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同理」是連接地氣與靈性的橋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同理心是「戰逃」間的真空狀態、是行動前的靜止、決策中的覺知,同時也是一種選擇。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次與友人聊到同理心。一問一答間發現以「同理心」為基礎的視角竟立體了起來。我將對話整理一下,老樣子~還是期望提供給需要的人一點靈感。我認為每個人處理二元選項「戰」或「逃」都有不同的呈現樣貌,於此,對話中不會區分戰/逃傾向,只想帶出二元選項外的:同理。
戰或逃之外的解答:同理心。
〈一〉痛苦
「但我因為同理心而感到痛苦。」友人。
「怎麼說呢?」我問。
「因為太有同理心了,所以背負他人的情緒。對方沒有刻意要勒索我的情緒,但是因為我的同理心,情緒跟著低落、讓自己覺得很痛苦。」
  • 同理心是雙向的,是對著他人也向著自己。
活在當下同理他人的苦,為他人的難受感到悲傷、為他人的遺憾留下眼淚,這是因為擁有慈悲心。倘若離開那個情境,你還背著不屬於你的情緒不放,那就是讓自己困在情境裡,沒有活在當下。也就是對自己沒有同理心、慈悲心。
・・・
〈二〉得寸進尺
「我同理他人但沒有人同理我。」友人。
「怎麼說呢?」我問。
「我能幫他人想到難處、為別人著想、不想給他人添麻煩。結果是他們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點得寸進尺,人生好難。」
  • 同理他人的目的,是允許他人成為他自己。
在同理他人的時候,覺得自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心情也感到緊縮鬱結,這些都是很好的提醒。提醒自己有需要被理解的地方,也有被看見的需求。是時候回過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呢?我允許自己成為我自己了嗎?
・・・
〈三〉選擇
「允許他人成為自己,那我呢?」友人。
「能多描述一點你的問題嗎?」我問。
「就是我如果允許他人成為自己,那在我不爽的時候,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他得逞嗎?」
  • 同理是一種選擇,是能夠自己掌控的品質。
同理他人、允許他人做自己,不代表你要認同對方!或許對方的言行舉止讓人無法接受,但你無法控制他人,你所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的品格與想展現的品質。當你選擇同理他人的處境、極限與焦慮,就是嘗試以更高的視角,看待你們之間的拉扯。
・・・
〈四〉不平衡
「我同理他,但我不是很虧嗎?」友人。
「怎麼說呢?」我問。
「就只有我在想、我在讓步,他就有資格發脾氣!我覺得很不平衡,為什麼都是我要忍氣吞聲?」友人問。
  • 同理能當成工具,是面對事情的工具之一。
你可以選擇任何方式應對對方,同理只是其中一個選項。如果憤怒也是你的工具之一,你絕對有權利選擇憤怒,但這是你要的嗎?往自己的內心觀察:信念創造實相,是什麼讓自己處於不平衡的狀態之中呢?
・・・
〈五〉需求
「我已經和平理性的面對他了。」友人。
「嗯~在這之中你很有覺知呢!」我說。
「但又有什麼用?只有我在做。為什麼我都這麼做了,還是創造出這麼多我覺得很煩的事?」
  • 同理自己的需求,是他人看見你的第一步。
將目光放在他人身上的你,曾如前面描述的:同理他人也要同理自己嗎?如果連自己都無法面對、正視自己的需求,創造出來的情境只會是反覆的被壓榨、被虧待、不被體諒。連你都不同理自己、不允許成為你自己,該怎麼創造你喜歡的情境?
・・・
〈六〉允許
「那我要怎麼做?」友人。
「把焦點放回自己的內在試試?」我說。
「好,然後呢?我要想什麼才是同理我自己?怎麼樣允許自己成為我自己?」
  • 或許同理的基礎,只是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最首要的是先釋放對一切的評斷。不批判、不擅自下結論、不臆測,允許對方與自己的反應就是如此。接著回到自己的內心,允許自己覺得不爽,是因為對方沒有看到自己;允許沒有提出自己的需求,而讓自己處於不平衡的狀態裡;最後也允許自己出於各種顧慮,而沒有選擇停止讓對方繼續虧待自己。
不批判、不擅自下結論、不臆測,允許對方與自己的反應就是如此。

總結

同理心在參與回應的時刻能夠脫離戰或逃的二元對立,又不至於抽離得讓人措手不及。之於我而言:
同理是連接地氣與靈性的橋樑。
文中「允許」可以替換成你習慣的字詞,如:接受、接納。
當覺察到自己尚未被同理的地方,允許自己也有被關照的需求,就有機會重新選擇,改變長久以來的失衡狀態。祝福您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
🚀
7.2K會員
210內容數
沙龍由強留一些小事的閒人經營。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