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阻且長|冥想課程筆記:將冥想帶入生活—為期一年的真實人生(12-4)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課前練習

  站姿感受腳底和地面接觸的每一吋肌膚,注意力從腳底板慢慢延伸到頭頂,細細觀察右肩到右腳踝、再觀察左肩到左腳踝,背側從腳跟往上延伸到枕骨,再從前測鎖骨下至腳球,純然是身體上的體驗,在心理和情緒的體驗之上。

  靜止不動,觀察身體浮現的感受。

  敏銳且充滿覺知的從站姿轉換到坐姿,身體前後左右小幅移動,讓坐骨到達一個平衡穩定的位置,雙手掌心朝上交疊並讓小指緊貼小腹,藉此感受呼吸在身體內的起伏。持續連結頭頂到腳底的感受。

想起身而為人的可貴,誕生為人是非常珍貴的事,無常無時無刻、無所不在,人類的本質就是會老化、會生病,無可迴避,所愛的人事物終將別離,唯有業隨身。
願所有眾生健康、快樂、平靜,沒有擔憂、侵擾和苦痛,擁有耐心、勇氣和理解面對困難,安住在無分別心中,沒有偏見和偏好,在所有小事中找到快樂。


佛陀對呼吸的教導

  觀察呼氣和吸氣,留意到每一個呼吸的長度和質地,可能是:

  • 長長的呼吸、短短的呼吸
  • 進出鼻孔細緻柔順的呼吸
  • 呼吸之間稍有卡頓,在呼和吸之間存在短暫掙扎
  • 又長又順,既放鬆又安靜的呼吸
  • 短促、跳動的,略有不安、不舒服的呼吸

  呼吸、意識和身體感受三者並沒有先後順序,他們是同一時間並存的,呼吸是用來觀察內在的敏銳工具,不試圖去改變,單純只是觀察,留意呼吸同時也是注意到生命的質感。

對聲音的感知練習

  聆聽聲音但不辨認、不為之命名,非刻意去聽,而是歡迎聲音的到來和通過,我們對聲音總是有正面或負面的想法,企圖去掌控聲音,反而讓自己被聲音困在有限的環境裡。用開放的心讓聲音靠近,感受聲音的靠近、碰觸到耳垂,不避開也不追逐,只是觀察。

  觀察自己在生活中面對聲音的習慣,是喜歡聲音、還是喜歡寂靜,練習在噪音和聲音之間自由來去,在安靜和有聲之間怡然共處。從觀察對聲音的反應認識自己,和身體同在。聲音亦是狀態轉換的機制,對聲音敞開,然後藉由聲音回到每一個當下。

本月練習作業

  對聲音敞開,觀察自己對聲音的反應。

《小資魔女修練札記》北漂逾十年的小資上班族,原只是想練習瑜伽保持體力,練著練著竟誤打誤撞往魔法世界靠近,站在魔法世界和現實之間猶疑,好想拋下上班族工作,可恨的是魔法世界還是要花人世間的錢錢,藉此紀念我用刻苦肉體賺來卻又奔流而去的錢錢們,你們都變成我華麗生命冒險的一部分了,安心去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