在在的不斷浮現在我眼前。再見到你,也許會勾起我們兩個人的遺憾。
Thumbnail
2022-10-10
13
在我的生命中沒有浪費的事:讀沃提瓦的《禮物與奧蹟》、《回憶與認同》有時我自問:為什麼這麼多同齡人都失去了生命,而我卻沒有呢?
Thumbnail
2022-10-03
17
在自己的愛上站立得穩:讀田立克(Paul Tillich)的《愛情力量及正義》有些人受到了對錯誤的「強制力」的印象的挾制,害怕自己也可能失控,於是放棄了「力量」,不敢或是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選擇、去生活、去愛。但是,「力量」並不只有這樣的;只要運用得當,「力量」將可以是生命與愛情之穩固的支撐。
Thumbnail
2022-09-26
15
漫長的等待掠過我們人生的,儘管只是一次,也一定會留下永不磨滅的痕跡。
Thumbnail
2022-09-19
8
自在、自然、自由的生活,就是跟動物學習:讀維爾納(Florian Werner)的《哲學動物》讓我們看看電鱝:牠雖然擁有強大的電力,但卻不會無止盡的使用它;牠使用電,但始終只儲存在一個器官裡,不願意讓電主導、徹底改造自己的生活。牠有能力徹夜游泳,但卻選擇在水裡慢慢悠游。
Thumbnail
2022-09-12
9
受苦的人創造歷史:讀《零號病人:塑造現代醫學史的真正英雄》「零號病人」的確認,常常會造成醫學上對這種疾病、相關疾病,甚至相關的器官和人體結構,突破性的發現和認識。
Thumbnail
2022-09-01
12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存在、憂鬱、與幸福祈求所有離開生命的人們,能夠被一股神祕的力量支撐著,在我們所看不到的世界,持續的走他們未竟的旅程。
Thumbnail
2022-08-21
14
不在過去再也不會回覆我們。哪怕只是最小的一個招呼,一個眼神。
Thumbnail
2022-08-16
12
愛,是我渴望你繼續存在:讀《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Thumbnail
2022-08-08
7
在愛之中,我們要更「成為」還是更「擁有」?:讀陸達誠的《存有的光環》在各種感情關係中,親情、友情、愛情、團體,我們總是需要友情的助力,它幫助我們把對方看作是一個「存有」,把對方看作是一個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人能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2022-08-01
12
留在身邊我喜歡把書握在手上,喜歡掌控它、碰觸它和擁有它的感覺。這種情緒熱烈得像是愛情。
Thumbnail
2022-07-25
12
光與海我相信,那樣的生命不論是沉靜或充滿波瀾,肯定都會非常豐富,與深厚。對我們兩個人都是。
Thumbnail
2022-07-18
10
超譯唐君毅.I.愛情之福音5.如果連你都不愛自己,那還有誰呢? 你怨他對你太殘忍,但是他是不愛你而對你殘忍,那算不上殘忍; 你自己原是愛自己的,你現在竟因他不愛你,而以苦痛自己摧殘你自己, 你對你自己是太殘忍了。 如果你厭惡他對你之殘忍,你應當更厭惡你自己的殘忍。 ——〈論愛情中之罪過與苦痛〉
Thumbnail
2022-07-11
9
超譯唐君毅.I.愛情之福音.編者序這本《超譯唐君毅.I.愛情之福音》,並不想對唐君毅的思想照單全收,完整的再說一遍;那樣做只會引起學術中人的興趣,對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生活,並不會有所影響。 所以,我們在這裡只會選擇性的收集唐君毅比較有力的、具體的,即使撇開他整體的哲學框架不談,也還能夠理解的箴言,來分享給讀者。
Thumbnail
2022-07-11
4
愛的吸引力她與她所批評的對象,從根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們都把世界當成戰場,把自己的優點當作武器,想要去掠奪、逃跑和保存些什麼。
Thumbnail
2022-07-04
8
光學習沒有用,還得反思與承擔責任:讀內田樹的《邊陲日本》「日本人」的國民特性是什麼?什麼樣的民族特質,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社會?這個問題不僅是外國人想問,從古至今,日本人自己也不斷的思索、叩問這個問題。 在內田樹看來:日本人的國民性,有一個非常顯著、影響很深遠的特點,那就是所謂的「邊陲」(日文:辺境)性格。
Thumbnail
2022-06-27
9
當理想化為現實:陪著馬賽爾讀「傾聽」與「同在」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Thumbnail
2022-06-21
11
理論上是如此,但無法應用在這個情況?:讀《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學科」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但是,如果要把原理有益處的、降低風險的應用在生活,而且是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所謂的「技藝」。
Thumbnail
2022-06-09
8
寫給悲傷的信:讀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的《超越一生的愛》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Thumbnail
2022-05-30
8
怎麼能撫慰我們的痛苦:讀沙克絲《蝴蝶的重量》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Thumbnail
2022-05-23
8
空白的時間也許你也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我們行走在路上,往前,就突然感到世界崩解了。做一樣的事情,一如往常,但什麼東西都不再有滋味。
Thumbnail
2022-05-17
7
無法回復的過去:讀路益師《悲傷的體驗》在《悲傷的體驗》這本書中,路益師描述他的痛苦,他在黑暗中行走,不斷的墜入絕望與心碎之中。但是,偶爾還是會有一絲絲微光,從細小的縫隙中照進來:
Thumbnail
2022-05-08
12
【靈感】第二宇宙,由你定義!我會覺得,這樣的想法總是阻礙著他,讓他從來無法真正的碰觸他人、世界、和任何事物的深度。
Thumbnail
2022-05-01
6
【拓荒者】第二宇宙,由你定義!拓荒者,在遙遠的、沒有人煙、空白的地方,辛勤的開墾、建設。可是,真的沒有人嗎?有,他們就在這裡,就在我們的身旁。但我們漠視了他上百年、上千年。拓荒者,從來不是在空白上建造,而是正在參與已經存有之物。
Thumbnail
2022-04-30
7
從別人與懸置,短暫的逃離限制:讀《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與大部份哲學家不同,沙特(Jean-Paul Sartre)除了哲學理論的描述和建構之外,還特別喜歡寫「人物傳記」。沙特讓自己沉浸在歷史人物的過去,思考事情如何發生,以及他們在其人生中的「關鍵時刻」,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Thumbnail
2022-04-25
11
愛情,是不要取走他所在意的事:讀黃鼎元的《如何愛,哲學家有答案》「哲學」,提到這兩個字總顯得太過嚴肅,讓人敬而遠之。但「愛」就不一樣,關於愛的話題,總是能引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興趣,讓人悄悄的豎起耳朵來偷聽。那麼,這群在我們想像中不食人間煙火、講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的人(哲學家),會如何愛?或是,哲學能對我們現實中的愛情,有什麼幫助?
Thumbnail
2022-04-18
11
憂鬱與時間經驗:淺談現象學對「創傷記憶」的討論(下)依據胡塞爾的研究,賓司汪格認為:對「憂鬱症」的處理或治療,可以是在患者失去了時間感知能力的情況,透過「事物的共通性」,讓患者與我們維持在一種真正的溝通中。
Thumbnail
2022-04-11
5
怎麼做才是「對別人好」?:陽明談良心與對待他者近來柯大師又有妙喻。在談到「道德行為應把握到立法的主體,而不應該預設某些原則或目的」時,他問我們說: 如果你交到了男女朋友,什麼才是你對待他的理想方式?
Thumbnail
2022-04-08
8
憂鬱與時間經驗:淺談現象學對「創傷記憶」的討論(上)依據賓司汪格(Ludwig Binswanger),「憂鬱症」與「狂躁症」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對時間的經驗」遭到了破壞。人類對時間的體驗,基本上是以「未來-過去-現在」的模式展開;而「憂鬱症」的形成,即在於患者的時間模式出現異常,把「未來」的優先性轉移給了「過去」。
Thumbnail
2022-03-28
18
失望與行動:談談魯迅〈藥〉的結尾生命卻有那樣的日子:當那個事件來到,你的心中永遠留下一個缺口,是我們所擁有或所將擁有的一切,再也無法填滿的。它摧毀了我們賴以維生的信賴、信念與期望,動搖它們,把它們變成一片茫然與荒謬。未來,是什麼呢?關於重要的事,我們無法改變,那又有什麼「希望」呢?
Thumbnail
2022-03-21
8
零散的聲音與話語:讀《文學的聲音》、《走向語言之途》、與《掌中集》但文學卻很奇怪。許多作者——即使不是每一個,都希望自己的話語在身後永存。希望當一個讀者拿起書時,能夠細細閱讀,讓自己能夠再被捲入交錯的時空。
Thumbnail
2022-03-14
8
世界有個來源嗎?:巴爾大撒談神與存在當我們關注到自己,和與我們接觸的東西,都是「有限的存在」(finite beings)。意思是:它限定在自己的存在內,不會是另一個東西。譬如說一隻狗被限定在狗的存在,它就不會同時也是一隻貓。
Thumbnail
2022-03-07
8
愛的迷失與回歸:讀魯易斯的《四種愛》當「給予的愛」漸漸離開它原本的方式,希望把對方塑造成自己所想的樣子時;「欣賞」可以把我們帶回愛情的原點。〔...〕我們不要只從我出發來改造對方,也不要只為了對方而委屈自己;我們要回到我們的交會之處,那是我們當初感受到各自的魅力,發生愛情的地方。
Thumbnail
2022-02-28
9
脆弱的力量:《破碎的琴鍵》中追求自由的人們(下)當凱林彈琴時,我們可以想像:他的背後有一個龐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多麼渺小,他的背影是多麼孤寂。這有什麼用呢?不但別人問他,他也無法自制,不停的自己問自己;周遭的槍聲、爆炸聲,死亡的聲音,寂靜的聲音,都不斷的纏著我們,要我們問自己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2-02-14
8
脆弱的力量:《破碎的琴鍵》中追求自由的人們(上)《破碎的琴鍵》的開頭,恐怖份子用步槍擊碎了凱林僅剩的心靈寄託——鋼琴與音樂,這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讓凱林當即決定逃難,離開敘利亞。於是,他決定不再彈奏,找零件將鋼琴修好後,便賣出去以籌備離開的資金。
Thumbnail
2022-02-08
9
這個舞台適合我嗎?:看《百萬Youtuber爆紅實驗!》從2005年推出開始,YouTube,逐漸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影音平台,直到今天。不過,隨著我們可以越來越方便的看到和分享各式各樣的影片,YouTube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有些還非常嚴重。這,正是這一部《百萬Youtuber爆紅實驗!》,由伊塔瑪爾.羅斯執導的記錄片,所要告訴我們的。
Thumbnail
2022-01-24
9
時間的深度:從相遇與死亡讀〈莊周夢蝶〉在愛中我們放下自己,與對方會合;但這不代表我們捨棄了自己。如果我們不敢帶著完整的自己,來到對方面前,那或許不是滿全(fulfillment of)的愛。
Thumbnail
2022-01-17
13
愛與死:讀Frankl《生存的理由》、《向生命說Yes》一個寂靜的夜晚,我坐在椅子上,沉悶的讀著Frankl的《生存的理由》。我把世界拋在腦後,安靜的想著死亡,與分離,與那些再也見不到面的人。多希望,你還在這裡;如果他們還聽得到,我就會說這些話,說出我從未跟他說過的話。
Thumbnail
2022-01-10
7
監獄裡的聖誕:讀潘霍華《獄中書簡》1939年,潘霍華回到了德國。那時德國在納粹的統治下,已經開始迫害不同政見者與猶太人。就在希特勒即將自殺的前一個月,1945年4月9日,潘霍華被納粹政府宣判叛國罪,處以死刑。
Thumbnail
2021-12-24
7
只是活著老師在講台上說:放開一步,讓萬物自己存在、生長;我們能通過這樣的心境,去感受它們存在的意義。意義,意義在哪裡呢?我們終有一天不會看見明天的太陽,也不保持期待;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當我從窗外慢慢轉醒,回過神來,課堂已經進入問答時間。
Thumbnail
2021-12-18
14
存在之外:當耶利米詛咒自己的生命但痛苦還是痛苦。約伯茫然的看著,現在;每一天都在重複著的現在。他失去了所有兒女;不是不和、爭吵,然後離家,有一天可能還會再回來——而是全部都死去了。約伯茫然的看著眼前的東西,望著天空。但是他的上帝——如果真的有的話——卻沉默著,沒有出聲,連一隻手指都不肯動。
Thumbnail
2021-12-11
5
模糊的生命:讀《第九味》生命中的不確定,總是干擾著我們。有時候我們感到恐懼,在路口前窺視著,徘徊著,卻始終不敢向前。停留在原地。有時候,我們把害怕掩埋起來,若無其事的生活。好像什麼也不曾發生過。害怕在心底漸漸的膨脹。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活著,不想也不願去想到這件事。 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回憶是不能拯救現在的。現在,還
Thumbnail
2021-11-30
9
社會和工作壓著我,怎麼自立?:葛浩南談身心的運轉機制中國傳統有句老話,叫做「養生」,意思是人全面的發展自己的生命,並盡量保護它的完整,不受損傷。不過,我們要怎麼達到這個目標呢?這就牽涉到人的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不同的「機制」間轉換的問題。「機制」是法國學界研究「身體」時常用的一個術語;簡單來說,我們身體的能源就像是一個發電機,根據不同的轉速、有沒有上機
Thumbnail
2021-11-23
7
信件與重複:懷念一個逝去的筆談時代「與缺席者的對話」,有人這樣子稱呼信件,這種在Email與社群網站之前的傳達方式(好像是一個很遙遠的時代,連回憶都難以把它清楚的塑造出來)。雖然你不在這裡,但我還是想跟你說話;這是在我任何說出口的內容以前,所隱藏著的,第一個單字。
Thumbnail
2021-11-15
16
寫作與私人空間:讀《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烽火與流星》,燈火與燭光。這本書是討論梁朝文學史的一本好書。但是在談到書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會問說:梁朝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讀(或者只是聽過)他們? 梁朝是一個文人終於下定決心,公開發表一些「沒用」文章的時代。
Thumbnail
2021-11-08
8
藉著故事,人與人交匯:《東雲侑子熱愛短篇小說》系列人的生命非常短暫,才剛剛開始,經歷過一點波浪轉折,就永遠的沉寂下去。如果用文學體裁來比喻,人生,就彷彿是一篇一篇輕薄短小的短篇小說。但是,短篇的內容卻可以延伸到小說之外,再和其他短篇連結,藉以變成長篇的故事。人的生命也像是如此。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總是需要他人,須要踏出去與世界連結在一起。而正
Thumbnail
2021-11-01
4
我碰觸得到你嗎?:《愛的見習生》中愛的困難 《愛的見習生》對人心的觀察非常敏銳。你愛不愛我?如果你不愛我的話,那我還可以怎麼做?在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我們不把這部片看成歷史片、宗教片、教育片等,而是從這兩個問題來切入電影的話,那《愛的見習生》的確有許多細膩的情節,可供我們思考自己生命中所潛藏的這份問題。
Thumbnail
2021-10-25
6
讓事情悄悄起變化?:朱利安談和平革命的可能性根據法國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的說法:西方人比較重視「突發事件」,強調人怎麼樣運用和規劃自己手中的自由,希望以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東方人則期待變化「不知不覺」的達成,事先預備好各項條件,隱身幕後,誘發出自己想要的情況。
Thumbnail
2021-10-18
6
新的視角不會改變事實,只能夠增加時間的厚度:遠藤周作的《武士》他看到自己的傭人。如果武士得到拔擢、賞賜,傭人們不會分享同樣的光榮,依然過著侍奉武士的生活;但武士家如果受罰、廢除,傭人卻必須一起承擔後果。傭人,背負著武士的生命。身分根本毫無意義;藩主並不比武士偉大,武士也不比傭人偉大。
Thumbnail
2021-10-11
7
碰觸與愛情:從列維納斯《總體與無限》談起即使兩隻手重疊,也不一定碰觸得到。列維納斯在《總體與無限》的第四部份這麼說。真正的碰觸,總是帶著一點害怕:害怕自己太用力,害怕她的肌膚因為自己的手而損傷,害怕自己消減了她原本的光芒。
Thumbnail
2021-10-04
11
身體,與我們艱難的生活:讀《法國現象學的蹤跡:從沙特到德里達》身體,總是需要水、空氣、陽光;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要這樣做,身體總是需要世界、持續的與外在世界交換一些物質。身體不但活在世界之中,並且總是主動的需求、走向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1-09-27
5
輕小說中的俗套戀愛:與御宅族的幻夢在輕小說的理想世界中,戀愛大多是純粹的、只為了雙方的關係而愛;就算一開始是什麼「假裝/或是互利」的套路,到了結尾通常也會通過各種白了小說家頭髮的情節鋪排,把兩個人硬拗成真心相愛。不過,現實世界可不是如此...
Thumbnail
2021-09-21
6
多麼希望只要撐下去,就會有好事發生:白井ムク《我是小丑有什麼問題嗎?》小丑,不管他在舞台上多麼盡力的表演、思考與隨機應變;但是,最終看表演的人會不會笑出來,還是取決於觀眾自己。 他不知道在醫院的你,明天如何,那是醫生的工作、由醫學的進步所決定的;他只期望,今天能夠讓你笑得出來。
Thumbnail
2021-09-21
5
在你不在的地方尋找你:讀《深河》中的旅行《深河》的故事藉由一趟印度之旅展開,其中旅行團的一員是失去了妻子的磯邊。磯邊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妻子臨終時企盼她能夠轉世,並且拜託丈夫說:「在這世界的某處。我們約好,一定要……找到我呦!」於是,一直以來都是刻板的、大男人主義的、羞於向妻子表達愛情的「普通」日本舊式男人的磯邊,踏上了追尋轉世的路途。
Thumbnail
2021-09-17
7
在終將消亡的生命,還有什麼可堅持的:〈鼓盆而歌〉談死亡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終點。但是,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死亡,而是「為什麼這麼快」、「為什麼是我?」因此,當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青壯年的突然逝去,常經歷到一種絕望的沉默。生命中熟識的一切都不再有滋味、意義。 任何人談論死,都只能夠談論「死亡」對活人的意義;而不再能了解對離開的當事人、對我們摯愛卻已經不在的那
Thumbnail
2021-09-11
6
追求,在生命過後:遠藤周作的《深河》人類是無法接受死亡的生物。就算我們能接受自己的死亡,但卻絕對無法接受他人的死亡。《深河》中,普通、不起眼的日本男人磯邊在妻子突然的癌末與死亡之後,他再也無法偽裝一如往常的生活。磯邊從來不曾想過什麼是愛情;直到痛苦的經歷強迫我們去了解:渴望永遠在一起就是愛情。
Thumbnail
2021-08-3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