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群眾背後的心理成因—《烏合之眾》閱讀筆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衝擊立法院、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說故事的能力

如果大家有讀《人類簡史》一書的話,就能知道我們遠古的早先"智人"把地球上其他的人類消滅了。靠的就是用一方法把智人組合成群眾,然後使用群眾的力量把其他人消滅。這個力量就是說故事的力量!《烏合之眾》—群體心理學研究一書講的就是一群相信同一個故事的人們,他們所表演出來的行為特徵和其中的原因。

本書是一部出版於1895年的作品,作者是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這部作品中很多提出的關於群眾心理的研究結果至今還是能夠在某些事件中發生,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經典的作品吧!

什麼是心理群體

書中把一群相信同一個故事的人們,稱之為"心理群體"。它和我們通常所認知的群體不同,一般我們所認知的群體是指聚集在同一個地方的人們。但心理群體在定義上則比較複雜,它主要是指一群人,他們分散在各地,但他們的感情和思想都向著相同的方向,有著共相的目標。在研究人員的眼中,他們有著相似的行為,個人的特質反而消失不見。

現實一點來舉例的話,宗教就是一個心理群體。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可能是上天堂?),也會願意為了某個領導人的話而作出行動,即使群體中的某個人可能不太樂意。

心理群體的普遍特徵

書中對心理群體的行為歸納出一些普遍特徵,它們包括:

  1. 受無意識所支配
  2. 智力比一般人低
  3. 易於無所畏懼
  4. 感情和行為易受傳染

首先,什麼是受無意識所支配呢?受無意識所支配的意思就是使用捷思來做決定,簡單來講就是沒有經過深入思考。這有如康納曼於《快思慢想》一書中所提出的系統一:一種自動化的、快的、不太廢力的決策系統。當群體中的人們接收到某些指示或受到在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刺激以後,他們比較容易放棄思考,而選擇跟隨其他成員的行動。當然我們也知道,在某種氛圍下,個人的思考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第一是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影響其他人的想法,另外要一群人達成共識,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其結果在作者看來,就是所謂的受無意識所支配了。

第二點智力比一般人低。聰明的讀者可能已經看出來了,這是基於第一點的特徵而衍生出來的,即群體內的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傾向使用捷思,因此其所表現的行為會比一般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差。這有如古人所說的"三思而行"的重要性,因為經過深入分析才作出的行動,其結果往往比不加思索的好。

第三點是易於無所畏懼。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人多勢眾"。正因為人多勢眾,群體內的人於心裡就能差生出什麼都不怕的情神。

最後一點是感情和行為易受傳染。意思是群體中的個人會因為群體中其他人的想法的影響而放棄自己原有的想法或立場。這一點在很多集體心理學中都能找到證明,較著名的實驗應該是阿希從眾實驗了(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該實驗證明了受試者在面對答案明顯是錯誤時,還會跟隨假扮的受試者選擇錯誤的答案。

對我最大的啟發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想到文化大革命當中的紅衛兵。我個人認為紅衛兵們是十分符合作者所描述的心理群體,而且他們的行為在書中也有所描述。要知道本書出版在1895年而文化大革命是發生在1966年。這種預言式的內容使我在讀本書時覺得十分震撼。

現在也真的比較理解為什麼那些人會把自己的親人推出去批鬥,還有就是也明白到他們的那些非理性行為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甚至覺得毛澤東有看過本書,學會當中動用群眾的部份呢。

後記

以上我只提到了書中的第一章,本書還提到群眾的其他特徵,還有就是領導人說些什麼可以比較有效的激勵群眾去作出行動。

另外,在我們身邊其實存在很多這類型的心理群體,而且現在網絡發達的情況下就更容易組成心理群體了,可能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加入了而不自知。因此在看別人提出的一些意見或概念的時候,也需要適時的動用我們大腦中的"系統二"來思考別出的概念是否合理。如果覺得有疑惑,可能需要往後退開甚或離開該群體以保障自身安全。

你覺得呢?你有沒有過像我這種不明白別人群體為何的行為的時候呢?或是不知不覺的在這些群體內被別人影響而不自知?我希望你能夠思考這些問題,並且分享你的看法和經驗。我也呼籲你要以更多不同的面向去理解這個世界,並且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多元性,畢竟世界並非只是一顆釘子。

7會員
12內容數
閱讀是為了通過書本認識世界、獲取靈感和改善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活。在此主要分享一些我自己從書中獲得的一些靈感、啟發、見解等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