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細語-與人之間,相處的距離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直以來我的情緒與情感都是很澎湃的,最近在思考也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就是「與人相處之間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才是最剛好的呢?」,我的答案是 : 沒有標準答案,距離需要因人而適度調整;我發現自己在跟不同性格的人相處時會展露出不同的面貌,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當我與活潑開朗的人相處,會啟發我內心活潑的開關,彼此可以幽默以對;如果跟比較正經的人相處也會轉換成穩重的態度去應對。

與人相處會因為對方的性格而顯現出自我不同的樣貌。

社交冷漠的時代

我常聽朋友反應"我不知道要跟對方聊什麼?"因為不熟,我沒有特別想跟對方分享的事情,他們被動等待對方主動聊天出擊,但如果恰巧對方也是被動的,這樣的人際關係是無法連結的!不過有些人天生不喜好社交,喜歡獨處,那就沒有這樣的困擾;而我是渴望與人建立親密情感關係的,但很多時候我會因為想太多而過於焦慮;多數人說我很健談,覺得這是好的特質,可能在這個社交冷漠的年代,至少對方說出"能感受到我聊天時的真誠與熱情時",我是高興地;也有人覺得我怎麼話這麼多?哪來這麼多事情可以分享的,到底都在跟對方聊些什麼呢?怎麼這麼愛與人交流呢?

我想是因為我遇到相同頻率的人!而且交流是一個成長與學習的機會!

之前我有寫一篇文章關於「也許我們都該找人聊聊!」,這期間有收到一些格友或者讀者來信,我們便寫起E-mail或者通話交流,看了一下交流的信件來來回回訊息也有上百封了,都可以出書信集了XD,目前語音聊天也有五個人的經驗,不管我們聊的內容是什麼,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看書、影劇的心得交換或者說故事分享,我在方格子線上與線下的交流都得到很好的體驗!

真誠的交流

我傾聽別人的故事,有感而發的適當回應,別人聽我說故事的時候,他們表示也很喜歡的時候,彼此都非常開心,我感覺我是幸運的!我們都能互相理解對方!一拍即合!像來到方格子就是來到對的地方,這裡是一個創作平台,要找同好,自然就得選這個平台了;當然其他社交平台也可以自由書寫,但被批判性是很高的,方格子屬於可以容納不同人的意見與聲音,所以在此我很少看到批判性言語或者爭論不休,格友們都很能相互鼓舞著要一起成長,我能與格友與讀者一起成為更好的人,我真的很幸福!

因為現實中不見得有人理解我們的想法,像我性格上有個缺點就是我很容易被感動,心一旦被觸動,情緒一但感受被人接住,我會超級感恩戴德的!會一直記在我的心上那種,從小到大我都記得,從國小開始在我哭泣的時候遞給我面紙的人、初出社會找工作時,坐在火車上突感思鄉之情又哭了的我,也是有人及時遞上面紙、機車拋錨要幫助我牽車的人、去國外被熱情的外國人指引道路與自發性直接幫我搬行李的那些素未謀面的熱情陌生人或者自己遇見自己的人生難關時幫助無助的我與接住我情緒的朋友(格友)們,我每一個我都記得!

想起文青先生的一篇文章提及到日本購買褲子時,因為要修改褲長,但店家當天完成的時間接近關店的時間,店員怕文青先生會來不及當天回店家取件,店員不會中文,但她很盡責,店員想與文青哥溝通,便匆忙查手機翻譯寫下"中文紙條"給文青先生,說明改褲子可取件的時間有其他時間也是可以取貨的,那一刻文青先生是很感動的,店員服務的態度滿分;要是我自己也會印象深刻的,我甚至是偶爾想起這些感恩的事情時還是會很感性地流淚的。

這世界上有人喜歡你,也有人怎麼樣都不喜歡你。
作者拍攝

作者拍攝

生命中當然有些人會覺得我的情感太多了,多的有些誇張,不見得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我有太多情感的表達,傳訊息總是很長,使得他們無法承接這樣的情感而備感壓力,這也是我得意識到的部份,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表達過多的情感會造成別人的負擔,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得要了解我的過去、我的經歷,這是很正常的,所以當我在看「聊天紀錄」這本書時,對以下這句話很有感觸。

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經歷,才有辦法真正理解的。

適度的情感表達

我的情感過於澎湃是我自己會去放大那些感謝,我在現實如此,我在網路世界亦是如此,了解我的人或者知道我過往小時候經歷的人,他們會明白我是一個滿需要被"肯定"與"認同"的人,好像就懂了!但某種程度情感表達沒有適度會帶給人過多的情感負擔!即便我是表達我對他們的喜歡,但就是太滿了,對方會覺得不需要一直這樣!我有時候又因為感覺到對方的負擔了,趕忙想解釋自己為何這樣的時候,對方可能就更不明白了,解釋越多,感覺更令人煩躁了,最後被我弄巧成拙!

本來適度表現感謝就可以了,一直感謝或者一直太感性,情緒太多時有些人就會產生反感,這裡沒有要批判別人的意思,是我真正感受到大家的性格不同,有些人覺得我這樣的性格就是比較多愁善感(情緒化),我是自覺真的要好好調整這一方面;我也是會特別在意別人給我的評價,在意別人的眼光,像最近熱門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的女主簡慶芬的某個性格"在生命裡認真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她心底也是想獲得別人認同的,但這樣的性格往往會造成我們過多的精神內耗,這就不是好事情了!所以與人之間相處的距離還是需要適時適當的調整的,有些人明白我是這樣的個性,他們就滿習慣我直接表達愛的,這一點我很謝謝能包容我的大家,因為他們知道這樣能給我一種安全感,是大家太貼心了!

「一場失敗的關係背後往往是一場失敗的溝通。」──齊格蒙‧包曼

有些人對於我說太多,感覺沒重點然後又重複說,太多的表達令對方感到有些厭煩,像這樣的情境導致人際互動交往時,雙方都產生焦慮感也就不好囉!所以聊天與溝通的分寸要掌握有度也是一門學問唷!就是我年紀大了我還在學調整,是不是太慢了些!><

257會員
126內容數
這裡紀錄了我看過的書、影像美學與生活日常,寫文章與感想並和格友們交流是我覺得快樂又幸福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